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這樣的武將,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是單挑無敵手存在。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中,很顯然不會有這種武將單挑的局面發生,那麼他們到底在戰爭中起什麼作用呢?他們既沒有單挑決勝負,又不是計謀型的將領。

  在三國志中對兩個人也已經有了很詳細的描寫。最簡單的描述就是萬人敵,萬人迷這個稱呼,在古代不是用來形容武藝高強的,而是說他們的統帥軍隊,訓練指揮部隊前進作戰的。萬人敵這個詞兒,最初是指的兵法,而剛開始說的是項羽,項羽年少的時候,開始學知識,但是不好好學習,又去學劍法,還是沒有成功,於是項梁就大怒,項羽說你學一把劍只能打一個人,但是你要學成兵法,你就可以當萬人敵,所以項梁就開始教他兵法。

  但是後來的那些望文生義的文人騷客們,於是就以爲萬人敵指的是勇武,以至於導致了現在,萬人敵指的就是一個人能打1萬個人這種無可奈何的事情。一個人能打被稱之爲萬人敵,和一個精通兵法的人哪個更可能成爲將呢?

  這很顯而易見,如果你是一方君主,你要攻打另一方割據勢力,這個時候你的謀士過來經驗說對方有個萬人敵,出兵需要謹慎。請問這個萬能敵是有個非常武藝高強的武將,還是有個善於統兵的武將?

  萬人敵對於戰爭有作用嗎?可以帶頭衝鋒,但是,在軍事大家面前,這種東西只是可有可無的。

  大家在看了三國演義之後,總覺得將軍就是起個表率作用,剩下的步兵衝鋒就好了,但實際上將領的主要職責在於練兵,一支部隊能不能取勝,不是在戰爭的時候才能體現的出來,而是在平時的訓練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治軍主要有三點,第1個是單兵素質,第2個是紀律,組織性,第3個是隊伍的精氣神。先說這個單兵素質,解放軍戰士爲什麼要練軍體拳呢?李雲龍爲什麼要和獨立團戰士單挑呢?都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單兵素質是部隊戰鬥力重要的組成方面,而部隊主官的個人能力,又對於兵員素質有很強的帶頭示範作用。這還是熱兵器的時代,要換到冷兵器,這種作用就體現得更加明顯了。

  再說組織紀律性,這個主要靠賞罰分明,其實要看將士能不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有一些計謀型的人才是沒有辦法做得到的。最後纔是部隊的精氣神,還是說亮劍。在亮劍裏面李雲龍有勇有謀,所以他才能帶出這樣的兵來,但是如果一個只有謀略但沒有勇武的人,很難帶出底下一羣如同狼崽子一樣的兵。將領治軍有方部隊,戰鬥力就強,這樣的部隊執行計劃就更加有效率,即便是中了埋伏,被包圍,被偷襲也可以很快反應過來,甚至逆襲翻盤。

  關張這兩種萬人敵的武將是有很大優勢的,但是這兩個人可不只是社會單挑而已,他們的統帥能力也足以傲視羣雄,即便是計謀也不是他們的弱項,比如說,關羽的水淹七軍。這也正是他計謀的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