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年發生了兩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其一李世民為劉文靜平反,恢復其官爵;其二裴寂被免官、削爵、流放,最後去世。劉文靜和裴寂同為太原元謀功臣,是李淵太原起兵和長安稱帝的最重要力量。

但後來的兩人,對比卻很強烈,沒什麼本事的裴寂儼然是武德時期的第一號臣子,而為大唐立下了不少功勞的劉文靜官職卻沒有裴寂大,並且差距逐漸拉大,待遇上的不公平讓劉文靜很憋屈,有憋屈就有牢騷,劉文靜被自己的小妾出賣了,然後裴寂一口咬定劉文靜造反,而李世民則為劉文靜開脫。很難猜測李淵是出於怎樣的心理決定處死劉文靜,但這件事成了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裴寂始終是李淵的心腹,而劉文靜則和李世民走的很近,619年,李文靜被殺。

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登基為帝,裴寂做為開國功臣食實封1500戶,居百官之首,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等才1300戶。足見李世民對裴寂的看重,但李世民看重的並非裴寂的能力,而是他的身份,他是李淵最寵信的大臣。李世民是想做給天下人看,他有寬廣的心胸,他善待老臣,但他心裡卻很不喜歡裴寂。

李世民一直把裴寂捧得很高,628年,李世民去南郊祭祀,裴寂和長孫無忌被準許同乘御輦,但到了629年,裴寂諸事不順,先是僧人法雅散佈妖言獲罪,裴寂也受到了牽連,李世民把裴寂的官職免去,又削去了一半食邑,讓他滾回家鄉,當時的裴寂還沒有看清形勢,居然請求留在長安,這一下子把李世民的火勾起來了,不留情面地說:「你的才能本來就不配如今擁有的一切,只不過高祖特別信任你,讓你功居第一,但你出征不行,政法時有紕漏,下級官吏施政紊亂,這些你都應該負責任,我如今念及舊情,只是讓你告老還鄉,你卻還不知好歹,居心何在?」說的裴寂老臉通紅,灰溜溜回到了家鄉蒲州。

回到家鄉的裴寂依舊沒法平靜下來,當時有一個狂人對裴寂的家童說裴寂這個人有天分,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後來這個狂人去世,裴寂的家奴恭命把這件事告訴了裴寂,裴寂這個人向來膽小,不敢把此事泄露出去,於是讓恭命將那知情的家童殺死,這讓裴寂陷入了被動。後來恭命貪贓被裴寂追捕,恭命一氣之下去官府那裡投案自首,順便把裴寂賣了。

唐太宗給裴寂列了四宗罪:結交妖人、自恃功高、瞞而不報、殺人滅口。什麼都不用說了,然後裴寂被流放到靜州。之後裴寂再次出事,靜州出現亂軍,很多人認為裴寂已經被劫持自立,但是熟知裴寂的李世民卻根本不信,不久,裴寂帶著家奴平定了叛亂。消息傳來,李世民忽然又覺得對裴寂的懲罰太過,於是下旨讓裴寂回到長安繼續為官,只是裴寂卻已經離開了人世。

629年這一年,是裴寂一生中最跌宕起伏的一年,六十歲的老頭經歷了從雲端跌落低谷的感覺,最終在流放地抑鬱而終,而同樣是這一年,他曾經的好友後來的政敵劉文靜被李世民平反。

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即便到了最後一刻,也不知道後來又有什麼事情發生。


裴寂被李世民打壓涉及另一位晉陽起兵的功臣劉文靜,晉陽起兵前,劉文靜對李淵次子李世民非常讚賞,經常對老友裴寂說,李世民絕非庸碌之輩,他豁達大度,神武雄豪,是漢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但裴寂對此並不認同。李淵晉陽起兵,李世民劉文靜促成功高,面上是李世民推動,背後卻是劉文靜的籌劃,也正因此,唐朝建立後,李世民、裴寂、劉文靜三人都得到「恕二死」的特權,後來因為不忿裴寂被李淵寵溺無度,劉文靜舉止失當,被人誣告謀反,李世民大力保全劉文靜,裴寂卻以「有權謀生性陰險」,勸李淵殺了他,劉文靜被殺抄家。

李世民在辯解時說,「昔在晉陽,文靜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言下之意,晉陽起兵劉文靜功在裴寂之上,勸李淵念龍從之功,但裴寂卻以莫須有進言,終於殺死李世民的重要參謀劉文靜,得罪了秦王集團。(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這是裴寂為李世民不喜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在於與李淵的私交,朋友有多種,有一種是狎友,李淵裴寂就是此類,裴寂在晉陽以私送宮女侍寢逼使李淵起兵,此後二人詩酒唱和,一起歌舞宴樂,不避君臣之嫌,也正因此引起劉文靜的妒忌,在朝廷大事上,裴寂唯李淵馬首是瞻,包括支持太子李建成,自然也走到李世民的對立面。

裴寂本人無甚能力,全靠李淵賞識得居高位,對羣臣的忿忿不平,李淵也曾開解說,他與裴寂有緣,正如光武帝與嚴子陵的交情,讓眾人不要太在意。裴寂的德不配位纔不足任顯而易見。626年,登上帝位的李世民表面對待依舊,到南郊祭祀,命裴寂與長孫無忌同乘御輦,把他與長孫無忌並列為心腹功臣。這一併列很有意思,舊帝寵臣和新君寵臣同車,不久把二人分出上下高低。

629年,因僧人法雅被禁止出入宮禁,開始妖言惑眾,被杜如晦究治,法雅說這些話裴寂也知道,於是牽入此案,法雅裴寂二人對質。唐太宗免去裴寂的官職,削去他一半食邑,要他返回故鄉,裴寂請求留居長安。這時李世民一頓斥責,道出他的真心話,「計公勛庸,不至於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你僥倖位居第一功臣這麼久,還不知收斂,能讓你回家已是天大恩典了,你還想咋的?這席重話,裴寂一聽馬上收拾行裝回了老家蒲州。(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到了老家也不順心,山西有一狂士信行,對裴寂的家僮說,「你家主人裴公有天意」,暗示有天子之份,裴寂得報大驚,不久信行死去,裴寂便把此事壓下不上報,暗中命人殺掉知情人,事泄,李世民大怒說,裴寂犯了四條死罪,一,官居三公卻結交妖人;二,事發之後,還恬不知恥說國家之興都是他謀劃出來的;三,妖人稱其有天分,卻藏匿而不上奏,有不臣之心;四,殺人滅口。於是把他流放到四川靜州,不久死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作為李淵的重臣,自從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兵變的那一天,裴寂的日子就不好過了。當日,尉遲敬德強行闖入皇宮逼宮李淵交出兵權的時候,老裴也在現場的。震驚之餘的李淵忙問裴寂,這該如何是好?可一向被稱為智囊的裴寂,情急之下只剩下瞠目結舌的份了。一旁的蕭瑀和陳叔達則趁機對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落井下石,對李世民歌功頌德。李淵有口難言,也就順水推舟默認了玄武門兵變的既成事實。而裴寂自始至終沒有替李世民說過一句好話,可見裴寂並不是親秦王派的人。

裴寂不受李世民待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劉文靜之死。劉文靜、裴寂本是同一戰壕的戰友,當年晉陽起兵的時候,劉文靜是晉陽的縣長,裴寂是煬帝晉陽行宮的總經理,兩人還是喝酒打牌的好哥們。哥倆都積極參與了晉陽起兵的策劃。

劉文靜助李淵除掉煬帝的眼線太原副留守高君雅和王威,又以三寸不爛之舌去忽悠突厥,換取突厥的支持。而後又在潼關大戰屈突通手下桑顯和,拿下潼關,為李淵立下赫赫戰功。

裴寂是李淵的老哥們,起兵的時候,他利用職權之便,傾晉陽行宮之財力,大力支援老友李淵。晉陽行宮的九萬斛糧草、五萬段雜彩、四十萬領甲冑被他一股腦地倒騰給了李淵。李淵打下長安後,立代王楊侑為帝,裴寂多次賣力勸諫李淵稱帝。

李淵稱帝後,老友裴寂出任尚書右僕射,成為宰相。而劉文靜自認為戰功在老裴之上,卻出任納言,排名在裴寂之後,心中難免不滿,發發牢騷。到了武德二年以後,裴寂和劉文靜這兩位曾經的好哥們已漸行漸遠,暗地裡給對方出了不少幺蛾子。

一次劉文靜與其弟劉文起豪飲,酒後失言「必殺裴寂」,後劉文起又召來巫師為哥哥家驅邪。此事被劉文靜一個失寵的小妾揭發,添油加醋地把劉文靜抹黑成詛咒朝廷,圖謀不軌。

劉文靜謀反專案組成立,劉文靜的對頭裴寂是專案組成員。專案組另一個成員蕭瑀認為劉文靜謀反罪名不成立,李世民也力挺劉文靜。而裴寂卻出於私心,在李淵的耳邊吹風:若留文靜,後患無窮。於是李淵採納了裴寂的建議,將劉文靜處斬抄家。可憐開國功臣劉文靜在臨行前長嘆「高鳥盡,良弓藏」。劉文靜因開國之功,曾獲免死待遇。李淵選擇性遺忘,說過的話也不算數了。

李世民繼位後,並沒有立即對裴叔動刀。畢竟李世民與老爹之間的權力交接是非正常的,一些面子工程還是要做的。相反,他還給他裴叔戴了頂高帽,將老裴的食邑增加到一千五百戶。

李世民有次在祭祀的時候,命裴寂和長孫無忌同乘皇帝的車輛。裴寂趕緊辭讓,李世民話中有話地說:「你是輔佐太上皇的開國功臣,無忌效力於我,你們是最有資格與我同乘一車的人」。說白了,李世民就是說:你老裴不是我的人!

貞觀三年的時候,李世民放大招了。和尚法雅妖言惑眾被砍掉腦袋,裴寂因「知情不報」落馬,被放逐老家蒲州。裴寂倚老賣老,想留在長安,老侄世民乾脆和他撕破臉皮,痛斥他德才不配,傍上老皇帝李淵才官居高位。這下裴寂徹底涼了。

裴寂灰頭灰臉地被趕回老家後,還是厄運不斷。當地有個叫信行的人狂言亂語說裴寂有做皇帝的命。裴寂沒有將此事上報朝廷,卻欲殺死知情的家僮。於是,裴寂再次被放逐,這次被趕到了靜州,就是今天的四川旺蒼一帶。

在靜州的時候,裴寂還曾帶領家人平息羌軍叛亂。李世民聞及,大概又想起了當年晉陽起兵的情誼,念起了裴叔的好。貞觀三年,裴寂被令徵召回朝。可是六十歲的裴寂這時已油盡燈枯,病死在靜州。同年,已死去十年的劉文靜被恢複名譽,追復官爵。


作為政敵,李世民沒有直接殺了裴寂就不錯了。

裴寂是李淵太原起兵的重要人物,李淵起兵後,擔任隋朝晉陽宮監的裴寂把自己掌握的米九萬斛、雜彩五萬段、甲冑四十萬領進獻給李淵作為軍用。尤其是四十萬領甲冑,對整個隋朝都是非常巨大的一筆軍資。裴寂和劉文靜是協助李淵起兵的兩個最重要功臣,劉文靜個人能力和功績比裴寂高,但沒有裴寂進獻物資這個大功,兩人貢獻可以算基本相當。

(裴寂)

劉文靜和李世民關係相對密切,後來被李淵所殺。裴寂和李淵的個人關係非常好,毫無疑問是武德年間權力最大的宰相。

玄武門之變後,裴寂剛開始還能保持表面的地位,李世民玄武門後進行了一次功臣封賞,裴寂依舊排名第一,高於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等李世民親信。

之後幾年,裴寂雖失去實權,但表面上仍居於宰相之位。這也是李世民穩定人心之舉,顯示其不會大肆清洗報復,是其高明之處。李淵退位做太上皇后,少數的樂趣之一就是和裴寂等舊臣宴飲敘舊。

貞觀三年,有個經常出入宮廷的和尚法雅涉及到妖言(編造各類讖語之類,古代很多朝代對這個很敏感)之事,裴寂被波及,然後被免官回鄉。裴寂請求留在京師能經常和太上皇李淵敘敘舊,被李世民大大嘲諷一番,說裴寂武德期間做宰相很不稱職,這次可以殺了裴寂,念及舊情饒你一命就不錯,還想別的。這時候李世民才顯露出對裴寂的真實態度。

裴寂回鄉居住後不久,又涉及到妖言之事,被流放靜州(今四川廣元旺蒼縣一帶)。靜州當地的山羌作亂,當時長安有傳言裴寂被山羌劫持過去成為叛亂首領,但實際是裴寂率領家僮平定了山羌叛亂。李世民因裴寂的功勛,將裴寂召還長安,但詔書沒到裴寂經反覆折騰已經病死了。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裴寂出身河東裴氏西眷房,隋末曾任晉陽宮副監,與唐高祖交好,後參與策劃太原起兵,將晉陽宮物資充作軍用。唐朝建立後,裴寂擔任尚書右僕射,封魏國公,曾徵討宋金剛,雖大敗而回,但仍深受寵信。此後升任左僕射、司空等要職。

裴寂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也還做了一段時期的宰相,李世民對他的怨恨主要在於裴寂過於居功自傲,而且仗著李淵對他的寵信為所欲為,這引起了李世民的極大不滿。再加上,裴寂在玄武門之前並不支持李世民做太子,反而與尹德妃、張婕妤等勾結算計李世民,充當這二位的保護傘。尹德妃的家人還打了李世民的手下的謀士杜如晦,李世民當然是相當生氣的。

此外,在突厥人進攻到渭水附近時,又是裴寂主張遷都襄陽,遭到李世民反對,以致在貞觀初年,裴寂的各種政策都與李世民的想法格格不入,因此,李世民也感到如裴寂、宇文士及等舊臣不堪再用。

貞觀三年,僧人法雅因妖言獲罪,裴寂也受到牽連。唐太宗免去裴寂的官職,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讓他返回故里。裴寂請求留居長安,唐太宗斥責道:「你的功勞、才學,都不足以擁有如今的地位,只是由於太上皇對你的恩寵,才位居第一。武德年間,政法方面紕漏謬誤極多,地方官吏施政紊亂,你對此也應擔負責任!我念及舊情,不對你施以極刑,讓你回歸故里,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裴寂只得返回蒲州。

返回蒲州的裴寂竟然又鬧出了一個大動靜。當時,狂人信行客居汾陰,常對裴寂的家僮道:「裴公有天分。」信行死後,家奴恭命將此事告訴裴寂。裴寂大驚,不敢奏明皇帝,暗中命恭命將知情的家僮殺死。恭命卻背著裴寂,將家僮放走。後來,恭命因貪贓被裴寂追捕,遂向朝廷告發裴寂。唐太宗大怒,對侍臣道:「裴寂犯了四條死罪。第一,官居三公卻結交妖人;第二,事發之後,憤稱國家之興是其所謀;第三,妖人稱其有天分,卻匿而不奏;第四,殺人滅口。」最終將他流放靜州。


謝邀!裴寂是唐朝時期的宰相,出身大世家河東裴氏,字玄真。生於南朝時期,歷經隋唐兩朝。

十四歲時的裴寂便被補任為州主簿,隋朝末年時任晉陽宮副監。他與唐高祖李淵是舊識,在李淵上任太原留守時,兩人關係非常密切,經常飲酒夜話。

隋末煬帝暴虐,許多有志之士起義反抗,李淵次子李世民這時也有起兵反隋的想法。他怕遭到父親的訓斥,於是就在裴寂這邊想辦法,他自己出錢讓當時的龍山縣令在和裴寂賭錢的時候故意輸給裴寂,贏了錢的裴寂自然是非常高興,漸漸和李世民的關係親密起來,並和李淵說起起兵反隋的事情,李淵也欣然同意。

在李氏起兵時,裴寂曾獻出不少計策,起兵次年隋恭帝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不受,裴寂率眾勸進,李淵依舊不受,而後裴寂請辭,最後李淵受禪稱帝,建立唐朝。裴寂因功被封為尚書右僕射,成為宰相。當時裴寂在朝中的榮寵無人能及,所有人不敢直呼其姓名。

武德二年的時候,軍閥劉武周的手下進犯太原,裴寂請纓出征,但被大敗。裴寂性情膽小懦弱,沒有領兵打仗的才能,只能不斷派出使臣。此時唐高祖李淵很生氣,召回了裴寂並狠狠訓斥他了一番,將他下獄。不久,李淵又將他放出來了,禮遇更甚。即便後來有人告裴寂有謀反之心,李淵也並不在意。

李世民即位之後,一開始對裴寂也非常尊重,貞觀二年一次南郊祭祀,唐太宗李世民讓裴寂和長孫無忌坐在金輅車上,裴寂推辭,唐太宗說你與長孫無忌都有從龍之功,理當如此。

但僅過了一年,那時有個僧人法雅,他一開始很受榮寵,可以自由進出皇宮,但這時逐漸失寵,不能在入皇宮,於是他心生怨恨在外散佈謠言邪說,後來被抓處於死刑,但是在審這件案子的時候,法雅曾招供裴寂知道自己當時說的是什麼,於是找來裴寂問話,裴寂說法雅只是告訴他在不久之後會有一場大疫病,也算不得什麼邪說。因此裴寂收到法雅的連累,被免去了官職,削去了一半的食邑,遣回原籍。裴寂請求李世民能讓自己繼續居住在長安,李世民卻說以你的才能根本做不到今天的職位,不過是靠著高祖的恩寵,纔有如今的地位。並指出他在職期間的諸多失誤,駁回了裴寂的請求。

不久之後,有一個叫信行的人,對裴寂的家僮說道裴寂是有大本事的人,在信行死後,這個家僮將這句話轉告了裴寂,裴寂聽後非常害怕,他怕此話傳到皇帝那裡去,便讓家奴將這個傳話的家僮殺掉,但是這個家奴私下將這個家僮放跑了,後來這個家奴因私自挪用貢賦,被裴寂發現並要逮捕他,於是這個家奴便向朝廷密報裴寂謀反。太宗聽後大怒,對眾臣說裴寂有四項罪名:一、位列三公卻和妖僧法雅親近,二、受到貶謫對朝廷心懷怨懟,竟對人說如今的天下是他謀劃的,意圖謀反。三、和信行這樣的妖人接觸,且誇他是有大本事的人。四、殺人滅口。

列舉出裴寂的罪名後,太宗讓羣臣們來給裴寂定罪,最終決定讓裴寂流放,在流放途中,正巧趕上山羌作亂,有謠言說反賊抓了裴寂做君主,那時太宗聽了這話說,裴寂一定不會這樣做的。過了沒多久傳來裴寂率家僮打敗叛賊的消息,太宗思及裴寂有輔佐朝廷的功勞,想要召他入朝,可是正巧趕上他去世,終年六十歲。於是太宗追贈裴寂為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要說斐寂在李世民李世民繼位後遭到打擊,還得從斐寂與唐高祖李淵相識說起。

斐寂生於公元573年,是唐朝的宰相,深得唐高祖李淵的信任,斐寂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更是唐高祖李淵的左膀右臂,他儘力輔佐李淵,親眼見證了唐朝這一全新的王朝的成立,所以說斐寂是有從龍之功的!

斐寂的幼年可以說是十分的悲慘,他剛剛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是他的兄長扶養長大的。斐寂一直都很聰慧,在他十四歲時便出任了主薄,之後他的仕途一直很順遂,最後官至晉陽宮副監。認識李淵可以說是他的人生轉折點,也是他之後能夠成就大業的原因,斐寂與李淵一見如故,兩人十分投緣,等到李淵出任太原留守時,斐寂也是在太原任職,兩人經常一起喝酒,交情一日好過一日。

後來在李淵之子李世民的授意下,斐寂勸說李淵推翻隋朝的統治。李淵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答應了斐寂。李淵在太原起兵斐寂就將要獻給隋朝皇帝的糧食,馬匹等獻給了李淵,這些東西成為了李淵起兵的物資。李淵感謝斐寂的仗義,認命斐寂為長史,並且派斐寂去攻打河東。但由於斐寂並沒有帶兵打仗上的天賦,很快就失敗了!

斐寂喫了敗仗之後,十分自責,但李淵沒有怪罪他,依舊很信任他,許他高官厚祿。公元618年,李淵正式建立了唐王朝,斐寂也成為皇帝李淵冊封的有功之臣,斐寂被任命為宰相。

等到李世民繼位時斐寂受到了僧人法雅的連累,被唐太宗免去了官職,流放到靜州。唐朝宰相斐寂是唐高祖李淵的得力大臣之一,李淵十分的信任他,認為他是一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但唐高祖李淵的繼承人唐太宗李世民卻不這樣認為,在李淵死後,斐寂就一直沒有被唐太宗重用,那麼斐寂最後的結局又怎麼樣呢?

斐寂最後是在靜州病逝的,縱觀唐初眾多老臣的結局,斐寂病逝的結局算得上是比較好的了。由於妖僧法雅的緣故,被唐太宗李世民削去官職,並且讓他離開長安返回故鄉蒲州,斐寂的官途便開始走下坡路。等斐寂回到蒲州後,當時有個叫信行的人對斐寂的僕人說斐寂有帝王之相。當斐寂聽了這件事後,十分的恐慌,讓恭命將信行和僕人一同殺了。但恭命沒有聽從斐寂的話,偷偷的把僕人給放了。不久之後,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這件事,李世民十分生氣,認為斐寂有謀反的嫌疑,就將斐寂流放到了靜州。後來靜州山賊頻頻作亂犯上,有人說是斐寂的緣故,唐太宗就招斐寂回朝,但斐寂在那是已經病逝了。


因為裴寂外李世民沒登基前是非常支持李世民的,李世民登基後居功自傲,也是他的功勞太大,沒有擺正位置不知道內斂,皇帝沒法封賞他了,只能打擊殺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