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男兒有淚不輕彈”是從古至今的傳統,男孩若是因爲一點小事哭哭啼啼,不僅得不到大家的同情,反而會被恥笑。站在男性的立場,會覺得男孩哭是丟臉的表現,他們會想:“都這麼大個人了還哭,而且哭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站在女性的立場會感覺:“這個男孩只知道哭,真是太不懂事,長大以後怎麼讓女孩子依靠”。因爲習慣了男兒應該當自強,整個社會都見不得男孩哭。

  世俗對男孩有太多束縛,哭應該是每個人的權利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哭的權利,哭不是爲了表演給誰看,而是爲了釋放心裏壓抑的情緒,或者表達內心的悲傷。孩子走在路上磕到石頭摔倒,明明腳都被磕出血,控制不了疼痛,隨即大聲哭出來,這時候父母看到男孩哭,只說:“男孩子哭什麼哭,這點小痛都忍不了,以後怎麼幹大事?”男孩聽到父母的話停止了大哭,可是疼痛並沒有減少,他只能小聲抽泣。

  這種情況男孩也並不是爲了哭而哭,而是身體疼痛的真實反應。受傷了,還不被允許表達難過的情緒,這對男孩來說多委屈啊。像大人認爲的,哭確實解決不了問題,卻有助於緩解心情,女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大哭一場,重新整理心情之後,又可以獲得生機。怎麼換成男孩就不可以呢?

  世俗觀念對男孩有太多束縛,人想要活得自由快樂一點,真是太難。常常堅強,偶爾脆弱,這是人正常的生存狀態。如果把人哭的權利都剝奪,“男孩不能哭”,必須一直堅強,這是父母在用傳統觀念綁架孩子,即使長大後,也很難感到幸福,畢竟童年時的空缺難以彌補。

  不論對錯,男孩必須讓着女孩?

  上個月,阿黎人生第一次被老師請到幼兒園訓話,原因是兒子小暖和同班一個女孩打架,把女孩的臉都抓傷了。接到老師的電話時,阿黎知道了大概情況,只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平時小暖連螞蟻都不捨得踩,居然會“毆打”女同學。阿黎經過冷靜的思考,決定不先急着質問小暖,看看老師怎麼說,再做定論。

  當天和小暖一起去幼兒園,一到老師辦公室,女孩和她媽媽已經在那等着。女孩媽媽從阿黎和小暖進門開始,就沒給好臉色。阿黎也不好指責別人,畢竟兒子確實抓傷了女孩。老師見雙方家長都在,又把事情原原本本說了一遍。兩人會打架,是因爲女孩要拿小暖的鉛筆用,當時上美術課,小暖自己也只有一支筆,於是就沒有把筆給女孩。

  可是女孩偏要拿小暖的筆,兩人你爭我搶,誰也不肯退讓。最後女孩搶筆不成,開始抓小暖的頭髮,小暖這時候也不肯鬆手,直接就和女孩扭打起來。最後老師進來才制止了打架的兩人,這時候女孩臉上被抓傷了,小暖頭髮被扯掉了一戳。

  老師說完事情原委後,對小暖說“你承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小暖感覺很委屈,說“明明就是她不對,她搶我的筆,還打我”。這時候女孩媽媽坐不住了,站起來指着小暖說“你一個男孩子,打女孩還有理了,她搶你的筆,你讓着她不就什麼事都沒了嗎?”看到女孩媽媽聲音越來越大,阿黎有點坐不住了,忙對她說“您別激動,大家有話好好說。”

  女孩媽媽轉身就說:“誰要和你有話好好說,現在你兒子必須道歉,還得賠我女兒的醫藥費”。旁邊的老師也開始助攻,說:“不管怎麼開始的,小暖打女孩就是不對。”阿黎也無奈,最後還是讓小暖跟女孩和她媽媽鄭重地道了歉。儘管阿黎並不認爲小暖有錯,只是老師和家長都覺得“男孩讓着女孩是應該”,同樣身爲女性的她,無法對這種觀念進行反駁。難道要和他們說“女孩活該被打”這類話嗎?這話自己聽起來都覺得可怕。

  阿黎以前一直覺得女孩子應該是被保護的一方,只是今天小暖無緣無故地受委屈,讓阿黎不免對世俗的觀念產生了懷疑。像小暖這樣的人生經歷,很多男孩子都會遇到,因爲這個這個社會的主導力量還是男性,當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被灌輸了責任感,必須要大方、堅強、有事業心,女孩子比較弱小,因此男孩應該讓着女孩。大部分老實、善良的男孩,會竭盡所能地達到這些要求,儘管心裏也有很多不願意,可因爲是男孩,就必須符合人們期望的觀念。

  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真的太多,尤其對於男性,既要富有,還要紳士。人的承受能力本來就有限,爲了追求這些美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這時候人可能已經精疲力了,可社會不會同情男性,只會看他是不是優秀青年。很多家長在教育男孩時,也會不斷地給他提要求,有時甚至會忘了他還是個孩子,總是給他們安排各類角色。

  男孩身上的“標籤”

  1、 責任承擔者

  男孩要爲贍養家庭做準備,要爲事業有成做準備,所以他們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就必須要學會成熟了。上禮拜在超市碰到一對母子,因爲顏值高,很快被吸引了視線。他們買了挺多零食,結賬的時候,裝了滿滿兩個袋子。看媽媽柔柔弱弱的,本以爲提兩個袋子會吃不消,沒想到她將一袋沒有那麼重的交給了兒子,意思是讓他提着走。

  後來跟着他們坐電梯,看到男孩提着重物明顯有點吃力,媽媽只是說:“男孩子從小就要學着幫女孩提重物,你年紀小也不能例外”。男孩聽着母親的教導,一路踉踉蹌蹌地走着,臉上滿是委屈。這位媽媽培養男孩的紳士精神固然好,只是孩子還處在需要關懷的年紀,就被告知提重物是爲謙讓女孩做準備,這未免讓人難以接受。

  如果說,提重物是爲了鍛鍊力氣,或者幫媽媽減輕負擔,這或許還說得過去。爲了給自己沒有關係的女生提供幫助,這是在考驗孩子的想象力。這種想象的責任男孩不必擔,只需要盡力完善自己就好。

  2、 堅強者

  男孩不能軟弱,不能哭,遇事要學會解決問題,而不能自怨自艾。男孩子從小就該堅強,沒有家庭的保護,沒有親人的幫忙,也該學會獨立生活。男孩表現出挫敗,本就不該。這些都是大人們給男孩強加的世俗看法,彷彿他們天生就應該是“堅強者”。

  男孩最心愛的玩具汽車突然壞了,實在太傷心,開始哇哇大哭,父母以爲孩子受傷了,結果發現只是玩具受傷。於是,媽媽對男孩說:“玩具壞了,再買一個就是,你這樣子哭算怎麼回事,不知道的還以爲我們家養了個小女孩。”爸爸又對男孩說:“你能不能像個男子漢一點,都這麼大了,還一天到晚惦記玩具,真是沒出息”。

  男孩本來因爲心愛的玩具壞了,心裏非常悲傷,父母又不對他理解,其實他心裏是很委屈的。父母總是覺得男孩要堅強,其實爲心愛的東西哭,這種偶爾軟弱的表現,纔是真性情的表現。父母不要爲了阻止而阻止,這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其實,男孩也不過是孩子,同樣脆弱,同樣容易傷心難過,有時候甚至比女孩更敏感。只不過,社會賦予了他們角色的責任感,很多情緒不能對外表達,覺得委屈了也只能忍着。事實上,他們年紀還小的時候,是最需要父母愛和關懷的時候。只要得到了這些需求,長大後自然會成爲一個優秀的人。如果孩子從出生開始,只是一味地被要求,而從沒有得到,這樣孩子感受不到人生的意義,即使表面成爲了男子漢,內心也依舊是脆弱敏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