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談除草劑最佳噴洒時機

一般在雜草2-4葉期前噴施效果比較好,此時雜草嬌嫰對除草劑最敏感。若是雜草枯黃了,則噴施效果差。一般下午氣壓低,空氣潮濕,噴施效果相對要好一些。

莖葉處理的除草劑最好在上午露珠揮發後至10點以前施藥或下午4點以後,這樣會使雜草葉片多吸收除草劑,最大限度的發揮除草劑的作用。土壤處理劑雖然要求不像莖葉處理劑那樣嚴格,但也應該避免中午高溫時段施藥,避免施藥後藥劑揮發。不管是莖葉處理劑還是土壤處理劑,都要選擇在無風或微風的條件下施藥。土壤處理劑施藥時要求田間土壤不能幹旱。

再說說常見除草劑種類

除草劑(herbicide)是指可使雜草徹底地或選擇地發生枯死的藥劑。其中的氯酸鈉、硼砂、砒酸鹽、三氯醋酸對於任何種類的植物都有枯死的作用,但由於這些均具有殘留影響,所以不能應用于田地中。選擇性除草劑特別是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的衍生物多數都有效。世界除草劑發展漸趨平穩,主要發展高效、低毒、廣譜、低用量的品種,對環境污染小的一次性處理劑逐漸成為主流。

除草劑可按作用方式、施藥部位、化合物來源等多方面分類。

1.根據作用方式分類

(1)選擇性除草劑:

除草劑對不同種類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藥劑可以殺死雜草,而對苗木無害。如蓋草能、氟樂靈、撲草凈、西瑪津、果爾等。

(2)滅生性除草劑:

除草劑對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觸綠色部分,不分苗木和雜草,都會受害或被殺死。主要在播種前、播種後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如草甘膦等。

2. 根據除草劑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情況分類

(1)觸殺型除草劑:

藥劑與雜草接觸時,只殺死與藥劑接觸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殺傷作用,植物體內不能傳導。只能殺死雜草的地上部分,對雜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莖的多年生深根性雜草,則效果較差。如除草醚、百草枯等。

(2)內吸傳導型除草劑:

藥劑被根系或葉片、芽鞘或莖部吸收後,傳導到植物體內,使植物死亡。如草甘膦、撲草凈等。

(3)內吸傳導、觸殺綜合型除草劑:

具有內吸傳導、觸殺型雙重功能,如殺草胺等。

3、根據化學結構分類

(1)無機化合物除草劑:

由天然礦物原料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如氯酸鉀、硫酸銅等。

(2)有機化合物除草劑:

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機胺等有機化合物合成。如醚類——果爾、均三氮苯類——撲草凈、取代脲類——除草劑一號、苯氧乙酸類——2甲4氯、吡啶類——蓋草能、二硝基苯胺類——氟樂靈、醯胺類——拉索、有機磷類——草甘膦、酚類——五氯酚鈉等。

4、按使用方法分類

(1)莖葉處理劑:

將除草劑溶液兌水,以細小的霧滴均勻的噴洒在植株上,這種噴洒法使用的除草劑叫莖葉處理劑,如蓋草能、草甘膦等。

(2)土壤處理劑:

將除草劑均勻地噴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葯層,當雜草種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觸吸收而起到殺草作用,這種作用的除草劑,叫土壤處理劑,如西瑪津、撲草凈、氟樂靈等,可採用噴霧法、澆灑法、毒土法施用。

(3)莖葉、土壤處理劑:

可作莖葉處理,也可作土壤處理,如阿特拉津等。

再談談常見除草劑的異同

我們使用的草甘膦,百草枯不錯,但是兩種除草劑的藥效和性質是有點區別的。

草甘膦屬於內吸傳導型廣譜滅生性除草劑。主要抑制植物體內的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從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轉化,使蛋白質合成受到干擾,導致植物死亡。

百草枯

為速效觸殺型滅生性季胺鹽類除草劑。有效成分對葉綠體層膜破壞力極強,使光合作用和葉綠素合成很快中止,葉片著葯後2-3小時即開始受害變色,克蕪蹤對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綠色組織均有很強的破壞作用,有一定的傳導作用破壞綠色植物組織,但不能穿透栓質化的樹皮,接觸土壤後很容易被鈍化。不能破壞植株的根部和土壤內潛藏的種子,因而施藥後雜草有再生現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