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雲龍公園有一個燕子樓,是爲才藝俱佳的彭城美女關盼盼所建。樓裏關盼盼的塑像神態優雅,美豔絕倫。燕子樓東側還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大詩人白居易的《白居易贈關盼盼》: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據說,一代美女關盼盼就是因爲這首詩棄世而去。

大唐元和三年,當時時任徐州校書郎的白居易去守帥張愔家做客,張愔的小妾關盼盼早聞白居易大名。席間,關盼盼翩翩一曲《霓裳羽衣舞》後,又深情吟唱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舞姿曼妙,歌聲婉轉。白居易瞬間想起了“天生麗質難自棄”的楊貴妃,遂脫口而出“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眼前的關盼盼不就是“一枝紅豔露凝香”的牡丹花嗎?

關盼盼本是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博古通今,琴棋書畫,尤其歌舞,遠近聞名。後來家遭變故,做了徐州封疆大吏張愔的妾侍。這張愔卻也是個憐香惜玉的男人,再加上自身精通文墨,風流儒雅,所以他視關盼盼爲知音。儘管家裏妻妾成羣,卻獨對關盼盼珍愛有加。

兩年後,張愔病故。衆姬妾是雲散水流,各奔前程。只有關盼盼,帶着一個老僕別居燕子樓。素衣素食,不施粉黛,日以經書爲伴,夜枕孤燈難眠,過了十年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元和十四年,張愔的親屬張仲素去拜訪白居易,同時帶來了關盼盼的三首詩:

一 樓上燈殘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牀。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二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十一年。

三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織網任從灰。

滿紙的淒涼,滿紙的傷感,真是入骨相思啊!

白居易聽了關盼盼的境況,又看了這三首詩,非常同情她,卻也爲她的深情所感動,和詩三首如下:

一滿簾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牀。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爲一人長。

二佃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三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隨後又附上那《白居易贈關盼盼》

據說關盼盼看到白居易的和詩,非常氣憤:本以爲你是丈夫生前故友,又才高識理,所以很崇拜你,想和你傾訴一番。“一朝身去不相隨”,這分明就是譏諷我爲什麼不追隨丈夫而去呢?我當初未一死隨之,是怕人誤會我丈夫的清名,竟然讓妾爲他殉葬。而今我已萬念俱灰。於是她絕水絕食,十天後撒手人寰,香消玉殞於燕子樓中。

後來,白居易聞訊關盼盼之死,既震驚又敬佩,幾經繁瑣把關盼盼的遺體安葬在張愔的墓側,以告慰關盼盼的一片癡情。

其實我們回過頭來看白居易的前三首詩,都是從關盼盼的角度訴說着她對張愔無盡地哀傷與思念,充滿了同情和讚賞。縱然那首《白居易贈關盼盼》,其實這首詩的原名是《感故張僕射諸妓》,是白居易感懷舊友張愔的,也不過就是人生的一種感慨,況且說的是說張愔去世後,家裏姬妾流散的狀況。其實這更顯出關盼盼守節的難能可貴。能對一個年老色衰的潯陽琵琶女都淚溼青衫;能在年老放出櫻桃小口的樊素和楊柳細腰的小蠻,白居易不是一個冷酷之人,縱然關盼盼是因“詩”而死,那也絕不是白居易的本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