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选准,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13名市管干部进行任职前公示。其中,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刘昌胜拟任上海市管高校正职。

据悉,刘昌胜是华东理工大学校培养的杰出学者。1989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1992年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昌胜,男,1967年6月出生,汉族,籍贯湖北黄石,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拟任市管高校正职。

刘昌胜教授1967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1989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1992年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刘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刘昌胜教授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以及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兼纳米生物材料分会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刘昌胜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已培养博士22名、硕士36名,负责完成我校第一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生物医用材料”。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其中美国授权专利4项),出版著作(教材)4部,发表SCI论文201篇,包括在生物材料领域权威期刊Biomaterials(生物材料)上发表21篇,以及在Chemical Reviews(化学评论)等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多篇论文。他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活跃在生物材料学术前沿领域,是“生物材料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负责人,与国际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学术合作关系,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或邀请报告44次。他是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院名誉教授,获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会士(Fellow)等荣誉称号。

刘昌胜教授针对现行骨修复材料存在的成骨性能不足等系列突出问题,提出了模仿人体创伤自愈合过程、构建材料在体内引导组织原位再生的学术思路,科学利用材料在人体内病灶处微环境所激发的系列生物学效应,实现了植入的无生命材料向人体内有生命组织的转化。

深入研究了材料的理化特性对细胞行为及组织/器官等体内形成的生物新效应,提出了“材料生物学”新概念,为指导组织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奠定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研制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实现了准确塑形、自行固化、生物降解、同步成骨特性统一,于2000年获国家药监局首张此类产品注册证;同时开展椎体骨折微创治疗用可注射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解决了现行材料的临床安全性问题。目前该材料已在全国500多家医院广泛使用,经长达13年的临床随访,充分证明其满意的治疗效果。他还发明了制备人骨生长因子和材料活性化的新方法,解决了用基因工程方法规模制造人骨生长因子的系列技术瓶颈,由此研制出的骨修复体于2013年获批应用于临床,为大段骨缺损及老龄患者等成骨能力弱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材料,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部分内容来源:人民网、华东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世界排名领先,哈佛大学到底有多厉害?

  • 第五轮学科评估前瞻数据(二十七):近三年国内高校AWR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统计

  •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刘昌胜拟任上海市管高校正职

  • 以城市命名的双非大学,这四所声望最高,分数线直逼211!

  • 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9年5月)

  • 共15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年4月结项情况

  • 2019 中国最佳医学院人才培养100强公布,上医、北医、协和名列三甲

  • 学科建设成效如何考量?学科评估里有答案

  • 英国莱斯特大学最新研究表明:步行速度可能影响寿命

  • 296名教师入选!第五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人选公示

▎更多精彩资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访问青塔网 (www.cingta.com)马上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