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個笑話:老師問學生,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黃勇勇勇勇勇……..」學生答道。「……同學,請問你是結巴嗎?」

「我不是結巴,我爸爸是結巴。」

「這個跟你爸爸什麼關係?」老師很困惑。「因為給我登記戶口的人是個傻子啊!他以為這就是我爸爸為我取的名字。」學生不無憤懣地回答道。

人的名字很重要,是一個人的重要符號,而且要伴隨人的一生,所以中國人對「起名」這個事非常講究,既要講「字輩」,又要講意義,還要寄託父母的期望,甚至在生辰八字、五行陰陽學說上還要補差補缺,可見起個好名非常重要。同樣,我們經常用電腦工作的人給文檔「起名」這個事也含糊不得。

然而,筆者在工作中發現很多人在給文檔起名的時候就沒有這麼講究了,什麼「序號法」「關鍵字法」「完整文件名法」之類的都有,甚至有些人還經常默認使用「新建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檔 」這樣的文件名,雖然能圖一時之快,但會給今後文檔查找、整理和歸檔工作帶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

那麼,什麼文檔名才叫好呢?

易記易搜還包含關鍵字的名字才叫好的文檔名。

所以,最簡單、最常用的文檔命名方式莫過於「文檔名和文件名保持一致」。各機關單位的文件名一般都比較規範,都是按照2012年《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十條第六款規定:「公文標題應當準確簡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並標明公文種類」。公文的標題一般構成形式可表示為:發文機關+關於+事由+的+文種。介詞 「關於」聯結髮文機關和事由;助詞 「的」聯結事由和文種。

用「文檔名和文件名保持一致」這個命名方式不但利於搜索,也方便記憶,然而我們在實踐中,仍然會發現這種起名方式存在兩方面的不足:

容易混淆

由於大部分部門的主要職能變動不大,每年的工作內容差不多,導致每年發文的名稱都差別不大。所以光是讓文檔名和文件名保持一致的方法還是難以辨別歷年的文件。特別是像「三防辦」、氣象局這些職能比較單一的部門,每年都會多次下發《關於做好防汛防颱工作緊急的通知》《關於做好極端天氣應對工作的通知》這樣的文件。這類文件內容簡單,往往不需要添加過多的內容和新意,所以這些單位的擬稿人往往會在歷史文件中挑選一個內容近似的文件作為模板,然後略加修改而成。這樣既省時又省力,還不容易出錯。但是,如果這類文件數量太多,我們在電腦上用「搜索」功能時就只能看到長長一列同名文檔,需要按日期排列才能清楚分辨,給查找帶來一定的不便。

指向不明

有些重大專項工作,不但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而且要專題報當地黨委和政府。雖然有些部門往往是一份報告「望天下週知」,但這樣偷工減料的做法其實非常不可取,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銳性。因為,既然是重大專項工作,必然有其重要意義和重要作用,我們就該利用該重大專項工作的契機,把一些長期想解決卻沒有解決的問題一併解決,把一些長期想辦卻沒辦成的事給一併辦成,而不是就事論事,搞形式,圖應付。比如,同是階段性的工作小結,報給上級主管部門的內容要側重於克服了什麼困難、取得了什麼成績,達到了上級規定哪些標準,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哪些任務,而報給當地政府的,除了要說明在當地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分管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的困難和取得的成績之外,還要明確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適當提出一些願望和請求,比如專項工作經費雖然上級解決了一部分,但距離上級考評的標準還有一些差距,要達到什麼目標還有一定的難度,希望當地政府在經費、人員編製、工作協調方面給予支持。

可見,同一項工作的報告,因為報送部門的不同,內容也要有所側重。同理,同名的工作總結,因為報送部門的不同,因為內容不同,我們也需要文檔名中加以區分,才能清楚辨別。 由上可知,我們可以對「文檔名和文件名保持一致」這一文檔起名方式「添頭加尾」,即,文檔起名公式為:時間+文件名+報送單位。例如,氣象局的《關於做好防汛防颱工作緊急的通知》文檔名即為「20180705關於做好防汛防颱工作緊急的通知【發市直有關部門】」,而《xx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關於加強在建工地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工作的報告》則命名為「20180705xx局關於加強在建工地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工作的報告【報市安委會/省住建局】」。如果文檔名太長的話,可不寫單位全名。 這樣的文檔命名方式是不是更方便檢索、更方便記憶、更方便區分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