“

  張小泉剪刀是全國上下家喻戶曉的老字號,但關於張小泉老家在紹興卻鮮爲人知,就算是絕大多數紹興人也未曾聽聞過......

  1

  張小泉剪刀是杭州著名製作剪刀的老字號手工藝,距今已有340多年曆史。張小泉剪刀在明末清初就已出名。

  張小泉的父親張思家自幼在以“三刀”聞名的蕪湖學藝,後在黟縣城邊開了個張大隆剪刀鋪。張思家做事認真,他打磨的剪刀,堅韌鋒利,備受人們的稱讚。張小泉在父親的悉心指教下和自身不斷實踐中,也練就了一手製剪的好手藝。清兵入關時父子倆逃到杭州,在吳山腳下的大井巷內開設了“張大隆”剪刀作坊,悉心研究鑄造技藝。

  2

  比起其它的剪刀,“張小泉剪刀”製造工序更加的繁瑣,需要72道工序,並且在打製剪刀中他們運用了“嵌鋼”(又叫鑲鋼)的工藝,一改用生鐵鍛打剪刀的常規。在原材料上,張小泉剪刀只選用浙江龍泉的雲和之鋼,最後再採用鎮江特產質地極細的泥精心磨製。

  張小泉的剪刀光亮照人,剪切鋒利、開合和順並且手感輕鬆,在清乾隆時期更是成爲宮廷御用剪刀。

  清康熙二年(1663年)爲防別家冒用張大隆招牌出售剪刀,張小泉把招牌改用自己名字“張小泉”。

  後來民間更是有了“南有張小泉,中有曹正興,北有王麻子”的說法,只是無情的歷史讓曾經的剪刀三狀元如今只剩下張小泉一家。目前杭州張小泉剪刀廠最大的園藝剪有36寸長,七斤多重;最小的旅行剪只有一寸長,可放入火柴盒內。2006,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很多人都不知道,張小泉老家就在紹興柯橋區蘭亭鎮紫洪山村——古樹、古屋、古溪、古道,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山村。

  BY.豆瓣常春藤

  村內中心新建的長廊古色古香,村民在裏面息歇喝茶聊天,這是其他地方很少見到的。

  BY.老陳一老漢

  長廊不遠有個修繕過的古祠堂,祠堂前有一株高大的千年古銀杏,它挺拔的樹幹直插雲霄,可以說是紫洪山村的象徵。

  BY.豆瓣常春藤

  4

  張小泉臺門是該村保存最好的一座臺門。

  BY.豆瓣常春藤

  據村裏老人說,張小泉臺門建築用材大有講究,“縱櫟橫鬆”,宅院縱向的柱子,用櫟樹,橫向梁木則用松樹,原因是櫟樹耐溼,松樹不爛。廊下柱上的牛腿雕刻精細,廊下四周相通,雨天不會淋雨。現在雖然遭到不小的破壞和改建,但從中仍能窺見當年的輝煌。

  BY.豆瓣常春藤

  張小泉家的臺門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可以四周相通,環繞而行,但現在因旁邊建了一座小樓房堵死了環路。

  BY.老陳一老漢

  5

  張小泉臺門不遠處是一座起鳳橋,古色古香,青藤如簾,橋下千年古溪溪水潺潺。橋邊的路雖已改成了水泥路,但橋仍古樸渾庒的保持着原貌。據村中老人說,此橋是清代古橋。

  BY.過客09

  走過起鳳橋,隨處可見紫洪山村老舊臺門,一幢一幢,或門鬥新奇,或庭院別緻,或一進一進,雖破爛卻綻放着古意。紫洪山村至今尚存30多個明清風格的古建築羣,其中12處保存較完整,每處都有典故和特色。

  BY.豆瓣常春藤

  紫洪山村青山翠竹,溪水潺潺,靜靜的藏在深山裏,很少有遊客光顧,此地與外界相連的就是古道。目前,紫洪山村周邊還存有四條古嶺道,即紫洪嶺、陳家嶺、妃子嶺和王塢嶺。這些古道保存完好,古道幽深,古意瀰漫。

  BY.海里的魚

  其中從紫洪山村到筠溪的妃子嶺古道還有一個傳說,即當年南宋小康王逃到此嶺,被當地女子所救,後康王登基後來尋恩人報答,才知恩人已被金兵所害,逐追封其爲妃子娘娘,此嶺即爲妃子嶺,還建有妃子廟。

  BY.海里的魚

  “紫氣東來會稽山麓盡秀色,洪福南臨蘭亭嶺裏多美景”。紫洪山村已被列入省級古村落,正在修復一些老臺門。它離蘭亭風景區不遠,離王陽明墓更近,在遊覽風景區和參觀王陽明墓後,應該去紫洪山村走一走。

  BY.松鼠roc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