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越來越近了,在每年臘月的時候, 我們麻城,很多農村家庭都會---打餈粑。 在我們的記憶裏, 打餈粑,那種濃濃的人情味和年味混在一起, 熱乎乎新出的餈粑更是兒時難忘的美味。

雖然如今大多是機器打餈粑,但還是能看到手工打餈粑,餈粑綿軟嫩滑,甜香可口,百喫不膩。餈粑可放油鍋裏煎著喫,也可煮著喫、蒸著喫、烤著喫,既是美食,又是葯食。它通氣化痰、潤腸通便、養胃健脾。是小時候家家必備的年貨。餈粑圓圓的,象徵豐收、團圓、吉祥。做餈粑的樂趣遠遠大於喫。

年已近,餈粑香!


有,怎麼會沒有,農村裡面還是有些常期在家的會打。每年到了臘月十八就開始了,約上個七八個村裡的壯勞力,固定在一家有工具的家裡輪流打,打了東家打西家,人工打的餈粑比機器打的好喫多了,柔軟有糯性,剛出的熱氣騰騰的餈粑看著就有食慾,恨不得喫一大碗。

小餈粑看起來可愛又好喫,新年的一道重要美食

麻城餈粑——濃濃的鄉愁


我家現在就在做手工餈粑天天加班加點的做

累紅安這邊


打餈粑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現在很多人都去城裡了,在城裡也有餈粑,就是打餈粑的方式也許不一樣。很多都是用機器,然後一些景區用的是木錘。而在農村,大多還是用石坑用木棍打餈粑的。我們家有很多人用機器,因為人工會比較累,但是我家依舊人工打。總感覺自己手動打的餈粑好喫些。有沒有同樣想法的人呢?


這張圖片,肯定不是麻城打餈粑的場面。麻城打餈粑,是用棍子搗。幾個人圍著石臼,趁熱將糯米飯使勁搗。這事兒,是個力氣活,打餈粑主要在農村,現在因為農村沒啥青壯力了,打餈粑的少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