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丁豐林 實習生 阮雷影

  核心提示丨一場交通事故,讓“環衛工”毛喜梅成了植物人。已經不能說話的她,卻實在有太多的話要說。

  事故責任的劃分原本很清楚,對方負全責。但出人意料的是,對方提起了行政複議,指出毛喜梅不是環衛工人。這個問題很關鍵:如果毛喜梅不是環衛工,那麼她就不應該出現在馬路上,那麼肇事車承擔的責任就或多或少地減輕,甚至是無責。這是毛喜梅的家人不能接受的。

  事實上,毛喜梅已經掃了五年馬路,但是在環衛隊的名單上,她清掃的路段,卻是另一個人的名字:毛喜梅其實是在替崗。

  濮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以下簡稱“濮陽市示範區”)環衛隊負責人直言,他們隊380多名環衛工裏,至少80%的人都在替崗。真正在冊的環衛工,花錢僱人替他們掃路。也就是說,真正的環衛工其實不掃馬路,掃着馬路的人,卻不是環衛工。

  環衛工遇車禍,肇事方反詰:她不是環衛工

  4月4日上午,62歲的毛喜梅從濮陽市中醫院的ICU病房出來,住進了外科普通病房,手指輕微能動,眼睛也會轉動了。此前,她已經昏迷了三個多月。

  悲劇始於2018年12月27日早晨7時許。當時,毛喜梅在濮陽市綠城路與歷山路交叉口西500米處打掃馬路,一輛銀灰色轎車駛來,撞在毛喜梅身上,將她撞飛20多米遠。她摔落的地方,就在自己的家門口幾十米處。

  毛喜梅的女兒劉瑞娟接到電話趕到醫院時,毛喜梅已被拉進ICU病房搶救。醫生告訴她,毛喜梅處於深昏迷狀態,全身包括顱腦還有肋骨,從上往下多發骨折,生命垂危。

  “從一開始我就反對我媽當環衛工,五年了,每一天我都提心吊膽。”劉瑞娟泣不成聲。因爲三十多年來,他們一家始終籠罩在車禍的陰影下。他的父親、兄嫂、侄女先後死於三場車禍。

  1986年秋天,毛喜梅的丈夫騎自行車帶着兒子在去毛喜梅孃家的路上,被一輛施工車帶倒。毛喜梅的丈夫在被軋到之前,拼死將自己的兒子推了出去。

  而她劫後餘生的兒子,在2002年時,和兒媳在清豐縣的南環路上,被一輛大貨車撞倒,雙雙殞命。留下一個1歲多的孫子,由毛喜梅照料。

  此前的1996年,毛喜梅9歲的小女兒也在上學路上,被一輛大車撞死。

  三場車禍,毛喜梅失去4位至親,家裏只剩下一個外嫁的女兒,還有兒子留下的一個小孫子和她相依爲命。

  如今,一生坎坷的毛喜梅也出了車禍。在先後做了兩次開顱手術後,花費了鉅額醫療費之後,她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2月15日,濮陽市交警支隊出局了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肇事車司機負事故全責。劉瑞娟本以爲有了這個認定書,母親後續的治療費用就有了着落。但一個月後,肇事司機提起了行政複議,理由是:毛喜梅不是環衛工人,就不應該上路,要求交警部門對事故責任重新劃分。

  “假”環衛工替崗五年多,環衛處稱與其無關

  “我姐姐掃了5年多的馬路了,怎麼會說她是個假環衛工呢?”毛喜梅的弟弟毛重任最先得知對方提起行政複議的消息,他完全無法接受。

  這中間到底是怎麼回事?毛喜梅自己肯定清楚,但已是植物人的她,有話也說不出來。

  劉瑞娟在家裏翻找了一遍,找到了了毛喜梅每年一次的體檢報告和團體意外保險,上面清清楚楚地顯示:毛喜梅的單位是濮陽市示範區環衛隊。

  但在濮陽市示範區環衛隊的職工名冊上,負責清掃該路段的,不是毛喜梅,而是一個叫李羣山的人。

  “我們沒和她(毛喜梅)籤合同,也沒有給她發工資,她跟我們環衛隊沒關係。”4月9日上午,濮陽市示範區環衛隊的負責人黃亞峯告訴記者,示範區的環衛工作,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委託給濮陽市富邦勞務公司負責,由勞務公司負責聘用環衛工。在毛喜梅的事故發生後,富邦勞務公司曾給環衛隊做過書面解釋:該路段的環衛工是李羣山,毛喜梅是李羣山個人僱傭,替李羣山掃馬路。

  記者在富邦勞務公司,記者見到了一份請假條,主要內容爲李羣山因家中有事,從2018年11月4日到2019年11月3日,請假360天(注:原文爲360天),期間由毛喜梅替崗,發生一切問題與示範區環衛隊無關。

  請假條下方,還有一份毛喜梅的保證書,內容也是撇清與環衛隊的關係。記者注意到,這份請假條和保證書不是手寫,而是機打的統一格式,當事人只需填上名字和日期即可。

  事實上,這樣的請假條和保證書是一年一簽,毛喜梅已經簽了五年。毛喜梅的多位工友也證實,毛喜梅已經在該路段掃了五年的馬路。

  “她其實是在替李羣山掃馬路,而不是我們安排她去掃馬路,是李羣山給她發的工資。”黃亞峯說。

  李羣山是什麼人?爲什麼他在環衛工的名冊上,卻長達五年不在崗位?富邦勞務公司給記者提供了李羣山的聯繫方式,但是已經停機。4月10日上午,記者輾轉獲得了李羣山愛人的電話號碼。電話接通後,李羣山的愛人解釋說,李羣山最早確實是環衛工,但後來因爲家裏忙着裝修,另外每個月一千多塊錢,也實在顧不住家,李羣山就讓愛人頂替他去掃馬路。後來兒媳婦生產,李羣山的愛人要照顧產婦。

  “毛喜梅主動找到我,說要幹這個工作,本身就是你情我願的。”對於毛喜梅的遭遇,李羣山的愛人表示“很同情,但是也沒辦法,因爲協議上寫得很清楚,出了事兒之後,誰也不管誰。”

  8成環衛工是“替崗”:真環衛工不掃馬路

  事實上,在毛喜梅所在的環衛隊裏,類似的“替崗”現象普遍存在。環衛工人程榮芝就是替自己的兒媳婦掃馬路,她說自己其實和毛喜梅一樣,除了每年一次的體檢和意外保險之外,每個月收入1400元左右,社會保險什麼的都沒有。

  而毛喜梅領工資的工資卡,其實也是李羣山的名字。事故發生後,李羣山的愛人曾經找過劉瑞娟想要回這個工資卡,但是劉瑞娟沒有同意。

  對此,示範區環衛隊負責人黃亞峯直言:全區380多名環衛工人中,“至少百分之八十都存在替崗現象”,而且已經存在多年。

  爲什麼會有替崗現象呢?黃亞峯解釋說,早在示範區建設之初,因爲拆遷徵用了一些村莊的土地。環衛隊成立後,就要求勞務公司在聘用環衛工時,要選用附近的村民,當地人稱之爲“佔地工”,本意是爲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

  富邦勞務公司總經理張官偉介紹,勞務公司直接將每個路段的環衛工名額委託給各村村委會,由村委會推薦村民上崗。村民直接和勞務公司籤合同,勞務公司爲他們繳納保險,支付工資。當然,這些錢都出自示範區政府打包購買服務的費用中。

  那麼爲什麼這些在冊的環衛工卻不在崗,不掃路呢?示範區環衛隊的一名工作人員直言:示範區建設範圍內的動遷戶,幾乎都得到了豐厚的補償款,其實他們都不需要,也不願意幹環衛工,工資少,活又累。“他們之所以要佔着這個名額又不幹活,是因爲環衛工是有社保的,特別是養老金,這樣他們老了以後,可以有一份退休工資。”

  對於替崗現象,張官偉稱他們很早就發現了,公司也有明確規定不許提綱,但事實上無法禁止。“有些是家屬替崗,同村村民替崗,這都沒法仔細追究”,而且“(環衛工人)不打卡不簽到,每天凌晨掃路,不好監督和管理”。勞務公司對環衛工的唯一約束就是:檢查路面的時候,發現衛生不達標,會相應扣除在冊環衛工的工資。

  而示範區環衛隊也不幹預替崗現象。黃亞峯說,環衛隊只考核路面環境,只要環境達標了,至於是誰在掃、幾個人掃,他們並不幹預。

  對於毛喜梅唯一用來證明自己身份的體檢報稿和保險單,張官偉解釋說,體檢和保險是公司給環衛工的一種福利,發給職工後,職工可以自己用,也可以給家人和朋友,這不能證明毛喜梅就是環衛工的身份。

  真正掃馬路的人,沒有環衛工的身份。有環衛工身份的人,卻不掃馬路。對這種現象,黃亞峯也直言“不合理”,但是他們卻無力改變,畢竟他們“示範區環衛隊”目前連個正式機構的身份都不具備,只是掛靠在示範區建設局下面。黃亞峯稱,下一步他們會向上級打報告,推動解決這一問題。但是他同時也直言:解決這個問題很難,因爲在濮陽市其他區,甚至包括省內的其他地市,都普遍存在替崗的情況。

  4月4日下午,就在毛喜梅轉入普通病房的當天,濮陽市交警支隊對行政複議做出了再次,重新做出了事故責任認定,結果仍然認定肇事車司機負事故全責。這對毛喜梅的家人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但對於毛重任說,他更期待的是另一個結果:給姐姐爭取環衛工的名分。“姐姐掃了五年馬路,卻不是環衛工。那些一天馬路沒掃過的人,卻佔着環衛工的身份,老了還能領退休工資,這實在是不公平。”毛重任說。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寒江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