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文討論全球視野中的今後30年對日戰略、戰術,建立在四個基本假設之上。

  其一:政治之品性、國家之品性有如人性,具有神獸二重性。今後30年你能看到人性的顛覆性變化嗎?不可能,依然正態分布。政治、國家亦如此。

  其二:今後30年美國依然是全球唯一超級大國。這意味著即使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依然不足以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

  其三:今後30年中國綜合國力增長加速度為正。這意味著中國國力持續提升,而非下降,更不崩潰。

  其四:今後30年中日結構性矛盾無法調和。這意味著日本右傾的民意基礎持續發酵,雙方全方位、暗藏殺機的國家利益博弈持續加劇。

  二

  中日關係可選項有四種模式:熱戰、冷戰、熱和、冷和。

  熱戰首先排除,而且中國決不能打第一槍。國內民粹主義已抬頭,頭腦發熱飄飄然找不著北者漸多,好戰言論痛快,好戰行為找抽。如果中日爆發全面戰爭,必然兩敗俱傷,而且元氣大傷,最大受益者是美國,其次是印度、俄羅斯,再次是東盟。如果中國先動手,實質挑戰美國的霸權及其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美國必然協防日本,而且將公開扶持台灣獨立;兩岸和平統一遙遙無期,中華民族復興進程可能第三次被強行阻斷。

  冷戰需要排除。二戰後,美蘇兩大陣營對峙40多年,以蘇聯陣營慘敗告終。改革開放是中國唯一的強國之路,「鐵幕」不能重啟。中國沒有實力做頭,也沒有多少盟友真心跟我們走,有錢買不到真情。以單國對抗世界,那是自尋絕路,國內民眾不答應,也回不去文革、朝鮮那種閉關鎖國的自大狀態。

  熱和需要排除。中日雙方歷史仇怨根植血脈,30年內根本不存在世代友好的歷史共識和心理認同。據聯合早報2015年2月6日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認為,中日兩國永遠無法達到共同的歷史觀點,因為「其中一方什麼都沒忘記,另一方什麼都不記得」。2014年9月9日,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十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表明,中國普通公眾對日本印象「不好」和「相對不好」的比率高達86.8%,日本民眾對中國印象「不好」或「相對不好」的比例高達93.0%。另據日本內閣府2014年12月公布的「外交輿論調查」,對中國「無親近感」的受訪者比例為83.1%,認為中日關係「不好」或「不太好」的受訪者比例為84.5%。雙方這樣的民意基礎,不可著急熱和,不可一廂情願。

  只有冷和是可選項。和是基礎,冷是基調。我們需要中日和平,但是冷淡、冷卻、冷峻的和平。這種「冷」是政治冷、經濟冷、軍事冷、合作冷、戰略冷,只在文化體育領域或全球部分公共治理議題(如氣候變暖)保持有限的溫度。

  三

  安倍晉三不出席中國的「9·3勝利日閱兵」,不在此期間訪華,這不意外。因為安倍和日本也有尊嚴,不輕易為習近平站台,擔心氣勢示弱後中國得寸進尺,右傾化的日本民眾必然反彈,美歐重量級大國並不捧場。來了不加分,不來不減分,何必來呢?

  令人意外的是德國、義大利官方未公開指責、干預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日本卻反覆指責聯合國──在反法西斯戰爭聯盟基礎上成立──秘書長潘基文出席中國的「9·3勝利日閱兵」。

  8月27日,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表達潘基文出席「有損聯合國中立立場」的擔憂。8月28日,日本外務省稱這是一項「草率」的決定,要求潘基文在「政治上保持中立」。潘基文8月28日迅速駁斥日本後,8月3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依然公開表達不滿,稱「聯合國應該保持中立」、「不應該是在特定的過往上浪費精力」。

  日本的荒唐固執行徑,清晰表明戒備中國、疏遠中國、牽制中國的戰略意圖,而且壓迫其他國家、國際組織在中日之間選邊站。中國閱兵並不反日,而是反法西斯。如果日本視中國為敵人,並付之以行動,中國就必定會成為日本的敵人。

  四

  今後30年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將維持現狀,這意味著中國有足夠實力保衛自身安全、威懾對手,尚無足夠實力打破僵局。

  在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沒有獲得讓中國政府、中國人民滿意的解決之前,日本不能擔任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如果強行推動安理會改革,中國或者在安理會表決時否決,或者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時否決。

  否決理由就是日本對發動法西斯侵略戰爭反省的誠意不足、行動不足,依然是亞洲和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脅,作為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最大的受害國,中國難以原諒和信任日本。

  中國必須更堅定地捍衛核心利益,更堅決地對侵犯核心利益的國家行徑回應。這種堅定、堅決本身就是一種威懾,與「備戰為止戰」的邏輯一樣,反而是維持周邊和平、維護核心利益的有效策略。必要時設置議題,主動出擊。

  任何人、任何組織鼓吹、扶持台灣獨立就是侵犯中國的核心利益。李登輝高調訪日,7月23日與安倍在早餐時「偶遇」,決非偶然;安倍8月14日戰後70周年談話充滿含糊曖昧,其中將台灣與中國並列、並置於中國之前,也是別有用心。作為回應和報復,中國必須在琉球問題上謀篇布局。

  依據1945年美中英三國《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琉球群島主權地位未定,1971年美國私相授受日本的只是治權,而非主權。琉球都不是日本的,釣魚島更不是日本的。視日本對台獨勢力的介入程度、支持力度,同時也是對釣魚島問題的釜底抽薪,中國可依序沿民間、半官方、官方的路線對琉球問題遞進發力:

  第一步,作為試應手,非官方媒體討論「琉球地位未定」話題;第二步,學者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時拋出「琉球地位未定」話題;第三步,半官方智庫呼籲將「沖繩」的官方稱呼改名為「琉球」;第四步,官方資助「琉球地位未定」的研究和傳播;第五步,日本內閣成員、國會議員、地方首長如會見台獨分子,作為對等報復,中國相應機構成員會見倡導琉球獨立人士;第六步,官方恢復「沖繩」的原名稱「琉球」;第七步,秘密資助琉球獨立運動。

  五

  今後30年南海、東盟將成為美中日角逐的主戰場,這意味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博弈不可避免。

  中日經濟依存度降低,競爭度上升;中國與世界尤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依存度上升,一體化上升。

  中日博弈必然導致東盟經濟利益最大化、最優化,中日相互壓價、「白熱化」PK印尼高鐵就是典型案例。印尼總統佐科7月曾在內閣會議上心滿意足地表示,「通過促使中日競爭,引發有利條件的策略成功了」。

  中國讓利也有收穫,東盟反華包圍圈進一步分裂,菲律賓受到孤立;中國過剩產能獲得出路;獲得原材料穩定供應基地;產品擁有寬廣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等。中國綜合權衡國家利益是底線,不再如20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搞革命輸出,打腫臉來充胖子,只算政治帳不算經濟帳。

  日本單方面所劃的東海「中間線」,中國不能滿足於口頭不承認,應該伺機而動,越過日本所劃的「中間線」,進行海洋石油資源勘探、水文調查等,在中國主張的海域宣示主權、治權。

  六

  日本綜合國力不足以單挑中國,且差距將越拉越大,所以日本對中國的崛起如坐針氈,焦慮、失落、嫉妒兼而有之。

  日本不願直接和中國全面戰爭,鞏固美日同盟、促使美國扼制中國、確立日本亞洲霸主地位,更符合日本利益。日本盤算的上策是促使中國或美國在南海犯戰略性錯誤,進行深度、持久的硬對抗;中策是將美國「亞太再平衡」目標始終聚焦中國,如果釣魚島爆發局部戰爭,儘快拖美國協防下水;下策是跟隨美國或自己赤膊上陣,只要對中國有利的盡量杯葛,壓縮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領導力,如亞投行、台灣問題、南沙群島爭議等。

  美國在日本駐軍有兩大功能:束縛日本、束縛中國。儘管美國多次聲稱《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共同防衛」適用於釣魚島,但同時為自己留下解套程序,「依照本國憲法的規定和手續,採取行動對付共同的危險」,如何「依照規定和手續」、是否提請國會審議、採取何種行動、何時採取行動、行動持續時間、如何定義「共同危險」,解釋權、主動權都在美國手上。

  安倍的政治夢想是實現日本國家正常化,這也是日本右翼二戰後幾十年的夢想。日本《東京新聞》8月20日報道,共同社進行的最新全國電話調查顯示,62.4%的受訪者反對法案在本屆國會通過。8月30日,12萬日本民眾在國會大樓前集會抗議安保法案。但安倍早在4月美國國會演講時,就宣稱法案將在「夏天結束前通過」,如此輕視本國國會、妄顧本國民意。

  二戰後美國佔領日本,為其量身訂做憲法,其中第九條解除日本武裝,一直讓日本右翼耿耿於懷。美國縱容日本「國家正常化」、通過安保法案,是因為中國的崛起已讓美國力不眾心,急於倚重日本「再平衡」中國。精明的日本沒有錯過良機,以此為由通過安保法案,劍指中國和日本憲法第九條。

  美國的縱容留下巨大的隱患,重新武裝、「正常化」的日本必然嘗試擺脫美國控制,美軍駐日軍事基地隨即失去。中國可以通過第三方國家、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提升美國對日本的疑慮。

  中國不應在南海劃防空識別區。美國反覆聲明航行自由,擔心中國國力強大後霸王硬上弓,將九段線以內白茫茫一片視為內海。假如中國現在劃南海防空識別區,必須先確定領海基線,只有面子,沒有里子。既加深美國、東盟疑慮,容易與日本安全防衛一體化,樹敵過多、過快,又讓今後更多的騰挪變化失去戰略彈性。

  七

  如何處置兩個三角關係,高度考驗中國的品味、謀略、手腕。一個是就全球政治格局而言,美中俄大三角關係;另一個是就亞洲政治格局而言,美日韓小三角關係。

  美國對中國主要是軟威脅,是價值觀、軟實力的威脅;俄羅斯對中國主要是硬威脅,是嗜血性、硬實力的威脅。今後30年,如果尊重美國的國際主導權,將普世價值作為人類文明予以接受,逐步消除美國疑慮,逐步實現G2共治全球,亞洲劃為中國勢力範圍、中國代替美國管制日本,不完全是異想天開。

  朝鮮半島分裂、分治符合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利益。正如台灣分離、分治,符合除中國以外的其他所有國家利益。朝鮮半島無核化是中國的安全底線。

  美日韓政治軍事同盟是美國亞洲安全體系的基石,打破這個鐵三角的關鍵在韓國。日本加速右傾,促使中韓抱團,安倍執政期間很難扭轉,也讓美國為難。韓國加入亞投行,是經濟利益驅動,此前已有多個歐洲大國「反水」。朴謹惠此次出席中國「9·3勝利日閱兵在所有外國首腦中最可圈可點,當然不是結盟,但傳遞清晰的政治友好信息,這最刺激日本。中韓自由貿易區大有可為。

  八

  謙讓要寬宏,反抗要韌性。我理性克制,不做初一;你做了初一,我就做十五,也是權利,讓你長個記性;明招會用,陰招也用,對賤人上賤招,沒有任何不自在,甚至「懲罰性加倍」;至於你是否做三十,請自便,你想玩下去,我就奉陪到底。

  日本,有且只有日本,適用上述策略。中國屈辱的近代史反覆證明了戴季陶的真知灼見:中國強,則日本為妾;中國弱,則日本為賊。

  (2015年9月2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