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專門寫給不熟悉北海的外地人,也適合打算買第一套房的本地人。文中不會說到哪些樓盤比較好,只是討論哪個方位、哪些類型的房子適合自己。

1、海景房還是非海景房?

北海是一個濱海城市。這兒的房子天然就分成兩大類:海邊的和不在海邊的。

於是北海看房的第一件事就要明確:要看海景房,還是非海景房?

這非常重要。

北海的海景房,目前多數是帶裝修12000元/平方米左右。非海景房,毛坯8000元/平方米上下就有很多選擇。

看海景房還是非海景房,實際上就是逼自己認清楚在北海買房的實力,從而明確自己的看房方向。

如果覺得自己可以選海景房——很簡單,先看銀灘西區和北岸茶亭路。目前在售樓盤沒多少,百度地圖就可以見到樓盤的名稱,打開衛星模式就可以大體知道區域的模樣和樓盤的分佈。

看完未盡興,輪到銀灘東區,但那兒的樓盤目前只有一個。還未過癮,逛北岸廉州灣(合浦縣轄區內),那兒的海景房很便宜。但是,想要低價格就不能奢望高配套。

這幾個區域看下來,可以下決定了——因爲北海的海景房區域現在就這麼多。

已經決定放棄的當然也可以看海景房。但提醒:海景樓盤前期不宜多看,挑選名氣大的欣賞欣賞就行。否則,見多了眼界高了選擇非海景房就苛刻了。

2、想融入本地生活圈,還是喜歡外地人集中的地方?

如果打算看非海景房,這個問題就要清楚回答。因爲看房的重點會有明顯的不同。

北海有條鐵路中間穿城而過,把城區很均勻地分成兩半。鐵路北面,是海城區,傳統市區。鐵路南面,是銀海區,前身是郊區。

想融入本地生活圈的,多往海城區看房。喜歡外地人集中的,到銀海區。

海城區看房,側重周邊生活環境。鬧而不嘈、生活方便的,優先。周邊荒涼的、斷頭路的、有異味的(比如有漁民曬魚)就先放一放。

銀海區看房,要留意小區是不是漂亮。因爲鐵路以南是新城區,現在都是新盤,周邊配套都不夠成熟,顏值優先理所當然。異地購房最終還是要把房子賣出去的。海城區的房子講究地段位置,銀海區的樓盤更多是看模樣。

順便說句:初到北海“看房慎過南珠大道”。南珠大道是北海目前的城鄉分界線,西面是城區,東面是郊區鄉村還有工業園區。

城區集中了北海90%以上的樓盤小區,是北海樓市的絕對主力區域。初來北海,建議把看房重點集中在南珠大道以西,初步熟悉了北海樓市才考慮南珠大道以東。

特意指出這個,是因爲近年來網上謳歌北海非常熱烈。那些文章把北海(主要是南珠大道以東)說得激情迸發、熱血沸騰。但事實上,北海買房的出發點除了空氣環境之外還是空氣環境。慎過南珠大道,心態會更加平穩。

3、要品質還是求實惠?

前兩個問題已經可以大體知道重點看房的區域,現在輪到講價錢。北海的非海景樓盤,便宜的可低至5字頭,貴的超過萬元/平方也不稀奇。

北海從1992年就開始大規模房地產開發。從輝煌到爛尾到復興,幾起幾落,大起大落。一分錢一分貨,敢喊高價的必定有自己的底氣,低價賣房的必然有欠佳的地方。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買不起的樓盤沒必要去湊熱鬧。

可以按價格搜索北海的房地產網站,選出價格順眼、模樣也順眼的樓盤排好看房路線。如果找中介帶看的,應該明確告知能夠承受的價格範圍,免得中介總是帶你看買不起的房子。

有幾個簡單方法可以大致判斷房價範圍:一看位置,越偏遠越便宜;二看規模,小盤難開高價;三看園林,綠色少價格也跟着少;四看特色,設計有個性的樓盤喜歡開高價;五看外牆,塗料最便宜、真石漆貴一些、馬賽克瓷磚價最高。

4、要預約還是直接購房?

北海的樓盤分兩大類:一是已經拿到預售證正式發售的,二是還沒有預售證就吆喝預約的。

理論上說,應該看第一類房子。但架不住第二類樓盤開價很誘人。確實,預約樓盤報出的價格常常低到令人心跳。

這個要考驗看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享受低價的同時就要承擔低價的風險。由此,看房時要認真觀察工地現場,網上也要搜一搜開發商的情況。今年中國房地產很有可能走低。樓市越理智,看房預約越謹慎。

5、要一手房還是二手房?

從心理上說,一手房是新房,感覺舒服。但二手房是所見即所得,更加踏實。就北海目前的實際情況,很多二手房比一手房毫不遜色,市政配套生活環境更勝一籌。而且,北海二手房是明顯比一手房更便宜。

所以初來北海看房,一手房要看,順眼的二手房也別錯過。“非一手房不買”在如今的北海,沒必要一定堅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