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31日,一場以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爲主題的春茶“派對”在蘇州博物館(以下簡稱蘇博)內順利舉行,身着明代服制的工作人員們化身明代的才子佳人,或邀請觀衆品茗合影、留下祝福卡片,或現場奏起小提琴,曲聲悠揚。觀衆置身館內,彷彿在傳統與現代之間來回穿梭……

  你一定以爲這又是一場博物館的文化教育活動,然而這次活動的主角卻是文創——此次春日明前品茗活動是蘇博與天貓新文創跨界合作項目的線下互動體驗部分,同時也是蘇博與八大春茶品牌合作的新款產品的特殊發佈會。在持續6天的活動中,有超過26000名觀衆到場參與。此次發佈會推出的蘇博聯名文創產品,是利用了蘇博的建築外觀以及四大才子的人物IP形象,精心設計出的一系列“有顏有料”的2019春茶產品,目前已經在天貓平臺上線首發。

  桃花流水之間—樂品樂茶聯名款

  3月,桃紅柳綠之間春意濃濃,正是春遊好時候。以唐伯虎的家桃花庵做爲這次穿越之旅的“始發站”,以其最知名的作品《桃花庵歌》爲設計主題,於一片桃林中窺見新茶之翠綠。

  穿越時空之間—立頓聯名款

  蘇軾、唐伯虎和莎士比亞乘坐雙層巴士開啓了一場穿越時空之旅,巴士經過蘇州博物館、大本鐘、拙政園、斷橋等景觀,將中西文化通過抽取式檯曆的設計有效地串聯起來。

  翻轉潮流之間—藝福堂聯名款

  如果唐伯虎攜才子好友們穿越到現代,他們身爲“社會人”,會幹些什麼?——打卡、k歌、健身、發朋友圈……

  產品被設計成一個魔盒,8個的立方體隨心翻轉,可以拼接出一幅唐伯虎的真跡畫作,也可拼接出一段唐伯虎和才子好友們的“微信朋友圈”。品茶之餘,放在掌間隨意翻轉,可賞可玩,是一個可解壓、有文化的茶魔盒。

  詩情畫意之間—八馬茶業聯名款

  正是一年好光景,唐伯虎來到蘇州博物館辦畫展。產品結合蘇州博物館主體建築形態,從唐伯虎書畫中提取元素,分別將其融入“三窗”“三景”中,猶如唐伯虎的畫作正在蘇博展出。

  山水畫卷之間—盧正浩聯名款

  唐伯虎在蘇州博物館的山水園間流連忘返,於片石假山的白牆上留下墨寶。將產品盒蓋打開,一組立體山水即呈現於眼前,將唐伯虎的書畫作品則掩映於其後,形成了一副生動的新畫面。

  穿越”爲線,串聯多元文化IP

  還記得三年前“型走的歷史——把博物館穿在身上”主題服裝跨界活動嗎?當時“互聯網+”的概念還十分新鮮,博物館玩跨界還十分罕見。那次活動是蘇州博物館第一次與阿里巴巴公司進行跨界合作,該活動在業內以及更廣泛的觀衆羣體中引發熱烈反響,不少年輕人因此開始關注蘇博,關注博物館。據蘇州博物館文創部主任蔣菡介紹,此次再度攜手阿里,蘇州博物館計劃從本館的文創發展規劃出發,從IP授權的角度去探索,觀衆主動參與的“沉浸式”線下體驗活動即是此次合作的表現形式之一。

  蘇州博物館在文創產業上已經摸索近十年,期間嘗試過多種模式,而業界頗受矚目的IP授權正是蘇州博物館正在探索的文創模式。此次的跨界文創合作,是蘇州博物館對本館文化IP的梳理和解構的一次具體嘗試。蘇州博物館館藏相較大多數地市級博物館更爲豐富,但如“千里江山圖”等“自帶光環”的重量級藏品較少。因此,相比於針對意見具體文物進行IP打造,蘇州博物館希望從本館的優勢資源出發,打造如一個時代、一種文化和一批才子的綜合性文化IP。以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爲代表的吳門四家是蘇州的形象名片之一,蘇博也曾於2014年以館藏的10件明四家藏品爲核心舉辦過吳門四家展,當時就已經系統梳理了“唐伯虎和他的朋友圈”的相關IP內容。此次和阿里合作試水,就選擇在此基礎上連接蘇州博物館自身這個IP,同時整合館藏文物和博物館建築元素,實現“1+1>2”的效果。同時,考慮到觀衆的多樣性和消費羣體的年輕化,雙方決定以“穿越”爲主線,串聯所有分主題和計劃使用的素材,選取適合合作的品牌,最終推出不同風格的產品款式。事實證明,這些產品憑藉新潮有趣的設計和對文化元素的靈活運用,在年輕人羣體中迅速躥火。

  而線下沉浸式體驗的“春茶派對”則是蘇博和阿里巴巴雙方頭腦風暴的結果。據蔣菡介紹,簡單粗獷式的產品營銷並不符合蘇博和阿里巴巴的作風,蘇州博物館拋出了原計劃的大明蘇州主題體驗式活動的想法,而這一思路也得到阿里巴巴團隊的一致認可,雙方通過頭腦風暴,對策劃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具體細化。蔣主任也坦言,活動的落實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以與樂品樂茶合作的產品爲例,雖然這款產品的最終呈現雙方都很滿意,按照計劃原定於清明節前推出產品,但是由於各種不可控因素,到落地實施時所剩時間已經不多,而製作週期縮短帶來了生產和人工成本的增加,而產品生產的費用是由品牌方承擔,這引起了廠家的顧慮。所幸在館方的努力說服爭取下,計劃最終得以推行,而產品一經推出即供不應求,證明了產品的高顏值設計是有其市場需求和價值體現的。蔣主任表示,在文創的對外合作中,爲了達到一定的效果,前期的較高成本投入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對品質精益求精的追求最終是可以收穫較好的成果的。

  整個活動從前期策劃到最終落地實施,歷時約2個月,而蘇博全程參與到IP素材解析提煉、產品設計和製作等各項步驟中。全程跟進是蘇博文創項目運營的一大原則,在對外合作中,館方都全過程深度參與,以保持內容的專業性、準確性和品牌的一致性。

  4月4日,上線一週,蘇博這款有顏有料的春茶既已實現線上銷售近30萬,截至發稿前兩天,銷售總額近50萬。回首這款茶葉文創產品的誕生歷程,其別出心裁的產品設計和產品營銷活動,爲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範例。

  精準定位,尋找IP之道

  近些年,隨着國內文創產業的日益成熟,IP授權已經成爲博物館文創開發的大趨勢。當今,博物館的IP授權模式,多是圍繞博物館中具有高辨識度和知名度的代表性藏品展開,這種模式有成型的藏品素材可供授權,設計上難度較小以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藏品羅塞塔石碑爲例,由於其聲名遠揚,而圖案翻制簡單,遂能以不同的產品形式出現在商店中,比如移動硬盤、領帶、眼鏡盒等,且頗受消費者歡迎。

  大英博物館網上商店售賣的羅塞塔石碑IP衍生文創

  然並非所有博物館都像大英博物館一樣,有着充足且影響廣泛的藏品可作爲素材。這看似是缺陷,實則是博物館文創跳出窠臼的一大機遇。博物館可以藉此機會對手中有限的資源進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推陳出新,打造知名IP。蘇州博物館此次和阿里合作,即是基於自身優勢資源,從江南第一才子到吳門四家,加之蘇博多年來打造的品牌形象,強強聯合,才呈現出如此具有新意的專題文創產品。

  創意爲上,不失文化傳播本質

  除IP打造外,蘇州博物館在此次產品轉化和推廣方面,也表現出了大智慧。館方選擇了與文人雅士形象相符的茶這種產品形式,演繹“唐伯虎和他的朋友圈”這個自帶穿越效果的IP主題,一方面使產品具備“網紅”的流行文化屬性,體現了博物館對於當下社會以及受衆的深切關注;另一方面規劃於清明節前推出,既符合國人重“明前茶”和春天開始飲茶的茶文化習慣,又借了清明節假期旅遊消費熱潮的東風,從營銷戰略上來講,可謂是兼具了“天時地利人和”,而截止目前的銷售數據也證明了此次推廣的成功之處。

  回到文章開頭的博物館裏的“春茶”派對,拋開產品推廣不談,這其實也是博物館的一次茶文化體驗教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博物館文創的文化傳播功能。正如許多博物館從業人員所認爲的那樣,經濟效益只是博物館發展文創產業的附加價值,促進文化傳播的廣度與深度纔是其本質。

  自2015年《博物館條例》爲文創正名後,國家又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鼓勵博物館進行文創開發,極大地激勵了各大博物館的熱情。但是,博物館文創開發仍面臨商業開發模式不成熟、開發產品同質化等問題。長期以來,國內博物館文創一般採用內部開發爲主、授權合作爲輔的商業模式。然而文創產品的開發涉及設計、製作、物流、銷售等多個環節,需要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在現行的管理體制下,博物館在這些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優勢。而由於專業視野所限,博物館內部所開發的紀念品樣式基本雷同,尤其是冰箱貼、圓珠筆等常見產品的設計缺乏多樣性,同質化問題依舊困擾着多數博物館。

  每家博物館獨特的藏品和文化特色,便是各自個性鮮明的IP,也是未來博物館文創開發的潛力所在。以蘇博爲代表的少數博物館已經在這方面有過各種嘗試和努力,也產生了不錯的效果,博物館文創百花齊放的時代可以期待。但同時,發展文創產業也要量力而行,以縣市級博物館爲代表的中小博物館,還是應以博物館主要業務爲重,以切實提高本館的服務水平和質量爲首要任務。畢竟,作爲非營利性公共文化教育機構,無論是IP授權也好,產品營銷也罷,博物館在文創產業的一切嘗試與探索最終還是爲了其文教功能服務的。

  資料來源於蘇州博物館

  編輯:Naranj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