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美式戰機、蘇式戰機和歐式戰機呢?有經驗的軍迷一看氣動佈局便知。美國戰機採用常規佈局,設計中規中矩;蘇式戰機總是花裏胡哨,鴨翼、副翼各種混搭;歐洲戰機似乎偏愛三角翼,幾乎所有的戰機都採用三角翼與副翼混搭。這三種設計哪種更好呢?

  F86“佩刀”的後掠翼

  自從德國工程師布茲曼發現激波後,飛機設計師們彷彿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各種機翼設計層出不窮。噴氣飛機誕生前,限制航速的最大瓶頸是音障。爲了突破音障,布茲曼創造性地採用了後掠翼,研發出了大名鼎鼎的Me262戰機。戰後,美國高薪聘請了布茲曼,由此設計出了第一代噴氣式飛機F86“佩刀”,蘇聯受到啓示,也研發出了米格-15。

  蘇-47“金雕”的前掠翼

  後掠翼設計成功突破了音障,但也帶來了翼尖失速和副翼失效問題,導致飛機在達到一定速度時就會左搖右晃。或者突然一頭栽下來。設計師們突發奇想,採用了早已淘汰的前掠翼設計。美國人不看好這一設計,蘇聯人卻頗感興趣,以此爲理論基礎研發出了造型怪異的蘇-47“金雕”戰機。

  法國“陣風”戰機的三角翼+鴨翼+邊條翼

  前掠翼也有很大的缺點,那就是翼尖升力太大,普通飛機材料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大的升力,後來採用了昂貴的高強度複合材料才解決這個問題。前掠翼和後掠翼都有各自的劣勢,歐洲人借鑑德國人的經驗,搞出了三角翼。三角翼成功解決了前掠翼和後掠翼的所有問題,又帶來了新問題——低速性差,滑翔和降落很麻煩,於是又增加了邊條翼。法國的“陣風”戰機、“幻影2000”戰機,還有“颱風”戰機都採用了類似設計。

  正在變形的F14“雄貓”

  這時候,美國人靈光一閃,能不能同時運用後掠翼和三角翼呢?高速飛行用三角翼,低速飛行用後掠翼。這種變形金剛一般的設計在F-14“雄貓”上採用了,機翼可旋轉,能在後掠翼與三角翼之間自由切換,看起來非常炫酷,但付出的代價是增加了整整800kg的變後掠裝置。因爲怕變形時打到自己,機翼下都不敢掛導彈,這種愚蠢的設計僅僅在F14“雄貓”上採用過。

  殲-20的鴨式佈局

  各種方案都不如意,設計師們乾脆把萊特兄弟時代的鴨翼設計搬了出來。所謂鴨翼,就是把尾翼移到機翼前方,像鴨子的蹼一樣。鴨式佈局能獲得較大升力,有利於減輕飛機重量,缺點是飛行不穩定,一個不慎就會栽下來。這種設計中俄歐都有采用,只有美國是個例外,仍然採用常規佈局。因此美國人有句名言:最好的鴨翼都裝在別人的飛機上。不知道是褒是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