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海市委組織部發布,爲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進一步擴大民主,廣泛聽取羣衆意見,把幹部選好、選準,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經市委研究決定,對13名市管幹部進行任職前公示。其中,現任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劉昌勝擬任上海市管高校正職。

據悉,劉昌勝是華東理工大學校培養的傑出學者。1989年本科畢業於湖北大學生物系,1992年於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1996年獲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昌勝,男,1967年6月出生,漢族,籍貫湖北黃石,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研究員,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9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擬任市管高校正職。

劉昌勝教授1967年出生於湖北省大冶縣,1989年本科畢業於湖北大學生物系,1992年於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1996年獲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劉教授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學術帶頭人、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七屆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學部委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一)、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先進工作者(勞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獎勵或榮譽稱號。

劉昌勝教授現任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超細材料製備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醫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以及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常務理事兼納米生物材料分會主任委員、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科技啓明星副理事長等學術職務。

劉昌勝教授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已培養博士22名、碩士36名,負責完成我校第一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生物醫用材料”。其主要研究方向爲生物材料,獲授權發明專利38項(其中美國授權專利4項),出版著作(教材)4部,發表SCI論文201篇,包括在生物材料領域權威期刊Biomaterials(生物材料)上發表21篇,以及在Chemical Reviews(化學評論)等國際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的多篇論文。他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活躍在生物材料學術前沿領域,是“生物材料與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簡稱“111計劃”)負責人,與國際多所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學術合作關係,在國際會議上作特邀或邀請報告44次。他是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院名譽教授,獲國際生物材料學會聯合會會士(Fellow)等榮譽稱號。

劉昌勝教授針對現行骨修復材料存在的成骨性能不足等系列突出問題,提出了模仿人體創傷自癒合過程、構建材料在體內引導組織原位再生的學術思路,科學利用材料在人體內病竈處微環境所激發的系列生物學效應,實現了植入的無生命材料向人體內有生命組織的轉化。

深入研究了材料的理化特性對細胞行爲及組織/器官等體內形成的生物新效應,提出了“材料生物學”新概念,爲指導組織再生材料的研究與應用奠定科學基礎和理論依據。研製出自固化磷酸鈣人工骨,實現了準確塑形、自行固化、生物降解、同步成骨特性統一,於2000年獲國家藥監局首張此類產品註冊證;同時開展椎體骨折微創治療用可注射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解決了現行材料的臨牀安全性問題。目前該材料已在全國500多家醫院廣泛使用,經長達13年的臨牀隨訪,充分證明其滿意的治療效果。他還發明瞭製備人骨生長因子和材料活性化的新方法,解決了用基因工程方法規模製造人骨生長因子的系列技術瓶頸,由此研製出的骨修復體於2013年獲批應用於臨牀,爲大段骨缺損及老齡患者等成骨能力弱病人的臨牀治療提供新材料,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部分內容來源:人民網、華東理工大學新聞網)



  • 世界排名領先,哈佛大學到底有多厲害?

  • 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數據(二十七):近三年國內高校AWR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統計

  •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劉昌勝擬任上海市管高校正職

  • 以城市命名的雙非大學,這四所聲望最高,分數線直逼211!

  • ESI視角下的中國科學院科研表現(2019年5月)

  • 共158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19年4月結項情況

  • 2019 中國最佳醫學院人才培養100強公佈,上醫、北醫、協和名列三甲

  • 學科建設成效如何考量?學科評估裏有答案

  • 英國萊斯特大學最新研究表明:步行速度可能影響壽命

  • 296名教師入選!第五屆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人選公示

▎更多精彩資訊,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或訪問青塔網 (www.cingta.com)馬上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