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新闻网记者李盛雯/台北报导

台湾5G该怎么走?新台湾国策智库通传组举办第九次圆桌论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5G急不得,尤其不应以过去3G或4G的传统电信逻辑去思考频谱释出,而应该「由上而下」,从国家角度和政策面出发,「制造业跟著全世界走,服务业跟著大咖走,不要急」。

交大资工系教授林一平、台湾通讯学会理事长刘柏立、铭传大学广电系教授陈光毅、卫星公会秘书长陈依玫、台湾数位汇流发展协会理事长吴世昌等12位专家共同讨论有关5G最热的话题,所有人都同意并呼吁NCC不能用过去的思维处理5G释照。 

「从制造业和服务业看,策略不一样」,关于5G应用,从消费者角度看,车联网是可期待的项目,产业界也积极布局,「但车联网是全球性的市场,进入门槛高, to C的应用方案,台湾玩得起吗?」专家建议应先找出国际主导联盟,台湾厂商可以去参与,政府则扮演协助角色,「不急著在国内布局核心网路,因为谁会胜出,现在还不知道。」

「工业物联网属区域性应用,不会全球统一,也不是单一厂商可以全吃。」「toB的专网垂直整合应用可能有机会,但是做设备的厂商要不要玩这个游戏?也可能最终还是和国际主流联盟合作。」

与会专家指出,「两种应用都需要结盟,但牵涉核心网路建设,三大电信显然都抱著能拖就拖的心态」,「不布局,大家都没事,就怕投资下去又忽然有变化,也不能怪电信商又爱又怕」。难得的是,与会者都同意NCC的「跟随者策略」是正确的,「谨慎地、快速地跟随,跟得快才是重点」。

另一个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大部份关于5G的应用,其实4G都可以做到」, 现在看来,AR及VR是一个应用,车联网也是,但设备耗电的问题尚未解决; 而从国家角度又如何看5G?制造业跟著全世界走,特别是挑一个大咖跟著走,而服务业就扮演跟随者,会是一个相对务实的方向。 

核心网路的功能也被关注,网路切片要切得好,切得安全,而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和业者合作,关于5G,「一定要先喊,特别是 AI、大数据、物联网,甚至是6G。」面对失控的NCC和全世界的议题华为,高度考验台湾产业经营者的智慧,「台湾的麻烦是如何处理有关华为的两难, 一方面是国安,一方面是全世界市场。」

5G就是国家竞争力,刘柏立点出,5G是国际政治,大频宽、大连结、低延迟的三大特性有想像空间,杀手级的应用还看不到,可是「喊当然是要大声喊」,当前要紧的是「频谱释照的变与不变,这些5G相关的现象需要考虑,包括一致性、公平性、频谱资源的有效应用都至为重要。」

5G是从低频段到高频段的发展,是从人际交流到万物联网,是切分技术的考验与展现;过去是电信商主导的时代,5G则是合作的时代 ,电信已不再是蓝海;除了经济价值,5G还有社会价值,而释照机制的角度到底是增加国库收入还是促进产业发展,专网是否受到电信事业管辖、共频共建共网,这些都要一一厘清。 

软体重于硬体,技术重于制度,面对5G,最好的策略是「喊得大声,跟得快!」,无人车产业需要真正的大规模实验网路,另一个台湾的机会在智慧医疗,这必须由上而下,「不见得什么都吃得下去,也不代表什么都弱,可是如果双头马车,注定做不起来。」然而产业的前景奠基在投资上,否则难逃「毛三到四」的下场。   

陈光毅认为,5G没有这么快,美国估出来的资费一个月150,台湾消费者习惯了499,怎么可能花1500。一般人通讯用 4G已足够,5G更快又怎样,即使是AR或VR 也只有少数人会用到,应该讨论的是5G加AI,而且不能再用2G、 3G、 4G思维,「万万不可重复以前的方式!5G不急著推 ,过去释照都是贡献国库,根本是包著糖衣的毒药,到底是为了钱还是为了产业?5G的管理规则不能像以前一样。 」

陈依玫补充,应先思考到底要如何应用5G ?5G和3G、4G的逻辑完全不一样,收到得钱才是关键,而且是新的钱、大的钱」,她认为消费者的部分很悲观,因为「根本没有人要付钱, 尤其是台湾人习惯吃到饱。」 有机会的可能是特定的商业应用 ,她甚至半开玩笑建议5G干脆收归国有。

照片来源:CNEWS记者李盛雯摄。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