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62年開始,清國陸軍逐漸裝備洋槍洋炮;此後,美國的埃默裏·厄普頓將軍和英國的查爾斯·戈登將軍,都建議清廷應當建立一所現代陸軍軍官學校;但由於八旗兵、綠營兵的抵制,以及這些軍官生和秀才、舉人、進士之間的品級問題,涉及中國方方面面的價值觀和利益集團;

直到1885年,北洋武備學堂纔在天津正式成立,到1887年初具規模;客觀地說,這所陸軍軍官學校只是培養了日後的北洋軍閥;

(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建校於1868年,各方面臻於完善是在1874年。)

一、唐景崧

在裏維埃爾上校(中國史譯作李威利)佔領河內後,1882年9月11日,吏部六品主事唐景崧給慈禧上了一道奏摺,將劉永福的來龍去脈做了詳細彙報,並自告奮勇願潛赴越南,令劉永福重歸中國,為朝廷效命;

(註:唐景崧是廣西人,因此對劉永福較為瞭解;唐的孫女婿是史學大家陳寅恪。)

慈禧沒有片刻猶豫,立即命唐景崧南下;唐12月到達廣州後,事情卻有了變化,李鴻章與法國駐華公使阿爾伯特·布爾伊(中國史譯作寶海)在天津達成協議:

「1、法國尊重清國在越南的宗主國地位;

2、北越屬於清國勢力範圍,中越、南越屬於法國勢力範圍;

3、清國給予法國商人在北越通商貿易之便利。」

清廷認為這項協議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唐景崧便滯留在廣州待命;

新任法國交趾支那總督查爾斯·湯姆森於11月7日到達西貢;在巴黎,費裏總理命亞歷山大·布艾特准將率領一支4千人的遠徵軍趕赴越南,助陣裏維埃爾;

費裏總理收到布爾伊發來的與李鴻章的和約文本,大為光火,認為布爾伊太軟弱,布爾伊不久被解職,由駐日公使亞瑟·特里庫出任駐華全權特使,再與李鴻章交涉;但此時李鴻章已經回合肥老家處理他母親的喪葬事宜去了;

在河內的裏維埃爾上校得知布爾伊和議內容後,大為不滿,他堅持不肯從北越撤退;

新任的湯姆森總督得知布爾伊和議已被內閣否決後,命卡羅中校率領500名法軍北上增援裏維埃爾;

1883年2月24日,卡羅中校率領的援軍到達河內,裏維埃爾膽氣更壯,命法軍四面出擊;

至此,慈禧決定恢復與劉永福的聯絡計劃;

4月14日,唐景崧在山西與劉永福會面(河內以西45公里);

唐景崧為劉永福提議上中下三策:

1、上策:搶在法國人之前佔領整個北越,以此向中國稱臣,獲得藩屬國國王之地位;

2、中策:全力進攻法軍,奪回河內,無論是繼續做越南國臣子還是重歸中國,清廷都將在糧餉彈藥上給予大力支援;

3、下策:在老街、山西偏安一隅,坐觀越南滅亡,待法軍打來,被迫投奔清廷求救。

劉永福選擇了中策;唐景崧乃祕密陪同劉永福歸國,在鎮南關與廣西提督黃桂蘭會晤,共謀作戰大計;

二、劉永福陣斬李威利

在得到卡羅的增援後,法軍連下海防、南定、歸仁,勢如破竹,但在3月27日攻克南定的戰事中,由於該城裝備了1874年法國贈送的5門30mm線膛炮,結果卡羅中校不幸中彈身亡;(註:1874年法國共贈送越南火炮100門。)

在法軍進攻南定的同時,越南駙馬黃繼炎見河內法軍兵力空虛,僅有貝爾特·維萊上尉不足400人之兵力,黃繼炎遂率6千越軍反攻河內;

越軍戰力著實薄弱,被維萊上尉輕易粉碎,傷亡千餘,大敗而逃;

劉永福自鎮南關南返後,意氣風發,自5月10日起在北越四處張貼佈告,內容為:

「雄威大將軍兼署三宣提督劉,為懸示決戰事:本將軍奉命探賊,三軍雲集,槍炮如林,直討爾鬼祟,掃清醜類。第國家之大事,不忍以河內而作戰場,唯恐波及於商民,為此先行懸示。爾法匪既稱本領,率烏合之眾,與我虎旅之師在懷德府屬曠野之地以作戰場,兩軍相對,以決雌雄。倘爾畏懼不來,即宜自斬爾等統轄之首遞來獻納,退還各處城池,本將軍好生之德,留你蚊蟲。倘若遲疑不決,一旦兵臨城下,寸草不留,禍福尤關,死生在即,爾等熟思之。切切特示!」

裏維埃爾此番北上,1/3是為攻佔北越,2/3是為卡尼爾上尉(又稱安鄴)雪恥復仇而來,見到這番邀戰戰書,怎生按耐得住;

5月19日凌晨,裏維埃爾率領550人離開河內,前往劉永福邀戰的戰場懷德(河內西郊),但他的一舉一動都被劉永福安插在河內的細作洞悉;

法軍當日7:30到達紙橋,遭到劉永福3千人伏擊;紙橋之戰法軍傷亡87人,黑旗軍傷亡106人,裏維埃爾上校與維萊上尉均於此役陣亡;

阮翼宗敕封劉永福為一等義良男爵、三宣提督;

慈禧得知劉永福在紙橋擊斃裏維埃爾,備受鼓舞,詔令李鴻章出任督辦越南事務欽差大臣,統一節制粵桂滇三省全部軍隊;

三、庫爾貝東來

裏維埃爾敗亡的消息傳到巴黎,法國羣情激憤,費裏總理命令地中海艦隊總司令阿米迪·庫爾貝海軍中將(中國史援引越南史稱之為孤拔)率領地中海艦隊一部開赴遠東;另搭載陸軍5千人;

庫爾貝艦隊於1883年7月底抵達西貢;

此時,李鴻章說服恭親王,推掉了欽差越南軍務的職務,仍任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由於兩廣總督曾國荃自稱年老體弱多病,不能耽誤國事,恭親王以李鴻章嫡系、原直隸總督張樹聲接任兩廣總督;但張樹聲早明曉李大人之主張,焉肯拚命打仗,去破壞他主子的和議大局;

恭親王同時起用出身李鴻章派系,後與李鴻章決裂的劉銘傳出任督辦臺灣事務欽差大臣;

直到此時,慈禧收到的情報仍然是截然相反的:李鴻章表示根據他的情報收集,法國政府已決心大打出手;駐英法公使曾紀澤表示絕無此事,法國國內對於遠東戰事規模在於何種限度爭議頗多,其內部主張不一,只要清軍或劉永福再打幾個勝仗,法國必然要求和。

庫爾貝總司令的運氣很好,他一到達西貢便聽到一個消息,越南國王阮翼宗7月19日病故了,他的幾個過繼養子和越南幾個最有勢力的大臣正在爭奪王位,越南國事一片混亂;

庫爾貝令已在北越的亞歷山大·布艾特准將一面堅守北越各已佔領城鎮,一面伺機對黑旗軍發動反擊;此時北越法軍總兵力5千人,越軍約20萬,另黑旗軍7千人,但法軍只以黑旗軍為敵軍唯一主力;

庫爾貝自己則率領東京艦隊於8月16日直撲越南首都順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