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成熱潮暴露出影視產業諸多問題,其本質與前些年過度吹捧IP價值本質上是趨同的,都是影視創作被商業體系的過度控制所致。影視市場越來越保守、套路,失去了創造“新經典”的魄力。

  文 | 喜力

  翻拍一直是中國電視劇市場的特色,2019年,翻拍浪潮愈演愈烈。這些天,網友們追完《倚天屠龍記》追《新白娘子傳奇》,一場新舊對比戰又拉開序幕。經典歷經時間的洗禮,先入爲主、陪伴成長,往往是觀衆心中的白月光和硃砂痣。

  每每翻拍,新劇在觀衆的回憶濾鏡下都難逃過淪爲蚊子血與白米粒的爭議。爲什麼看起來如此不划算的買賣,仍然有如此多的製作力量前赴後繼的湧入?是希望超越經典的藝術決心,還是打着更爲精明的算盤?

  低風險投資

  新演員的出道花路

  製作機構和視頻平臺製作翻拍劇的算盤,不是爲了戰勝“白月光”、佔據一部劇目豐碑式的制高點,而是踏實地獲取現在時的利益。

  從劇目的選角便可窺見一二,十餘年前,當內地開始翻拍金庸劇時,野心直指高峯。周迅的黃蓉、李亞鵬的郭靖、胡軍的喬峯、林志穎的段譽、黃曉明的楊過、劉亦菲的小龍女、許晴的任盈盈……配置極高的演員班底爲再造經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近來的翻拍劇,幾乎全部啓用名不見、經也未轉的新人陣容。即便是《新白娘子傳奇》中的鞠婧禕和於朦朧,雖然已經積累了一定知名度和粉絲,但是在演技方面仍屬新人範疇。

  當翻拍劇淪爲造新的生意,對於觀衆羣體也有着清楚的定位,除了原著粉絲之外,翻拍劇更希望打入的是古裝劇、偶像劇粉絲市場。貌美新人的演員配置,在這一市場中也很容易被pick,成就新小生、小花。

  翻拍劇在目前的影視市場上,已經不能簡單地以創作屬性來評估,而更像是商業化系統中的常規操作。

  練習生可以通過參加偶像訓練節目試水積累人氣、最終出道、成團。經典翻拍劇更像是新人演員的一個出口。擺好穩賺不賠的配置,爲新人搭建平臺,相較於新人+新作品的模式,新人+經典是控制風險、自帶流量、高性價比、一鳴驚人的穩妥方式。

  從商業運作的角度,每一部翻拍劇雖然在出場之時,頂着白玫瑰與紅玫瑰鬥豔的壓力,但也收穫了完全白手起家的新劇難以獲得的關注度和話題度。翻拍劇擁有的基礎粉絲,讓翻拍的投資獲得了“保本”。

  從創作角度而言,經典劇目之所以能夠成爲經典,劇作的紮實程度是根基。尤其是金庸小說,已經構建了完整的武俠世界與人物故事、情感脈絡,影視改編之時便已經坐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從時代機遇而言,翻拍劇相較於之前的劇目必定在硬性技術方面有進步,握有視聽升級的籌碼。同時,雖然經典劇有強大的“老粉絲”,但每一個時代都有新觀衆。翻拍劇可能是新觀衆接觸經典劇目的“初體驗”。

  在演員陣容中還有一個通用的套路,就是邀請經典版本主要演員參演的話題加持。周海媚從周芷若變成了滅絕師太,杉菜大S的妹妹小S在新版流星花園中成爲了道明寺的姐姐,許仙葉童成爲了許仙於朦朧的媽媽。

  雖然打着情懷牌的客串可能會引起跳戲,但是在運營大於創作的翻拍劇現狀下來看,卻是屢試不爽的博眼球“騷操作”。

  披着經典的偶像劇

  以“反套路”取勝的經典卻被“再套路”

  翻拍劇的命運在十年前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乏超越原作的新經典。例如2003年蘇有朋、賈靜雯、高圓圓版本的《倚天屠龍記》,是難能可貴的在新世紀拍攝的金庸劇白月光。

  而近些年來,翻拍劇的表現卻幾乎全部遭遇評分滑鐵,從豆瓣評分對比便可窺見一二。但是,翻拍數量卻依舊呈增高趨勢,尤其是金庸經典,近兩年集中爆發。《射鵰英雄傳》去年上線,《倚天屠龍記》正在播出,《鹿鼎記》《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也均在籌備拍攝中。

  翻拍劇豆瓣評分對比(製圖:看電視)

  翻拍劇難逃低分噩運並非回憶濾鏡太濃,究其根本仍然是劇集製作存在短板。

  近來經典劇翻拍流於偶像劇的套路,對原著的內核均存在着退化和消解。許多劇目爲了迎合商業市場定位被改的面目全非。例如有彈幕評價《新白娘子傳奇》是仙俠劇非要綁在經典的設定上;也有人形容它不是《新白娘子傳奇》,而是一部戀愛甜綜。

  《新白娘子傳奇》原著的故事核是許仙救助白蛇,白蛇修煉千年報恩。在新版之中卻被改編成呆萌白蛇和腹黑許仙不打不相識的偶像劇戀愛套路。

  原著中的許仙軟弱、手無縛雞之力、過度善良,在新版中也被修改成更爲“吸粉”的偶像劇男主人設——既能治病、又能斷案、還能打流氓的全能型硬核男友。過度修改雖然引來了原著粉的不滿,卻很合仙俠劇、偶像劇受衆人羣的胃口。

  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很多時候是源於反套路,源於對複雜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呈現。而偶像劇則是注重愛情與人設,套用公式,削弱了經典劇中反套路的創作突破。當以偶像劇的方式再造經典時,套路便淹沒了原著在創作方面銳意的鋒芒,從充滿靈感的新烹飪淪爲大同小異的速食品。

  偶像劇的審美也使得經典翻拍劇在造型上逐漸趨同。《新白娘子傳奇》裏鞠婧禕的白素貞一席白裙飄飄,看完後轉向《倚天屠龍記》,周芷若也是一席白裙飄飄。造型創作像男女團造型一樣,被禁錮在商業化的模板下,喪失了靈氣與膽量,只是膚淺的美,丟失了角色的魂。

  新版《倚天屠龍記》周芷若造型

  再難見到,趙雅芝兩根頭簪架起長布的飄逸白素貞造型,更不用提《青蛇》當中張曼玉和王祖賢嬌媚凌厲的“妖眉”。

  濾鏡更是仙俠劇、偶像劇的美顏套路。《新白娘子傳奇》從開始之時就被吐槽濾鏡太重看不清演員的臉,於朦朧變成“真朦朧”。在播出期間,又修正濾鏡,從“朦朧”變的“清楚”。

  播出中調整可以算是製作團隊認真負責的體現,但是製作期間對於粉絲的過度揣測和過度諂媚讓本應有着專業態度的攝影變成十級美顏自拍,則是喪失了影視創作應有的骨骼。

  年輕演員的演技限制,也阻礙了對於經典劇目的塑造。一些年輕演員尤其是女演員,更加關注自己在鏡頭中是否好看,自己哪邊臉更加上鏡,甚至爲此犧牲合理的拍攝角度,更不必談深入挖掘人物內涵,將自己全身心交予角色,完成“忘我”的表演。

  尤其是金庸劇,有着深刻的歷史背景、在國仇家恨下的複雜人性,年輕演員如果沒有實力功底,駕馭起來定會喫力,倘若再用偶像劇的表演方式處理,就會更加寡淡,削弱原著豐富、複雜的人物魅力。

  近年來的翻拍劇中,楊旭文、陳星旭版本的《射鵰英雄傳》評分7.9,雖未到驚豔,但也可見它並未讓粉絲失望。新版的《射鵰英雄傳》尊重原著,尋找大量外景地進行實景拍攝,被認爲是它成功的原因。

  楊旭文版《射鵰英雄傳》

  然而同樣導演、同樣跋山涉水拍攝的《倚天屠龍記》卻沒有這麼幸運。曾舜晞在《倚天屠龍記》播出後,因爲觀衆對於其表演的質疑,數次在微博發文解釋演技問題。

  新人演員的專業實力對比,演技是否能夠撐起復雜的劇情和宏大情懷,是評分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經典劇的角色由於深入人心,若演員有實力支持,便是角色成就人物。但若演員實力欠佳,便會被角色壓垮。

  曾舜晞版《倚天屠龍記》

  另外,對於金庸劇而言,武打動作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精髓所在。誕生於香港武打片黃金時代的港版金庸劇,在武打方面絕不惜力,成就了許多經典武打動作。

  張紀中有着自己的武俠觀,在武打動作設計方面追求寫意。然而近年的內地金庸劇,受到仙俠劇拍攝手法影響過大,套路化嚴重,追求大量的慢動作、威亞,多了浮躁之氣,少了武打動作的紮實、節奏和一氣呵成。

  製作層面的套路,一點一點減少着原著反套路的靈氣。最後的結果,便是對老粉而言毫不對味,對新粉絲而言也只是換套不換藥的速食消遣。

  新不如舊?

  行業的集體保守

  以翻拍作爲推新的生意並不是這個時代的特例。上世紀TVB、無線等便已經在此套路下推出了不少新人演員。劉德華、古天樂兩位現在的影帝,當年都是通過楊過一角獲得演技的關注。於正更是深諳複製經典的商業套路,捧紅了不少旗下演員。

  金庸系列、《新白娘子傳奇》等都是影史上被不停拍攝的經典,其劇作經得住時間的洗禮,如此頻繁地翻拍尚能理解。但另外一些曾經曇花一現的爆款,也被拿來翻拍就有些匪夷所思。

  近年來,除了經典古裝劇外,經典臺灣偶像劇翻拍也成爲熱潮。這也再次印證了,目前的翻拍商業體系,主要針對的是偶像劇受衆人羣。

  不同於許多經典古裝劇,曾經的爆款偶像劇因爲價值觀等的變化,已經不能符合當下時代年輕人的審美品位,更何況一些偶像劇在當年也只是話題作品而非良心之作。黃曉明、何潤東、徐熙媛在2010年的《泡沫之夏》只獲得了5.9的豆瓣評分,新版張雪迎、秦俊傑版本評分5.2也就不難理解。

  張雪迎、秦俊傑版《泡沫之夏》

  2019年迎來了臺灣偶像劇翻拍的熱潮。《薰衣草》《放羊的星星》《轉角遇到愛》《王子變青蛙》《天國的嫁衣》都被列入翻拍名單,這些以賣慘、瑪麗蘇、灰姑娘爲主要模式的“老題材”,卻被當做“保險”的投資,足可見以商業回報作爲首要因素的當下影視創作的弊端。

  行業陷入集體保守,求穩導致創新試錯機制減退。長此以往,中國的影視劇市場陷入無盡的喫冷飯中,又何談走向國際?

  翻拍成熱潮也暴露出編劇產業的問題,市場缺少優秀的劇本儲備,許多編劇追求速度,難有耐心長期對劇本進行打磨。編劇地位在行業運營中處於底端,大量的編劇依照投資方的要求、規劃進行劇本創作。原創劇本缺少進入商業體系的成熟入口,即便有好的劇本,很多平臺、資方因爲無法判斷其商業價值而胎死腹中。

  翻拍成災的本質與前些年過度吹捧IP價值本質上是趨同的,都是因爲影視創作被商業體系的過度控制所致,劇集的商品屬性變強、創作屬性變弱,自然會進入越來越保守、套路的階段。

  商業追求對標與成功模板,導致中國影視在“借鑑”方面世界領先,同時對於創新的排斥感越強。影視創作的生命力便隨之衰弱,影視創作者的地位與操控性也相應下降。

  都說舊不如新,中國影視市場卻集體戀舊,失去了創造“新經典”的魄力。未來的影視力量,又該翻拍誰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