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規模化豬場,產房是其生產的核心區域,細緻、安全、高效的分娩管理和有條不紊的操作流程是成功培育仔豬的關鍵。在為期約6周的產房生產周期中,要經歷空舍消毒、母豬上產床、分娩、哺乳和斷奶等流程,為了生產更多的優質健壯斷奶仔豬,要求產房技術管理人員和飼養員明確自己的工作重點和關鍵環節,做到有的放矢。   採用仔豬21日齡斷奶的生產模式,可將產房的工作分為6個階段,即六周生產:第一周產房準備,第二周母豬轉入與接產準備,第三周接產與產後處理,第四周仔豬去勢與補料,第五周斷奶準備與免疫,第六周斷奶仔豬飼養。現將操作和管理程序簡要介紹如下:   一、產房準備周   1. 工作重點   產房內設施設備的檢修、清潔與消毒,並進行空舍。   2. 操作流程   ①徹底清掃。對產房地面進行清掃,徹底清除產床下撒落的飼料、糞污;對母豬和仔豬食槽內剩餘的飼料進行處理;保護好產房內的電路設施,將電源開關和插板用塑料袋包裹好。   ②沖洗與浸泡。先用水槍對產床、牆壁、地面、保溫箱、墊板和飲水器進行預沖洗,對食槽進行浸泡,以軟化附著物;再用高壓水槍進行徹底的沖洗,重點是產床、食槽、保溫箱和墊板。   ③檢修設施設備。檢查飲水器的位置是否合適,水嘴是否通暢,水管有無漏水,線路是否良好,限位欄有無損壞等,如有損壞應及時修整。   ④消毒。將附著物沖洗乾淨後,用5%氫氧化鈉溶液再次沖洗消毒;將經過清洗與消毒的用具放回舍內相應位置,對產房進行熏蒸消毒(福爾馬林10毫升/米3+高錳酸鉀5克/米3)。   ⑤空舍。熏蒸消毒後,將產房通風換氣2~3天,以乾燥備用。   3. 特別提醒   沖洗前要確保電路、設備已包裹好,人員應穿靴子和雨衣做好防護,防止短路和觸電事故的發生;沖洗時絕不留任何死角,特別是牆角、食槽底部等不易接觸到的部位;沖洗完成後一定要通風良好,使產房儘早乾燥。對舍內飲水器一定要認真檢查,避免出現水嘴位置過低而影響泌乳母豬飲水。   二、母豬轉入與接產準備周   1. 工作重點   將妊娠107天左右的母豬從妊娠舍轉入產房,調節產房的溫度使母豬有舒適感,準備接產用具和記錄表。   2. 操作流程   ①清潔與消毒母豬。母豬轉入產房前,先將小群母豬趕至一個專門設置的大欄內用水槍和毛刷將其體表的糞污刷洗乾淨。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時候,應使用溫水洗刷母豬體表。洗刷後,再用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消毒母豬體表。   ②母豬上產床。在上產床的時候,最好有便於母豬攀爬的台階,防止母豬後肢損傷和機械性流產;驅趕母豬時不可粗暴;核實母豬檔案卡。   ③產房環境調節。母豬轉入之初應使產房溫度與妊娠舍相當,再逐漸調至18~22℃,並將濕度控制在65%~75%,以減小母豬的應激。   ④準備接產用具。準備接產用具如接產布、接生粉、烤燈、0.1%高錳酸鉀溶液、5%碘酊、抗生素和緊急藥品等,生產中為了同期分娩或調節分娩時間,可在產前1天注射氯前列烯醇0.1毫克/頭。   ⑤飼餵管理。產前2~3天,日喂2次,每次1.5千克飼料,並在飼料中加入小蘇打或芒硝,預防母豬產後便秘;產前1天,日喂2次,每次1千克飼料。為預防母豬產後熱、乳房炎、子宮內膜炎,可在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30克/100千克飼料,產後連用5天。   3. 特別提醒   最好將初產母豬與經產母豬安排到不同產房,便於對初產母豬單獨管理;母豬進產房前要進行清潔消毒;最好按照預產期的順序排列母豬產床的位置,便於管理;在配製0.1%高錳酸鉀溶液時應注意濃度的準確性,濃度過高對皮膚有刺激和腐蝕作用,濃度過低又起不到預期效果,要使用冷水配製,以防分解失效,注意現配現用,放置過久會分解成二氧化錳而失效。   三、接產與產後處理周   1. 工作重點   準確把握母豬的分娩徵兆,做到適時接產;為新生仔豬提供適宜溫度,輔助仔豬及時吃足初乳;適時調整母豬的飼餵程序,保證母豬的泌乳量。   2. 操作流程   ①分娩徵兆。接產員應詳細了解母豬分娩前徵兆,臨近分娩,外陰部膨脹柔軟,顏色由紅變紫,乳基隆起,乳房膨脹而有光澤,乳頭呈「八」字叉開並挺直;當母豬突然停食,緊張不安,時起時卧,以頭撞擊欄門或食槽,呼吸急促,排小而軟的糞,尿少而頻時表明即將臨產,當前部乳頭能擠出乳汁時,分娩時間不超過1天,如果最後一對乳頭也能擠出乳汁,約6小時左右即可分娩。   ②接產。整個接產過程要求保持安靜,動作迅速而準確。接產人員應剪短指甲、洗凈手臂,並用2%來蘇兒消毒。接產前應先將加熱燈具準備好,預先提高保溫箱和(或)母豬臀部溫度,使保溫箱內溫度維持在32~34℃,並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母豬後軀和乳房。仔豬產出後,應立即將其口鼻內黏液擦除乾淨,然後用接產布迅速擦乾體表,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仔豬體溫過度散失並預防感冒。假死仔豬應及時救治。個別仔豬出生後胎衣仍未破裂,接產人員應馬上用手撕破胎衣,以免仔豬窒息而死,隨後用手固定住臍帶基部,另一手捏住臍帶,將臍帶慢慢從產道內拽出;把臍帶內血液向仔豬腹部擠壓,然後距臍部4~5厘米處用手指鈍性掐斷,斷端用5%碘酒消毒,若流血過多,可用手指捏住斷端直至不流血。生產中有些豬場習慣用線結紮,結果造成臍帶中少量血液和滲出液無法及時排出,使臍帶乾燥時間大大延長。按要求對仔豬進行稱重並做好記錄。仔豬身體烤乾後應及早輔助仔豬吃足初乳,吃乳前注意擠掉前幾滴乳汁,並防止仔豬被母豬壓死。產仔完畢,待胎衣排出後對母豬注射抗生素,及時打掃產床。③難產處理。難產在生產中較為常見,多由母豬骨盆發育不全、產道狹窄、子宮弛緩、胎兒過大或胎位異常等原因引起。母豬破羊水後1小時仍無仔豬產出或產仔間隔超過0.5小時,應及時採取措施。有難產史的母豬在產前1天肌注氯前列烯醇;在子宮頸口開張的情況下,陣縮無力可肌注催產素,整個分娩過程最多注射兩次,當注射催產素無效或由於胎兒過大、胎位異常或骨盆狹窄等原因造成的難產應進行人工助產。人工助產前,要剪短指甲,潤滑手臂並消毒,然後五指併攏隨子宮收縮節律緩慢深入陰道內,抓住仔豬後腿或下頜,隨著母豬努責將仔豬拉出,動作要輕。拉出仔豬後及早幫助仔豬呼吸,並給母豬肌注抗生素,以預防子宮炎、陰道炎。(www.nczfj.com)對難產的母豬,應在其檔案卡上註明發生難產的原因,以便下一胎次的正確處理或作為淘汰鑒定的依據。

④新生仔豬的處理與保健。新生仔豬吃足初乳後,應著手進行藥物保健、剪牙、斷尾、打耳缺、寄養、補鐵和免疫等。偽狂犬免疫、剪牙和斷尾可在仔豬1日齡時同時進行,偽狂犬基因缺失疫苗1毫升/頭,左右鼻孔各0.5毫升;然後抬高仔豬頭部進行剪牙,防止鼻孔內疫苗滴落,剪牙時剪去8顆牙齒的中上部即可,避免傷及牙齦和舌頭導致出血和感染;隨後左手握住仔豬兩後腿將仔豬倒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拉直豬尾,用提前預熱的電熱剪尾鉗緩緩剪斷尾巴,斷端塗以碘酊消毒。留尾長度母豬以能蓋住陰戶為宜,公豬則留至陰囊中部。仔豬2~3日齡進行保健和補鐵,保健可用頭孢噻呋鈉5毫克/頭,頸部肌內注射,1次/天,連用2天;補鐵用右旋糖酐鐵,100~150毫克/頭,後腿肌內注射。打耳缺應根據各場標準進行,但應注意所用鉗的消毒。在母豬產仔過多或無力哺乳時,應將這些仔豬給其他母豬餵養。生產實踐中,仔豬吃過初乳後讓遲1~2天分娩的母豬餵養,有助於其爭奪乳頭。仔豬寄養前應注意打好耳缺,特別是種豬生產中要登記好仔豬血統,然後適當消毒處理後再寄養。對患有乳房炎或乳汁質量太差的母豬,可將整窩仔豬給已斷奶的母豬餵養,並仔細觀察以確保母豬接受新的仔豬,不同舍之間禁止更換母豬。   ⑤母豬飼餵程序的調整。母豬分娩當天不喂料,產後第二天飼料喂量0.5千克,第三天1千克,第四天2千克,第五天3千克,第六天4千克,第七天5千克;飼餵後,將剩料及時從食槽內清除,食慾差的母豬及時量體溫,超過39.5℃的肌注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安痛定),體溫正常者肌注維生素B1和維生素C。注意給母豬提供充足的飲用水。   3. 特別提醒   盡量減少沖圈次數和用水量,以降低濕度;夜間接產較考驗接產員的耐心,應讓責任心較強的負責,特別是在做豬瘟疫苗的超前免疫時,更要求接產員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毅力,以保證免疫的質量。注意飲水器的高度(飲水器安裝高度與母豬肩部平齊,約80~90厘米)和水流速度(2~2.5升/分鐘),保證母豬的泌乳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對難產母豬的判斷上要準確,有的豬場接產員沒有耐心等待母豬生產,時間稍長便不顧母豬努責強力將手深入產道導致母豬產道的損傷和感染;要督促接產員清點胎衣內臍帶頭的數目與所產仔豬(包括死胎和木乃伊胎)數目是否相等,確保胎衣全部排出,如遇胎衣未完全排出應及時注射催產素;注射用針頭要一豬一個,至少要一窩一個;剪牙鉗和斷尾鉗在使用前要確保已消毒,不同仔豬間使用要經過酒精或碘酊浸泡或擦拭,還要確保其鋒利性,防止剪碎牙齒;斷尾操作時要慢,以減少出血。   四、仔豬去勢與補料周   1. 工作重點   5~7日齡仔豬開始補料,對7日齡左右雄性仔豬進行去勢。   2. 操作流程   ①仔豬補料。為了實現哺乳期仔豬生長速度的最大化,進行補飼很重要,同時也為斷奶後採食固體飼料做準備(讓其腸絨毛適應此變化,並學會找料糟)。從5~7日齡開始,在仔豬易發現處固定一個顏色鮮亮、易清洗的料槽,在料槽內撒少許飼料供仔豬嗅聞熟悉,少量勤添,及時清除被糞尿污染的飼料並清洗食槽。   ②去勢。雄性仔豬,除患陰囊疝和場內按計劃預留的,在7日齡左右全部去勢。生產中多採用雙口去勢法,感染率低且易癒合。去勢前應準備好酒精、碘酊、手術刀片、棉球和保健藥物等。去勢可配合7日齡保健一起進行。去勢操作:術者將雙手洗凈消毒,握住仔豬後腿跗關節將其倒提,用膝部夾住仔豬頭部,檢查仔豬是否有陰囊疝或腹瀉,若有做好記錄放回產欄,待其腹瀉康復後再行去勢;若無則用75%酒精棉球擦拭陰囊皮膚,將左手拇指和食指放在一個睾丸兩側,擠壓使皮膚緊張,切開皮膚和白膜,切口剛好能將睾丸擠出為好,擠出睾丸將其向外拉出,鈍性掐斷精索和血管,不能留有結締組織在創口外,碘酊消毒創口,同樣方法摘除另一側睾丸。最好準備兩套器械,不同仔豬間更換手術刀並進行消毒,兩套交替使用。   3. 特別提醒   食槽一定要易清洗,易安放,筆者注意到多數員工有懶惰性,食槽裡面有糞尿時只是將其倒出或簡單地撒上些料覆蓋在上面,這樣達不到教槽的目的;食槽安放的位置要利於仔豬發現,飼養員不能隨意將其移動。去勢操作要注意刀片的更換與消毒,避免疾病在不同仔豬間傳播,一次性刀片很容易變鈍,要適時更換新刀片,便於去勢操作和有利於仔豬創傷癒合。本周仔豬腹瀉的發病率較高,當一窩中有少數仔豬腹瀉時,也應對全窩仔豬進行治療。自本周開始每3天帶豬噴霧消毒1次。   五、斷奶準備周   1. 工作重點   撤去保溫燈,訓練仔豬吃料,母豬進行防疫和減料以準備斷奶。   2. 操作流程   仔豬18日齡左右應撤去保溫燈,讓仔豬適應產房22℃左右的溫度;訓練仔豬全部會吃料,個別不吃者需要人工誘食;仔豬14日齡左右免疫高致病性藍耳病弱毒疫苗1頭份;產後15天左右對3胎以內母豬免疫細小病毒病滅活疫苗,產後18天開始減料,以減少乳汁的供應,每天減1~1.5千克,至斷奶前減為2.5千克。   3. 特別提醒   本周應重點訓練仔豬的採食和飲水。免疫時最好對注射部位進行消毒,先用5%碘酊塗擦,再用75%酒精脫碘,做到一豬一針頭;用完的針頭及時清洗消毒,可先用清水沖洗再經沸水煮沸消毒,而後烘乾備用。   六、斷奶仔豬飼養周   1. 工作重點   監控產房溫度變化,適時增溫;斷奶後弱小仔豬的寄養與誘食。   2. 操作流程   當前多數豬場採用一次性斷奶法,斷奶時要做好「兩維持三過渡」,即維持原圈管理、維持原飼料飼養、做好飼料過渡、做好飼餵制度過渡和飼養環境過渡。斷奶時趕走母豬,仔豬原圈飼養,飼料不變任其自由採食;斷奶後使產房溫度高於斷奶前1~2℃,必要時添加烤燈;及時發現不吃料仔豬和弱小仔豬,人工誘食或讓同舍母豬再餵養幾天;有21日齡豬瘟免疫計劃的豬場,做好免疫;做好轉群準備。   3. 特別提醒   斷奶前後應加強仔豬的預防保健,保持產房的衛生、清潔和舒適,加強「三點定位」的調教,斷奶待仔豬適應後再進行合理的分群與調欄。   (作者聯繫地址: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郵編:271000)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