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要癥狀為發熱及手、足、口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皰疹。手足口病的普通病例一般癥狀較輕,多在一週內痊癒,預後良好。而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可在發病第1-5天出現腦膜炎、腦炎等嚴重癥狀,極少數病例可致死亡。自2008年5月法定報告以來,每年報告病例數在百萬例以上,給我國兒童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佔總病例數的90%。其中1歲組發病率最高,2歲組次之。6月齡以下嬰兒和5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發病較少。

二、手足口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20多種腸道病毒可致手足口病,包括柯薩奇病毒CoxA16、CoxA2、4、5、7、9、10型,CoxB1、2、3、4、5型、腸道病毒EV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V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傳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觸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牀上用品等物品而感染。

四、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接種手足口疫苗

(1)目前使用的手足口疫苗全稱為「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簡稱EV71疫苗,只能預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手足口接種對象為6月齡到5歲的兒童。手足口疫苗大約能預防40%的手足口輕型病例,70%的重型病例。儘管無法預防所有的手足口病,但對於預防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具有重要的意義。

(2)手足口疫苗共接種2針,間隔1個月。推薦在1歲內接種。

2、其他預防措施

(1)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在觸摸口鼻前、喫飯前、如廁後、接觸皰疹/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絹或紙巾遮住口鼻。

(3)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4)避免與手足口病例密切接觸。

(5)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物品或物體表面,如玩具、傢具等。


雖然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種,但是主要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是ev71型病毒,其次數據顯示手足口病的重症情況基本都是ev71病毒引起的,也就是說接種手足口疫苗,特別能預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由於手足口病毒,多發於三週歲以下嬰幼兒,普遍易感,且缺乏有效的預防,治療措施,因此接種疫苗是安全,有效控制疾病發生的最經濟有效的手段;

手足口疫苗,滿六月可以接種,一共兩針,間隔一個月,越早接種越好,兩針能預防百分90以上有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我們除了接種疫苗外,還可以注意衛生情況,手足口病主要是腸道感染,勤洗手,消毒,遠離手足口病毒,增強抵抗力額。


傳播渠道

1.接觸病人皮膚。2.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等物品。3.患者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4.飲用污染的水。預防手足口病對嬰幼兒普遍易感。大多數病例癥狀輕微,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等特徵,多數患者可以自愈。疾控專家建議大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喫生冷食物,勤曬衣被,多通風。托幼機構和家長發現可疑患兒,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並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及時採取控制措施。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療、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只要做好這些方面的工作,手足口病是可以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