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Archidendron pauciflorum I.C. Nielsen/Archidendron jiringa (Jack) Nielsen

科名:豆科(Fabaceae (or Leguminosae)

原产地:孟加拉、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菲律宾

生育地:常绿原始林和次生林

海拔高:0-1200m

缅甸臭豆是豆科豆科棋子豆属的小乔木,树干通直,高可达24公尺。二回羽状复叶,由两片大小一样的一回羽状复叶呈二叉状生长于叶柄顶端。小叶对生或稍对生,全缘或波状缘,叶柄基部有腺点。花丝多且细长,白色,疑似繖形花序呈圆锥状排列,腋生或顶生。荚果成熟时会开裂,环绕成圈,节节分明,于种子处膨大,故名猴耳环。种子扁圆形,比50元硬币还大些。该属胖胖树还曾经介绍过猴耳环Archidendron lucyi)。缅甸臭豆不是缅甸特产,只是为了跟臭豆Parkia speciosa区别而特地取的名字。查询缅甸地的网站或缅甸文的相关资料,都有提到缅甸臭豆称为da nyin theedjenkol bean,因此也有华人音译为得英蒂豆。在中和华新街有贩售成串煮熟的缅甸臭豆,自助餐店中也有缅甸臭豆的料理,口感有点类似煮熟的栗子,但是更为绵密。生豆有类似臭豆的瓦斯味,煮熟也有,但味道比小臭豆Parkia speciosa)淡一些。不过,食用后跟臭豆一样,流汗或排气均会有臭味。除了缅甸,印尼地区也会以缅甸臭豆入菜,台北车站地下街的印尼商店也可以找到已经剥好真空包装的缅甸臭豆。部分资料表示缅甸臭豆有毒,切勿生食,熟豆也不能食用太多。
IMG_5474IMG_6160IMG_5475IMG_5776 
20180624_120180624_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