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聊聊北京銀行。北京銀行是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最早一批在國內上市的城商行,也是這三家銀行當中體量最大的。2018年上半年末總資產是2.5萬億元,南京銀行是1.2萬億元,寧波銀行是1.1萬億元,北京銀行的資產體量差不多是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加起來那麼大,也是中國資產最多的城商行,盤子比浙商、恆豐、渤海這樣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都要大,與廣發銀行相當。

從業績對比來看,因為盤子比較大,北京銀行的成長性不及南京銀行和北京銀行。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8%,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同期分別為8.62%和9.79%。

與此同時,資產質量北京銀行也不及南京和寧波兩家銀行。2018年上半年末,北京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3%,較上年末小幅下降0.01個百分點,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分別僅為0.86%和0.8%,不過北京銀行這個不良水平在城商行裡面還不算高。但另一方面,從逾貸比來看,北京銀行的資產質量並沒有完全做實,信貸質量有下降的壓力。2018年上半年末北京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為188.41億元,不良貸款為149.18億元,逾貸比為126.3%,說明目前不良貸款的認定標準相對還是比較松,後續不良確認反彈的壓力比較大。

北京銀行2018年上半年貸款類資產佔到生息資產的58.58%,平均收益率為4.57%;投資類資產佔到生息資產的35.57%,平均收益率為4.78%。我們注意到北京銀行投資類資產的佔比較高,且投資類資產的收益率高於貸款類資產的收益率,這反映出北京銀行在業務風格上對投資的依賴。

在北京銀行今年的半年中不難發現,北京銀行對接「一帶一路」、京津翼協同發展等國家重點戰略上發力明顯,也因為身在首都也具有區位上、政策上的明顯優勢,投資了全國首單「一帶一路」ABS,也對接了不少產業基金、引導基金,這些都是北京銀行投資類資產在量和價上對整個生息資產貢獻比較大的原因。

北京銀行的比較優勢在於對公板塊,對公存款佔到總存款的73.8%,對公貸款佔到總貸款的72.31%。這是由北京銀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環境決定的,北京銀行拿下了很多中央部委和北京市的項目。

但與此同時,北京銀行也在推行零售業務的轉型。2018年上半年,北京銀行對公存款較上年末增長了8.19%,儲蓄存款增長了14.36%,零售存款增速明顯高於對公存款增速。但是,北京銀行2018年上半年零售貸款的增速較上半年增長了9.03%,明顯低於對公貸款同期14.31%的增速,說明北京銀行在資產端對對公的慣性依賴還是在持續增強。

從北京銀行個人貸款的投放結構來看,2018半年上半年末個人住房貸款較上年末增長了7%,個人消費貸款小幅下降了3%,個人經營性貸款增長高達17%,這是與很多銀行零售轉型區別很大的地方。很多銀行個人貸款增長的是消費貸和放貸,壓縮的是個人經營性貸款,但北京銀行恰恰相反。一般而言,個人經營性貸款的不良要遠高於房貸和消費貸,從這個角度來看,北京銀行的後續資產質量值得重點關注。

綜合來看,北京銀行的綜合體量基礎不錯,又具有比較好的區位和政策環境,在利用新型工具對接新型項目、大項目上具有優勢,對公優勢可以進一步強化,但零售業務要需要進一步理清發展方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