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美式战机、苏式战机和欧式战机呢?有经验的军迷一看气动布局便知。美国战机采用常规布局,设计中规中矩;苏式战机总是花里胡哨,鸭翼、副翼各种混搭;欧洲战机似乎偏爱三角翼,几乎所有的战机都采用三角翼与副翼混搭。这三种设计哪种更好呢?

  F86“佩刀”的后掠翼

  自从德国工程师布兹曼发现激波后,飞机设计师们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各种机翼设计层出不穷。喷气飞机诞生前,限制航速的最大瓶颈是音障。为了突破音障,布兹曼创造性地采用了后掠翼,研发出了大名鼎鼎的Me262战机。战后,美国高薪聘请了布兹曼,由此设计出了第一代喷气式飞机F86“佩刀”,苏联受到启示,也研发出了米格-15。

  苏-47“金雕”的前掠翼

  后掠翼设计成功突破了音障,但也带来了翼尖失速和副翼失效问题,导致飞机在达到一定速度时就会左摇右晃。或者突然一头栽下来。设计师们突发奇想,采用了早已淘汰的前掠翼设计。美国人不看好这一设计,苏联人却颇感兴趣,以此为理论基础研发出了造型怪异的苏-47“金雕”战机。

  法国“阵风”战机的三角翼+鸭翼+边条翼

  前掠翼也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翼尖升力太大,普通飞机材料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大的升力,后来采用了昂贵的高强度复合材料才解决这个问题。前掠翼和后掠翼都有各自的劣势,欧洲人借鉴德国人的经验,搞出了三角翼。三角翼成功解决了前掠翼和后掠翼的所有问题,又带来了新问题——低速性差,滑翔和降落很麻烦,于是又增加了边条翼。法国的“阵风”战机、“幻影2000”战机,还有“台风”战机都采用了类似设计。

  正在变形的F14“雄猫”

  这时候,美国人灵光一闪,能不能同时运用后掠翼和三角翼呢?高速飞行用三角翼,低速飞行用后掠翼。这种变形金刚一般的设计在F-14“雄猫”上采用了,机翼可旋转,能在后掠翼与三角翼之间自由切换,看起来非常炫酷,但付出的代价是增加了整整800kg的变后掠装置。因为怕变形时打到自己,机翼下都不敢挂导弹,这种愚蠢的设计仅仅在F14“雄猫”上采用过。

  歼-20的鸭式布局

  各种方案都不如意,设计师们干脆把莱特兄弟时代的鸭翼设计搬了出来。所谓鸭翼,就是把尾翼移到机翼前方,像鸭子的蹼一样。鸭式布局能获得较大升力,有利于减轻飞机重量,缺点是飞行不稳定,一个不慎就会栽下来。这种设计中俄欧都有采用,只有美国是个例外,仍然采用常规布局。因此美国人有句名言:最好的鸭翼都装在别人的飞机上。不知道是褒是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