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曾經把孩子的成長分爲一下幾個階段:0~3歲,建立情感,讓孩子有基本人性;3~6歲,養成性格,讓孩子有正確觀念;6~18歲,培養能力,讓孩子有知識頭腦;18歲以後,收放自如,讓孩子去自我實現。

  在特定的階段,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有所轉變,比如在3歲左右的年紀,對於孩子的管教是一定要嚴格的,目的在於讓孩子能有正確的觀念意識建立,有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

  古話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同一個道理。如果這個時期教育成功,那麼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與習慣養成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孩子,無論是圈養還是放養,都是顧此失彼。圈養把孩子禁錮在一個小範圍內,沒有發展的空間,或者說發展的空間不大;放養就是讓孩子自由的發展,但是沒有給予指導和管理,兩者都不全面。所以說應該把圈養和放養結合起來。

  愛爾蘭導演文森特·蘭博曾拍攝了一部短片《羈押》。全片僅用30分鐘,在毫無血腥鏡頭的情況下,講述了兩個10歲男孩誘殺一名兩歲男童的事件。其實,這是一件真實案件,兇手喬恩是單親家庭,因爲兄妹智力發育欠缺而被忽視;而羅伯特則在一個暴力家庭裏備受欺侮。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缺乏管教,被“放養”的孩子。

  北大心理學教授魏坤琳認爲,管教孩子、約束孩子是在給孩子講對錯,並沒有壓制他們的天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