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生活在閩南,閩南是功夫茶圈之一,喝茶之風盛行。有關功夫茶泡法,已經回答很多,就來說說一些禮儀吧。

第一,衛生。

功夫茶一般會配幾個小茶杯,小茶杯使用頻率很高,所以要注意衛生。而且通常使用一種電水壺,就是帶專門燙杯子用的。

第二,換茶。

換茶通常是茶葉泡淡了才換茶,其實不然。有陌生的朋友拜訪,不管濃淡都要換茶,以示尊敬。如果茶還很濃,怕浪費,可以把茶葉倒在大的主人杯裏。

第三,長幼有序。

斟茶要從長輩開始,這是茶文化「尊老」的傳統。

第四,低泡出湯。

倒茶時,不要高沖。高沖入茶杯,不小心會把滾燙的茶湯濺到客人,這是其一。低泡出湯會有不讓茶湯韻味流失的作用,這是其二。

第五,茶要七分滿。

茶不能倒滿,茶湯太滿容易燙嘴,客人端茶杯也容易燙手。

第六,扣手為禮。

作為客人,一般主人倒茶,在桌上輕扣三下,這是約定俗成的季節。


飲茶在中國一直是一種溫文爾雅的象徵,飲茶的人也被認為是比較注重養生的,而且一直以來茶文化在中國是比較重要的。

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這裡的人們喝茶有什麼講究呢?雖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就我身邊的人們來說一說,喝茶。在包頭,走親訪友的時候,主家大多都會準備一些沖泡的茶,方便快速,又不失禮節,常見的人們愛喝的茶有磚茶、鐵觀音、普洱,種類不同口感不同,因人而異。用專門的茶具沖泡喝茶的一般都是對茶文化有研究的少數人,或者一些退休的老人?其實,喝茶大有學問,但是身邊的人們大多都沒有注意到,有的時候可能會與養生背道而馳。比如,喝茶不能喝太燙的,高溫容易燙傷食道和胃,還有就是喝酒之後不要喝茶,一些人通常都會用茶解酒,但是這樣其實會加重心臟負荷。所以,喜歡喝茶的朋友,一定要多瞭解一些茶文化哦。


我生活的城市是在成都,這裡的蓋碗茶比較的有名,都知道成都是一個比較休閑的城市,在娛樂的時候可以去打打麻將,也可以喝茶,特別是蓋碗茶,其實要蓋碗茶就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可能在其他的一些城市喝茶就是用一個杯子,把它泡起來就可以了,但是在成都蓋碗茶,就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茶蓋,第二個是中間一個杯子,第三個是最下面的茶托,但是茶的好壞,完全由你自己來決定,中間泡什麼茶都是由你自己決定,你喜歡喝什麼茶就泡什麼茶,這個沒有特別的講究,在喝蓋碗茶的時候可以用上面的蓋子輕輕的把上麵茶水的泡沫給撥到一邊去,這樣喝起來就非常的爽口,清香。所以這一座城市,喝茶不像日本人那麼講究,我也覺得沒有必要。但是成都的茶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比如說關於一些茶的茶功夫,還有茶的絕技,這些也是上了央視的春晚的。相信很多人都瞭解這一方面的,但是這個只是用來觀看,真正的說到要喝茶的話還是要看個人的口味。


我小時候生長在西北,甘肅那裡有一種調飲茶——三泡臺。之所以叫調飲茶,是在一個大蓋碗裏,有綠茶,冰糖,紅棗,桂圓,枸杞,喝起來甜滋滋的味道和著綠茶的香氣。在童年時不懂茶,對這種調飲茶印象最是深刻。在物資不是很豐富的年代,只有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時,才能在主人家蹭杯大人們的三泡臺,等到沒有甜滋滋的味道,就馬上失去了興趣。

後來,跟著父母全家搬到了,湖北宜昌。這裡地處南方,本地就有特產的綠茶五峯毛尖。這裡的人,一年四季都喜歡喝綠茶,友人來訪,或是平時在家,都習慣於喝綠茶。

長大後一直生活在北方,大抵是北方不產茶,這裡人的習慣都是喝杯花茶。每天用大號搪瓷缸子或者玻璃的罐頭瓶,抓一把花茶,從保溫瓶裏到出的熱水沖泡,濃釅的茉莉花香在辦公室飄蕩,一天的工作從此開始。現在還有好多上了年紀的人,保持著這樣的習慣,這個是北方特有的習慣。

現在,在北京生活,從原本的設計轉到了家裡的普洱茶上,茶與我每天的生活就密不可分了。每天必須要有一段時間,仔細的品一壺茶,體會茶中滋味,感受茶的轉化。

寫了我生活過城市的喝茶習慣,彷彿把自己的成長經歷梳理了一遍的感覺,茶,也不知不覺融入了我的記憶裏。


作者:拙之閱姐,一個有態度的普洱茶傳播者

歡迎關注頭條號——拙閱普洱茶生活館

這裡有一羣對普洱茶執著的愛茶人, 工作之餘熱衷在頭條號上與大家分享經驗,交流心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