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降準啓動 央行貨幣政策組閤拳釋放流動性)

降準啓動 央行貨幣政策組閤拳釋放流動性

24日,央行開展7天期逆迴購操作,實現資金淨投放300億元

■本報記者 傅蘇穎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24日,央行發布公告稱,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300億元7天期逆迴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55%。由於當日無逆迴購到期,因此,實現資金淨投放300億元。

對此,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錶示,近期流動性明顯偏緊是昨日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轉為淨投放的主要原因。4月23日,交易所市場短期國債逆迴購利率齣現大幅飆升,其中上證所隔夜國債逆迴購利率(GC001)盤中最高報10.050%,最終收於8.870%,甚至高於春節前水平,其他期限利率全綫上漲。24日央行淨投放規模有限,GC001利率延續小幅上漲,但其他主要期限迴購利率普遍下行。

4月17日晚間,央行宣布,將於4月2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錶示,此次是對“部分金融機構”降準,以“置換中期藉貸便利”,貨幣政策仍維持“穩健中性”。在央行宣布降準置換中期藉貸便利(MLF)之後的連續數日裏,市場的流動性齣現超預期緊張。

究其原因,王青認為,直接原因是4月下旬繳稅規模較大,集中走款對流動性造成較大壓力,而降準要到4月25日纔執行。同時,當前資金麵緊張,一定程度上也有市場對央行宣布“定嚮降準”過度反應的因素。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昨日也對《證券日報》記者錶示,資金麵連續多日收緊,資金供給的相對匱乏隻是一個背景輔助,主要問題齣在資金需求端,即金融機構的加杠杆行為帶動的融資需求。

在李奇霖看來,此次降準固然有多種理由,但無論怎麼說,都是央行在主動釋放無成本、長期限的資金,超齣瞭市場預期。這對於一直無法判斷政策方嚮的投資者而言,無疑是確認2018年流動性較2017年整體改善的一個積極信號。

王青認為,短期來看,隨著稅期結束、降準在即,以及月末財政支齣增加,資金麵壓力有望得到一定緩解。考慮到調結構和擴大內需等高質量發展需要,央行有可能對流動性采取更為精細化的管理,優化流動性結構,同時通過引導存款利率上行、貨幣市場利率下行的方式逐步實現雙軌製利率並軌,年內市場流動性在總量和結構層麵均有望好於去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