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與琵琶女雖年齡相差較大,但是否可能因為同病相憐而成為知己,暗生情愫?

原文「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大晚上的身為茶商之妻的琵琶女為何會在船上?其中是否有貓膩?

以上是題主一位同學的疑問,她認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一腿。但題主不這樣認為,卻苦於無法說出合理的依據所以來知乎求助。謝謝


馬致遠曾寫過一齣劇,叫做《青衫淚》,大致講的是「才子佳人」的故事,說:

白居易曾與好友賈島、孟浩然探訪長安名妓裴興奴。興奴頗有才氣,尤善琵琶,她看重白居易的才華,與他往來密切,並願以終身相托。後來白居易因事被貶為江州司馬,臨行時與興奴約好要娶她。

有一位叫劉一的江西茶商聽說興奴美貌,也想娶她,鴇母貪財,勸興奴嫁給劉一,興奴堅決等候白居易。鴇母與劉一密謀,騙興奴白居易已死,劉一趁機娶了裴興奴。劉一與興奴夜泊江州,興奴知此是白居易任所,月下彈撥琵琶寄託哀思,恰好白居易與好友元稹泛舟江中,聽到琵琶聲疑心興奴所彈,便上船探訪。裴興奴哭訴情由,白居易感慨不已,作《琵琶行》長詩一首。趁劉一醉卧之時,元稹讓白居易攜興奴乘舟而歸,自己採訪回京,奏明白居易之罪可恕,又奏劉一作假信騙娶裴興奴。皇帝下詔,白居易復起用為侍郎,興奴歸白居易,劉一受到懲罰。

這故事很有意思,以至於流傳下來以後,讓人總覺得白居易該娶琵琶女……

當年知乎有個提問,說寫了琵琶行的白居易,為什麼沒娶琵琶女?有網友抖機靈,說,人家丈夫出門買個茶,你們就準備強搶良家婦女?

先不說「強搶」,就算白居易當年真的與琵琶女有所瓜葛,那麼,琵琶女和白居易合適嗎?

你也許會說,白居易情感漂泊,直到37歲,才「被迫」成婚。

一、我們研究一下琵琶女的生平。

琵琶行里說:「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女的兄弟參與過戰爭,那麼是什麼戰爭?唐朝對外戰爭很多,幾乎無年不戰。

我們以琵琶行發生的時間,作為考證時間的節點——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6年

歷史上,從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開始至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唐對外戰爭,多是與吐蕃發生的,其中,唐與吐蕃一共發生過四次戰爭。

弟走從軍阿姨死,是什麼概念呢?兄弟參軍,阿姨死了。(這裡的阿姨代指老鴇子之類的技術工作主管。)

「阿姨死」是一個隱喻,意味著戰爭殘酷,當然,還有一層隱喻是「戰爭失敗」。

唐與吐蕃的戰爭中,貞元二年到貞元十八年之間的戰爭(786-806),格外漫長,這次戰爭耗時很久,而且唐人死傷很多。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弟走從軍阿姨死發生的年代,大約就發生在這段時間裡,既然是推斷,那麼應以戰爭結束作為時間點,也就是公元806年。

公元806;琵琶女年華不再,按照古人的傳統,三十以上稱為徐娘半老,所以,在那個時候,琵琶女應該是接近30卻未到30,也就是二十七八歲;

當然也可能是二十四五歲。不過,咱們截取的戰爭時間點是公元806年,(也就是戰爭結束的年代),阿姨死可能發生在公元806年以前,那時候琵琶女可能是二十三四,也可能二十七八,所以,最穩妥的推算,私以為還是806年,琵琶女二十七八比較靠譜。

公元806年,白居易多大年紀?白居易是公元772年生人,806年,大約34周歲,也就是35虛歲。

換句話說,白居易的年紀應該比琵琶女大上個七八歲左右,也可能是三四歲。但無實際資料可考,只能這樣推算。

到了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6年。這個時候的白居易是四十五歲,結婚七八年了,琵琶女的年紀大約三十七八,接近四十。

琵琶行中的邂逅不是青年才俊遇見愛,而是一個大叔遇見一個「熟女」的故事。他們顯然已經過了「才子佳人」的年紀,況且,白居易不是落魄書生,那琵琶女也是有夫之婦。

琵琶女的丈夫是什麼人呢?商人。

和現在的資本家不同,過去時商人的地位並不高。

當時的白居易是什麼身份呢?江州司馬。

那這個官職又是什麼概念?

根據白居易的記載,司馬屬於五品官兒,無論做好做壞,人都不管,是養老的去處,朝廷不予嘉獎,上司不能給他處分,卻每年發放應有的薪俸,簡直就是尸位素餐的極致!

至於薪俸,白居易自己有記載,他是按《唐典》說的,原文如下:上州司馬,秩五品,歲廩數百石,月俸六七萬。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給家。

這裡的秩是有職無權的意思。

所以,用現代觀點來看一下白居易和琵琶女的邂逅,就是這個樣子的:一個有職無權的市級領導幹部,一個月奉六七萬,年底分紅數百石的高級知識分子,遇見了一個年近四十的過氣女歌手,他們之間,會擦出愛情的火花嗎?

也許會,但白居易不會。

白居易好玩,身邊美女不斷,對於美色,白居易司空見慣。

現在我們誇一個女人,誇她嘴小,叫櫻桃小口,誇她腰肢纖細,說她是小蠻腰,櫻桃小口可以理解了,因為櫻桃大家見過,可這小蠻腰是什麼意思?腰還有「蠻」與「不蠻」之說?

當然不是了,這小蠻是有典故的,因為「小蠻」的腰肢纖細。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樊素,小蠻都是白居易的家姬,一個是以櫻桃小口聞名遐邇,一個以小蠻腰成為女性身材苗條的代名詞。

家姬是什麼概念呢?半妾半婢。

白居易身邊,是不缺美女的。

所以,琵琶女很難讓白居易感到驚艷,因此他只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嘆……

二,琵琶女是否存在,也是歷來爭論不休的話題。

寫《容齋隨筆》的洪邁非常欣賞白居易,他曾對琵琶女是否存在,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原文如下:

白樂天《琵琶行》一篇,讀者但羨其風致,敬其詞章,至形於樂府,詠歌之不足,遂以謂真為長安故倡所作。予竊疑之。唐世法綱雖於此為寬,然樂天曾居禁密,且謫居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獨處婦人船中,相從飲酒;至於極彈絲之樂,中夕方去。豈不虞商人者它日議其後乎?樂天之意,直欲抒寫天涯淪落之恨爾。

大致意思是說:唐朝的法度雖然比現在(宋朝)要寬鬆,可是,白居易曾因一些瑣事而遭貶,必定不會趁著夜色獨自去婦人船里飲酒……難道他不怕商人(我覺得應該特指琵琶女的丈夫)議論紛紛嗎?白居易想表述的,無非就是「天涯淪落之恨」罷了。

事實上,就在白居易寫《琵琶行》之前,他還寫過一首詩,叫做《夜聞歌者》,詩文如下:

夜泊鸚鵡洲,江月秋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詞堪愁絕。

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如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

白詩的一大特色就是淺顯易懂,讓人一眼就能明白。

從這首詩里,我們可以看見「琵琶女」的影子,如果按照創作手法來分析,甚至當做《琵琶行》的前傳

夜泊鸚鵡洲,江月秋澄澈——潯陽江頭,楓葉荻花秋瑟瑟……唯見江心秋月白這詩的時間、地點與《琵琶行》十分相似,都是秋夜、江邊的鄰船上。

鄰船有歌者,發詞堪愁絕——尋聲暗問彈者誰……未成曲調先有情這是對歌者音樂的描寫,其愁與琵琶行里的愁,幾乎相似。

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這就是琵琶行的大致內容了。

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 這兩句是外貌描寫,歌者顏如白雪,看《琵琶行》里,說琵琶年輕時的絕代風華,這裡又是相似的。

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琵琶女是學成之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其實,就創作而言《夜聞歌者》里的無名歌女,簡直可以看做琵琶女的原型。

所以,這件事可以是這樣:白居易偶遇了一歌女,被其歌聲所吸引,心中升起憐惜,他問歌女的姓名,歌女卻不告訴他。

這個女人是誰呢?白居易在無眠的夜裡,一定這樣問過自己,她有怎樣的身世?怎樣的遭遇呢?她師從何人?又住在哪裡?她為何能彈出如此凄美的曲子呢?她也許師從名家,也許會去長安彈唱,也許會吸引五陵少年,也許會虛度年華……也許……也許等她描眉畫目,無用怎樣用臉譜也遮擋不了日漸蒼老的容顏時,她會嫁人,嫁一個她不愛的人……

詩人喜歡幻想,白居易尤為如此,長恨歌所記錄之事,他一件也未曾見過,卻描寫得淋漓盡致,彷彿親眼目睹。

於是,他給這無名歌女一個幻想的身世,說她本在蛤蟆陵下,還曾和京城最有名的曹劉二善才學過琵琶。(事實上,曹劉二善才已是名動京師的著名「藝術家」了,李紳(寫憫農的)曾寫過一首詩,叫做《悲善才》,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如曹劉二善才這樣的人物,又怎會輕易教人呢?白居易寫此,無非是想證明這琵琶女的技藝高超且師從名家。

至於「買茶而去」的商人,無非就是白居易給歌者幻想的一個結局……在那個年代,歌者最好的結局又是什麼?無非是成了富人的家姬,至於嫁給他人,簡直就是「最優」結尾了。

所以,琵琶女是否存在呢?是否就是鄰家歌女在白居易腦子裡的未來幻想呢?

詩歌這種文學載體,是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一個詩人,若寫出什麼句子觸動了你,那就足以他存在的必要性了,何必糾結於詩歌里是否存在的風花雪月呢?


謝邀。

肯定不會。

陳寅格有考證過,琵琶女大約三十歲左右,畢竟當年沒有什麼「小紅瓶」、「小黑瓶」、「小棕瓶」,也沒有什麼東西是「你值得擁有」的,更沒有什麼玻尿酸之流,只能實打實的抵抗歲月的侵蝕。所以琵琶女與白相見時,年老色衰也沒得跑了。

另外詩中:「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算是直言琵琶女顏值不行了。門前冷落鞍馬稀,連五陵年少都看不上了,更何況老白。

白居易,唐朝著名老嫖,不,詩人。是何等眼光,焉能看的上琵琶女這半老徐娘。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無論家姬還是野妓,都是吃的青春飯。家姬往往十幾歲就被買賣,最多也就十年青春,連老白最最心愛的樊素,也只跟著老白十年。

另:老白這點其實還是好的,早早遣樊素出去,趁著最後的青春找個婆家,好好過下半輩子,也算是為家姬著想。但換個角度,若樊素猶在青春,容顏未衰,老白又怎捨得放呢?

三嫌老丑換蛾眉

老白,十年三換家姬,就是好這一口嫩的。愛吃嫩豆腐的老白,憑什麼去啃琵琶女這塊老肉。


沒有,只是聯想到自己,為了自己悲傷而已。


首先琵琶女是有老公的,其次當時在場的除了白居易和琵琶女,還有一些白居易的朋友


害,

題主應該是不知道白居易有喜歡的人吧。

白居易從小就喜歡湘靈。

他有一首詩叫做《鄰女》,追敘了十五歲的湘靈,並讚美湘靈的美麗和她悅耳的嗓音。

此外,他的《寄湘靈》、《寒閨夜》、《長相思》、《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和《寄遠》

都是寫給她的。

但是,由於母親的強烈反對,在白居易37歲時,他終於娶了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為妻。

但直到元和七年還寫詩思念湘靈。

元和十年(就是寫《琵琶行》那年),

白居易蒙冤被貶江州途中,和楊夫人一起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與湘靈抱頭痛哭了一場,並寫下了《逢舊》。(可以看出白居易還是喜歡湘靈的)

所以,白居易對琵琶女的感情只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暗生情愫是不可能的,因為白居易有心上人了。

至於為什麼琵琶女大晚上的在船上,詩中有這樣一句:「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此時的商人,已經「前月浮梁買茶去」了。

她是在替丈夫守船。

琵琶女給眾人演奏,不是因為她輕浮。

前面說了,她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綜上可知,白居易和琵琶女只是萍水相逢,而且一個是有夫之婦,一個是有婦之夫。

就算是出於道義,他倆都不可能有一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