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 》是一部驚世奇書,也是「明代四大奇書」 之一,還被清代小說點評家張竹坡譽為「第一奇書」。它借《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節引出以西門慶為主角的一段市井生活,借宋代的人物暴露明代的社會腐敗。一般認為書名是以西門慶三個重要女人名字中的各一個字拼湊成的。「金」指潘金蓮,「瓶」指李瓶兒,「梅」指龐春梅。這本書思想內容豐富、藝術手法嫻熟,但是它問世時,作者並沒有署上自己的真實姓名,所以學者們對它的作者問題始終抱有很大的興趣,以致《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誰,迄今仍然無定論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但是其真實姓名考證至今並無定論,作者是何方人氏也說法不一。因為作者聲稱寫的是山東地面的人和事,署名中又有「蘭陵」字眼,加之作品用語基本上是北方話,所以多認為是山東人。有的研究者認為作者是李開先。李開先是山東人,嘉靖進士,40歲罷官回家,他的身世、生平和對詞曲等市井文學的極深愛好和修養與前人對《金瓶梅》的說法不謀而合;作品本身也證明它同李開先關係密切;李開先的作品《寶劍記》也是用《水滸》的故事,把《金瓶梅》和李開先的《寶劍記》作比較,就會發現不少相同之處。所以《金瓶梅》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一樣,都是在民間藝人中長期流傳之後,經作家個人寫定的,而這個寫定者就是李開先。還有人認為作者是另一個山東人賈三近,他是嘉靖、萬曆年間大文學家,因為《金瓶梅》一書從頭到尾貫穿了大量的嶧縣人僅用的方言俚語,嶧古稱蘭陵,從賈三近的生平事蹟,以及宦遊處所、人生經歷、嗜好、著作目錄等方面看,他是最接近「蘭陵笑笑生」的一個人。

最流行的看法則認為,嘉靖年間的大文學家王世貞是《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貞,字元美,號鳳洲,又號燕州山人,是南京刑部尚書,也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才學富贍,文名滿天下,與李攀龍等合稱「後七子」。在前後七子中最博學多才。李攀龍去世後,他獨領文壇20年。《明史》稱他「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

他為官清正,不附權貴。東林黨楊繼盛被嚴嵩陷害入獄,他經常送湯藥,又代楊妻草疏。楊被害後,他為楊殮葬;父親被嚴嵩陷害,他作長詩《太保歌》等,揭露嚴嵩父子的罪惡。他精於吏治,樂於提拔有才識之人,衣食寒士,不與權貴同流合污,受人推崇。

據說他作《金瓶梅》是想為父報仇,王世貞的父親因獻《清明上河圖》的贗品,被人識破,因而得罪權臣嚴嵩和嚴世藩父子,最後被殘害致死。王世貞為父報仇,特作小說《金瓶梅》獻給嚴世藩投其所好。書的內容映射嚴嵩父子,揭露他們的種種醜行,而書上又塗有毒藥,當嚴世藩讀完此書後就中毒而死了。

但是著名學者吳晗率先對這個觀點提出質疑,他查閱了大量的正史、野史、筆記,以詳實的史料作為依據,推翻了前人據以立論的主要依據——《清明上河圖》與王世貞家族的關係,得出歷史上的王世貞之父並不是因為獻假圖被害,嚴世藩也不是中毒而亡的結論,否定了《金瓶梅》為王世貞所作的傳統看法。吳晗還從書中大量運用的「山東方言」這一點來看,認為王世貞雖然在山東做過三年官,但是要像本地人一樣用方言寫出這樣的鉅著是不可能的。他還明確指出,《金瓶梅》應為萬曆十年至三十年的作品,作者絕不可能是王世貞。有不少研究者也撰文支持吳晗的觀點。

20世紀80年代,國內開始有語言學家發表文章對作者的山東籍貫表示懷疑,理由是作品中有不少用語是當今山東方言所沒有的,反而在吳方言區經常用到,於是大膽設想作者有可能是吳方言區人。30年代時,英國漢學家阿瑟.韋利就曾提出《金瓶梅》作者是徐渭這一說法,在60多年後的今天卻被紹興文理學院講師潘承玉新近出版的《金瓶梅新證》給證實了。

潘承玉的《金瓶梅新證》首先從時代背景推斷《金瓶梅》成書時代為明嘉靖末延續至萬曆十七年稍後,而這正與徐渭的生活時代相吻合。從地理原形、風俗、方言等諸多角度多層面來看,小說與紹興文化也有很深刻的聯繫,根據《金瓶梅》是一部「借宋喻明」、「借蔡諷嚴」之作的定論,指出當時正是紹興形成了全國第一個反嚴潮流,披露了徐渭與陶望齡以及沈煉為代表的一大批「反嚴鄉賢」鮮為人知的史實,從沈煉正是被嚴嵩迫害致死,斷言徐渭是感於鄉風,感於沈煉冤死憤慨而作《金瓶梅》。另外,徐渭在晚年曾暗示過他花40年心血而完成了一部長篇小說。而《金瓶梅》的措辭用語、文風都與徐渭十分吻合。另外,從作者寫作《金瓶梅》的特殊心態,也跟徐渭的遭際一脈相承。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金瓶梅》問世400多年來,作者究竟是誰?創作背景怎樣?笑笑生究竟是何人、還是一個未解之謎,這一連串疑問仍像重重迷霧籠罩,等待後人解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