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在景山上吊自盡,留下了一個殘破的明朝,讓百姓們經歷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難,而他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和定王也在戰亂中下落不明,成了南明初期的一樁疑案。

崇禎皇帝與太子劇照

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繼位,史稱弘光帝。弘光皇帝即位後不久,就從北方過來一個和崇禎太子年紀相仿的少年,自稱是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這讓弘光帝和滿朝大臣陷入了兩難之中:如果少年真的是崇禎太子,那麼弘光帝就得讓位,否則合法性會遭到質疑;如果少年是假的,弘光帝也不敢將其殺掉,他害怕民間認爲他是爲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而殺掉了真太子。總之,不管如何做都難以防住這悠悠之口,所以弘光帝只能將這個自稱崇禎太子的少年關入監獄之中。

弘光帝像

而後來,經過熟悉太子的東宮舊官的辨認,發現這個少年其實是個假冒貨,名叫王之明,但是弘光帝也不敢貿然將其殺掉,只得一直將其圈養在監獄之中,直到一年之後弘光政權倒臺。

1645年五月,清軍突破長江防線,弘光帝帶着妃子和首輔馬士英偷偷逃出了南京城,羣龍無首的南京城不戰而降,忻城伯趙之龍率領保國公朱國弼和在南京的文武官員投降了清軍。五月十五日,南征南明的定國大將軍、豫王多鐸入城,並且召見了趙之龍等明朝降臣。

在降臣跪拜之後,多鐸詢問了在場的勳臣後代——忻城伯趙之龍、保國公朱國弼、鎮遠侯等人,他們祖上的爵位是在朱元璋還是朱棣時代取得的,趙之龍都一一做了回答。因爲趙之龍率領勳臣和百官投降有功,豫王多鐸當場將趙之龍由伯爵晉封爲公爵,爲興國公,位在保國公朱國弼之上,還賜予了金鐙銀鞍馬、貂裘八寶帽。

之後,多鐸設宴款待明朝降將,在席間,多鐸問道:“太子在哪裏?”衆人知道多鐸所問的是假冒的“崇禎太子”,於是趙之龍則答道:“此人原名王之明。”言下之意就是說這個所謂的太子是假冒的,沒想到多鐸微微一笑,說道:“逃難之人,自然改姓名;若說姓朱,你們早殺過了。”那多鐸爲何這麼說呢?

多鐸像

其實,多鐸明知“王之明”是假冒的太子,但是卻爲其辯護,將其當做是真太子,目的只有一個——打擊弘光帝朱由崧的合法性。因爲如果崇禎太子在此,朱由崧作爲崇禎皇帝的堂兄,其繼位的合法性自然不如崇禎的太子,所以弘光帝這是“僭稱帝號”,而這也是清朝討伐南明弘光朝的理由之一。如果多鐸不承認太子是真的,那麼弘光帝“僭稱帝號”的罪名就無從談起。

其實,最終這位“太子”身份的真假無人關心,他不過是一個被人利用的政治道具而已,多鐸說其真,只是爲了打擊合法繼位的弘光帝,多鐸和多爾袞也不會真的讓崇禎太子去繼承明朝皇位。而弘光帝明知其爲假冒,但是卻不敢將其明正典刑,也是因爲天下悠悠之口,真真假假真的太難說清楚了,正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寫的那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參考文獻:《明季南略》、顧誠《南明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