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呢「白話文」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語體範疇,是不同於用「白話」寫文章的文學現象,其最終取代文言文成為主要的書面表達方式。白話文是相對於文言文而說的。說白了,就是把口頭語翻譯一遍,再用簡潔的文字寫出來,別人讀的時候,又需還原成口頭語——幾千年來,中國人就是用這兩套系統來交流的。

李敖為何只說五十年來,而不說五百年來,三千年來?

我國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作的《水滸傳》。 我國現代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於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的《狂人日記》。李敖自詡他白話文第一,李敖大概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所以,他的所謂五十年,是白話文運動興起之後五十年。透過表面現象我們要看到更多的文化信息,在那個時代語言描述的變革更符合時代的進步,卻又不失中國文化的內涵。

就比如:李白與杜甫見了面,會說,嘿,老杜,你好。哈,太白,我們喝酒去。但到了紙上,杜甫會寫,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獨白下的傳統》扉頁題詞)這話很多人不同意,但誰都會驚嘆於這種表達方式和說這話的勇氣。」

這也是時代孕育出他這位狂人!


呵呵,「中國白話文第一人」那是李敖自詡的!這既有點文人的輕狂習氣、也有點潮人的炒作意味。臺灣作家李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現代最傑出的批評家」,可見他的作品並不入正流,他所擅長的只是「罵人文化」。因而他具有徹底娛樂的精神,自娛而後娛人,自嘲而後嘲人。

要說白話文第一,應該是

陳衡哲:

(1893—1976)原籍湖南衡山,生於江蘇武進一個書香之家,1913年考入清華,是該校第一屆10名女生之一。第二年即留學美國,進入瓦塞學院學習歷史學,1919年畢業後,她又到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研究院學習,次年獲碩士學位,受蔡元培電聘邀請回國後任北大西洋史教授,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此後她又先後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部、南京東南大學等處任職,並代表太平洋關係學會中國理事會多次出席太平洋關係學會舉行的國際會議,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在留美期間,陳衡哲於1917年創作了白話短篇小說《一日》,以「莎菲」的筆名發表於《留美學生季報》,回國後又陸續寫白話小說在《新青年》發表,結集為短篇小說集《小雨點》,另有《衡哲散文集》及史學著作《文藝復興史》、《西洋史》等,被認為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第一位女戰士」。


說起李敖,大家都不會陌生。說好的,他是大批評家,思想家,學者,作家;唱衰的,他是吹牛大王,熱衷罵人,嘴毒。但是,比起貼在他身上的標籤更為著名、更為引起人注意的,則是他說的:

"五十年以來,五百年以後,中國白話散文寫得最好的前三名就是:李敖!李敖!李敖!而且,每一個說李敖吹牛的人,心裡都供著李敖的牌位。"

果然,吹牛大王的名號不是浪得虛名的。但是,身為一位有較高知名度的公眾人物、作家,他為什麼要說出這種自掘墳墓、令人反感又令人無語的話呢?

對此,他是這麼回答的:

"我的表達方法很清楚的。我說我最好!這個不精彩!我說我第一也不精彩!不是第一哦!前三名都是我!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都是我!大家一聽,這小子吹牛!恨他!可是他不會忘掉我的表達方法!很具體的,告訴你什麼是活生生的語言。我常常用這個方法表達,也講給別人聽。用具體來表達抽象,纔是好的表達方法。反過來說,抽象不是好的表達方法。所以,我們說,這是紅顏,這是白髮。這是好的中文;說這個是女孩子,這個是老頭子,這就是壞的中文。"

大作家就是大作家,懂得給自己製造爆點,同時也知道給自己泄"火"。仔細一想,可不就是這樣嘛,什麼叫白話文?白話白話,明白如話,能把一件事情說清楚,如同坐在家裡話家常一樣,聽者也聽得明明白白,沒有任何理解上的差異,這就是好的白話文。作為作家,把一篇文章寫得有趣又明白,讓大家都喜歡看,這就是白話文寫作的最高境界。李敖的文章,在這方面確實有獨到的造詣。我來給大家舉一例:

孔夫子時代沒有筆和紙,只有刀子和竹片,刀子刻在新砍下來的青竹片上,一刻上去,竹片直冒水,像是流"汗"一樣,所以叫做"汗青"。所以,古人一提九九藏書到"汗青",就象徵著書籍,也象徵著歷史。古人的詩說:"留取丹心照汗青","獨留青史見遺文",就是這個緣故。

這段話出自於《獨白下的傳統》,作者借孔夫子的故事給我們講了"青史"的由來,形成與發展,沒有用華麗的語句,繁彩的詞藻,而是用明白如水的白話,由深入淺,由表及裡,環環相扣,慢慢道來。作者的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讀者也正確理解作者的意思,並且從中還能讀出幽默風趣,這樣的就是好的白話文。類似的例子在李敖的文章中不勝枚舉。

李敖是白話文遣詞造句的高手。他更多的文章是時政類的,針對於當前現實發言,用評論、隨筆(或者叫雜文)的方式來寫,直抒胸臆,有感而發,嬉笑怒罵 皆成文章。筆鋒犀利,鋒芒畢現,常常入木三分。他將他的想法、意識和思維藉助白話這個工具,明明白白地表達了出來。所以他才會狂傲地說出"白話文他第一"的話。但是,通過這句話,我們不僅看到了他的寫作能力,也看到了他的獨特性格。

一、孤耿傲介:識時務者為俊傑

李敖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很特別的人,這表現在他的一身傲骨上。

在黑白顛倒的年代,他寧可受刑,也不誣攀朋友,在法庭上他只說一句:"我不願浪費法官的時間,我承認有罪。"然後就沉默到底,連辯都懶得去辯,坦然受他的十年大獄。這種氣魄,實在古今少有!

他又頗識時務,在獄中聞得蔣介石已死,便不失時機地給老師吳俊才寫信,說道:"我和貴黨雖非朋友,但也絕非敵人……一樣的駢手抵足,一樣的愛國情深……"果然,國民黨當局釋放了他。

他有知識分子以身殉道的一面,但時機成熟時也有好漢不喫眼前虧的圓滑。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會大叫著"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去坐牢,又在衣錦還鄉之日,呼籲年輕人不要象他當年一樣去硬拼,理想不該放棄,但只有在青山還在,柴還能燒時,理想纔有意義。

他的身上不僅有傳統知識分子清高自傲的一面,同時,他的身上也有濃重的商人做派。這句"李敖五十年以來,五百年以後白話文第一"是他為營銷自己的新書所做的策略,果然銷量驚人。

二、堅持自我:該出手時就出手

李敖認為自己是非常優秀的人,尤其是在愛情方面,善於主動出擊。與現任太太王小屯,就是在公共車中邂逅後,他主動上前搭訕結緣。當時王小屯還是臺北護校一名學生,而李敖已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學者。

李敖和王小屯兩人年齡足足差30歲,"老少配"是外界,也是兩人之間經常談論的話題。但兩人在婚前愛情長跑8年,婚後一直相守,育有一兒一女。

後來他回憶說:

"那就是天人交戰啊!怎麼天人交戰?就是說,一個女孩在面前,你要不要認識她?不認識她,她一上車,從此天人永隔啊,來生再見了!你為什麼不去追她呢?因為你不好意思啊!怕她拒絕你,對不對?拒絕你怎麼樣?拒絕你沒面子!哦喲!原來你愛面子勝於愛女人!那活該!你回去後悔!我不這樣子啊!我給她一次機會,我臉皮厚,伸上去了,遞張名片。"

就這樣,抱得美人歸,也尋得老來伴。

三、老驥伏櫪:罵遍世間無敵手

文化圈流傳著一個說法:

能靠罵人寫書,寫出名堂的,古今只有兩人:一個叫魯迅,另一個叫李敖。

而事實上,罵了3000人的李敖,連魯迅他都罵過:

他寫了那麼多雜文,最明顯的表現,不過一肚子情緒而已。情緒並非要不得,但是必須同"言之有物"並用、必須跟"大量的資料"並用、必須隨"卓越的分析與見解"並用,但他的文章,卻情緒有餘,其他不足,結果炒出來的,只是一盤盤上好辣椒,反倒沒有主菜了。辣椒,反倒沒有主菜了。

在雜文裏太多情緒語言,他實在不夠格搞思想。

總之,中國現代的文人,實在都有他們的限度。他們的成就,都因摻入政治的推波助瀾,而變得不能"恰如其分",而變得像淹了水的浮屍,臃腫而失本來面目。他們的貨色都被高估了:他們的努力也是不夠的。

上面這段文字來自李敖先生1982年寫魯迅先生的《雜評魯迅和他孫子》。

他罵魯迅,也罵其他人:

李敖罵錢鍾書:錢鍾書把世界上同類資料作整理的能力第一,但思考力不夠,思想性的東西太少。

李敖罵金庸:

武俠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入流,裡面的俠義部分雖好,但金庸一條也做不到。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他專門寫的和龍應臺的《大江大海:1949》辯論的《大江大海騙了你》。在《大江大海騙了你》的封面上,就有這麼幾句話:

"只提俄國大兵強姦中國女人,不提美國大兵強姦中國女人,這就是龍應臺。"

"只能盲從龍應臺,而不能拆穿她,這就是你。"

"明明是殘山剩水,卻被當成大江大海;明明是已亡之國,卻被慶祝建國百年,你這笨蛋,你上了馬英九文化局長的當了!"

他常常因為罵人、說話不留情面而被刮向輿論巔峯。他在臺灣的朋友很多,國民黨、民進黨裏都有他的老友,他和他們爭論歸爭論,情誼歸情誼。正是因為這樣,有些人和他政見不同,仍能保持來往;有些人曾經被他罵過,心裡卻也並不計較,他們也很坦率地表示對李性格或某些言論不敢苟同,但是他們心底裏對李敖還有很深的敬意。

李敖一生"罵"過3000多個人,這個數字,在古今中外"罵史"上都堪稱空前。然而,即使外界對李敖有不少負面看法,也絲毫無傷他的自信。

李敖說他五十年以來,五百年以後白話文他第一,我不服。但是,被譽為"中國當代真正唯一大器晚成的白話文高手"王小波先生在他面前都稍遜一籌,就像他自己說的:"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

我們期待新中國有更為厲害的白話文寫作者出現。


李敖曾經說過:「中國五百年來白話文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

這句話李敖自己都頗為欣賞。

孟子說過「五百年必有聖者出,其間必有明世者。」這個「五百年」就是用典。既是實指,也是虛指。

白話文是從新文化運動才開始的,至今才九十多年。說明往前一百年,往後四百年,白話文都是無古人無來者的。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前三名都是李敖的。意思是李敖把那些追隨者都拉開了好一段距離。

比起單單說第一名就是李敖,要精彩的多,令人印象深刻。正是如此,這句話流傳甚廣,成了某些人指摘李敖的一個話柄。

但是不能不佩服這句話的技巧實在是高。

李敖白話文是不是第一,他自己也曾調侃,既是自嘲,也是自負因為臺灣當局有一個「文化建設委員會」,這個機構編輯了一本臺灣名作家目錄,總共703人,居然沒有李敖,這不是說瞎話麼!

好了,現在回到正題,李敖配不配白話文第一呢?

這要從三個方面來考量。文字技巧、文字思想性、寫文字的人。

文字技巧

這個沒什麼可說的,「無它,但手熟耳!」。

李敖著作等身,四千萬字的書寫,魯迅都只有二千萬字。李敖作品體裁豐富多樣,有歷史著作,有政治時評,有鋒芒雜文,有小說,有書信,有詩歌,有散文等等。

《北京法源寺》剛猛堅毅,《上山、上山、愛》柔腸九轉,《千秋評論叢書》針砭時弊,《李敖刀筆集》老道辛辣,《只愛一點點》詩詞入歌,《中國近代史新論》史料詳實等等。

思想深度

李敖作品只有兩本小說,法源寺和上山上山愛,大部分都是雜文和學術研究集。

小說其實是下等體裁,言由心發。小說可以虛構可以諷刺可以自慰,但都是輾轉千回才表露心意,儘管可讀性是強了許多。

看一看中國文學發展史就知道,文字最短往往直抒胸臆,從《詩經》到漢賦到唐宋文章,再到明清小說,文字越寫越長,表達越來越隱晦。

李敖的作品《讀史指南》、《要把金針度與人》、《孫中山研究》、《蔣介石研究》、《蔣介石研究續集》、《蔣介石研究三集》、《蔣介石研究四集》、《蔣介石研究五集》、《蔣介石研究六集》、《蔣經國研究》、《論定蔣經國》、《國民黨研究》、《國民黨研究續集》、《民進黨研究》、《冷眼看臺灣》、《鄭南榕研究》、《中國性研究》、《中國命研究》等等,哪一部不是發人深省,大快人心,顛覆常識,指正謬誤,引起當局恐慌的。

正因為思想性強,啟開民智,才會有查禁九十六本書的悲壯。

文如其人

李敖中學退學,又考入大學,又坐牢,又辦《自由中國》《文星》,掏腰包挽回慰安婦尊嚴等等。可以看出李敖是個獨來獨往的人,期間女友離棄,朋友背叛,甚至倒戈相擊都無改於志。

李敖生前很多著作很多言論被禁,死後他的著作言論也沒有解禁。現在能在市面上找到的大概就是兩本小說了,以前還能看到《傳統下的獨白》,現在也找不到了。《李敖大全集》不是刪改的,就是大部分不能收錄的。

所以,要評論李敖是不是白話文第一,不能正面去考量,因為好多作品已經難以看到。只能從反面去印證,就是和同時代的所謂「大師」比較。

金庸,柏楊,余光中,白先勇等,李敖在世時都是不敢吭聲的。為什麼?瑕疵太多,不是人品不行,就是胡說八道,或者是甘做走狗,或者是埋頭故紙堆,唉聲嘆氣,故作呻吟。

李敖看不起他們。他們沒有知識分子的風骨。孔子說「鄉願,德之賊!」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文人,不能「興滅國,繼絕世」,不能「立德、立功、立言」,不能「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全沒一點風骨,全沒一點擔當,滿足於個人安逸,搖頭擺尾,吟風弄月,埋頭為犬儒,仰首為叫獸。

像那個什麼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玩女人,享美食,優渥富足,卻在指摘李敖鋒芒畢露,不留餘地。蔡瀾找不出李敖其他的毛病,也只能這麼說了。

像歷代的偉人一樣,才具無可匹敵,只能從生活道德拚命尋找瑕疵,然後嗤之以鼻,然後幻想著大師也不過如此,來滿足虛榮。

李敖白話文當然可以做的第一,也當之無愧的是大師。在「大師滿地走」的時代,李敖尤為絕倫。

一般稱某某為大師,這是恭敬的意思,這個某某要麼就婉拒要麼就半推半就欲說還休的享受的阿諛。

李敖不同,常自稱為大師。為何?

袁世凱曾對手下講:孫中山真是厲害,當總統是一心為公,不怕人說篡權或者圖利,不當總統也是一心為公去留無礙,我袁世凱怕啊,怕人說我是曹操,至少也要讓三次吧!

李敖的心胸、品質、文筆、才華真無愧大師也!


李敖肯定是才子

這個多數人是認可的吧?

要不然大美女大明星那個

比林青霞還漂亮的胡因夢

也不能看上他!

沒見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

看到胡因夢就算見過

傾國傾城的容顏啦!

當然說的是黃金年齡

當然正常人還都是反感自吹自擂的

自詡第一跟別人吹捧不一樣

有時候你不說

別人會替你說

第一由你嘴裡說出來了

自然會有人出來否定

習武之人如果要是說自己是天下第一

那麼江湖就會為之震動

結果就是習武之人都會找你過過招兒

為什麼?

就是因為你號稱第一

把你幹掉他自然就是第一啦!

所以街面兒上也流傳著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這個定律一級的傳說

也就是文章好壞不好評價

客觀地看待李敖

很有可能說的是今天

或幾年或在某地區你是第一

但是明天有沒有新人出現

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文章出現

這都是見仁見智的事兒

詩人杜甫

文章千古事 得知寸心知


當下山中無虎!


李大師當然配得上。不管是文章還是品格,絕對當下第一!


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李敖呢?因為他愛國,反美,反日,支持統一,他成了某些人嘴裡的愛國賊!為了支持慰安婦控訴日本人,捐款一百多萬美元,為了支持金素梅去聯合國控訴日本侵略者,捐款一百萬臺幣。當下有誰能做到?

看看這位嘴臉,拿李大師的離世來搏出位,真是噁心至極,不要臉!

李敖,只聞過其名,而很少接觸過其文。如果他真正說過這樣的話,那就不象前兩天一個對聯所說的:李敖不傲,而是李敖真傲。我覺得一個孤高自傲的人,其人品也好不到那兒去。即就他說的有些理由,第一,也不是由他自封而是由公眾認可的,況且人常說"文無第一,只有很好,沒有最好。而且最好,也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客觀存在。在這裡順便對李敖大師仙逝表示哀悼。


李大師對此的正面回答是:"正因為荒謬,所以我才深信不疑!"這話是李大師的一種傲骨的表現!李大師是千年難遇的狂才!謙虛需要有資本,驕傲更需要資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