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封面

2018年12月,北京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發布了《區塊鏈藍皮書: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2018)》。本期我就帶大家一起迅速理解一下這份藍皮書中指出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所面臨五大瓶頸。

首先,報告指出目前缺乏可規模化推廣、典型的、區塊鏈創新應用

新技術從產生到規模化應用,需要一定的探索過程。技術成熟度和應用場景挖掘能力相對不高是導致該問題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本身成熟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包括系統吞吐量、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挖掘創新業務場景的能力相對不足。

第二點,從技術上來說,區塊鏈的節點規模、性能、容錯性三者之間難以平衡

區塊鏈的基於工作量證明(POW)的演算法在容錯性和參與節點數量上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但是需要通過大量的計算長時間的區塊確認,性能無法滿足金融交易的需要。而基於拜占庭類共識機制的演算法(此處出現之前節目的小圖片),在性能上有較大提升,但在容錯性上有一定程度降低,並且當節點數量超過一定規模後,性能就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所以節點規模、性能、容錯性三點平衡成為當前區塊鏈技術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三,跨鏈系統互聯仍存在障礙。之前我為大家講解過跨鏈,這種複雜的基礎建設。市面上也有很多正在開些主流跨鏈技術方案均立足於滿足具體的業務需求,在性能指標、安全性、穩定性等方面缺乏指導性的思路和目標,尚未形成行業共識,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聯仍存在障礙。

第四點,鏈上數據與鏈下信息一致性難以保障。

簡單的來說,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中,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鏈上數據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但技術無法保證鏈下真實數字票據的承兌情況是否與鏈上數據保持一致。報告認為呢,解決方案可藉助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在鏈外信息數字化上鏈過程中,減少人為干預。

最後的一點,報人認為目前缺少統一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標準

區塊鏈平台性能受網路環境、節點數量、共識演算法、業務邏輯等因素影響較大,產業各方對其技術性能指標評價缺乏統一的標準。傳統機構難以判斷不同區塊鏈平台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優劣,那麼給技術選型、應用場景選擇帶來困難。

有其他問題,加我微信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