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過去了,知青,已經成了那一代人的特殊名片。曾經風華正茂、青春洋溢的青年走過了風霜雨雪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曾經的風光不再但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是青春的印記。

現在人提起來就只剩回憶了,這是中國最獨特的群體,那是那一代人共同經歷,現在的年輕人很多對這個群體是沒有什麼共鳴的情感,那是屬於特殊年代的最美的青春風景。

1

知青——一代人共同的名片

在今天信息橫流,一眨眼成千上萬的信息可以湧進眼球,現在年輕人不太關注以前的人和事,更關心和他們息息相關的當下。如果你問90後或者是00後,很大一部分人是不知道60、70年代的知青們是怎麼上山下鄉的。

1972年,國內還是轟轟烈烈的知青上山下鄉,知青上山下鄉是響應毛主席「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中國政府組織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在農村定居和勞動,他們告別學校,離開父母親人,飽滿激情登上遠離家鄉到農村接受再教育的列車,「到農村去!到邊疆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們告別城市,奔赴農村,用自己的青春書寫一段驚心動魄的人生。

他們帶著年輕人的熱血與青春,來到播種的田野。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脫離不了關係,和政治也緊密相關,這是歷史上一次絕無僅有的運動,也正是在特殊的時代下誕生了1700多萬知識青年共同的名片——知青。

那一場生活的巨大變遷,影響並改變了他們的命運。群體的龐大,知青分配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有在新疆建設的,有在陝西插隊的,有在北大荒開墾的......對知青來說,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坎坷艱苦又漫長的生活,有人也認為這是一場青春無悔,奉獻祖國的人生體驗。

2

回望知青歲月,

老照片下的知青們

在《曉年鑒》節目評論區看到關於知青的故事:珍藏著一張1972年我們幾個濟南知青和當地農村兄弟的合影照片,再次翻開這張照片心情仍然激動不已禁不住潸然淚下。上面有一位和我們感情極深,最讓人割捨不下的茂森哥離我們而去已有五年多的時間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時常浮現在我的思緒之中。

那時,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組成了一個知青小組,在最艱苦、最具有革命歷史的老革命根據地臨沂地區日照縣。下鄉前對農村的艱苦是有所思想準備的,但還是被突如其來的困難所折服。

那年的冬天出奇的冷,一天早晨起床要打開房門時發現房門讓大雪封住了,大雪足有一米多深,暖瓶的熱水竟然也結了冰。要取暖做飯沒有任何可以燒的東西,初到當地人生地不熟,我們幾個只好趟著沒過膝蓋的大雪出去找柴禾。

一張珍貴的照片,一段真實的故事。現在回憶起來那段青春歲月,他們一起吃過的苦挨過的餓,一起受過凍一起在大雪茫茫里拾柴,在艱苦的青春歲月中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這種友誼只有那一代人才能體會到,獨屬於知青的。他們有著一樣的經歷,相同的情感,從懵懵懂懂的少年開始他們的青春歲月。「什麼是知青?好像能說清,卻永遠也說不清。那是用青春換來的記憶,那是用熱血與命運的抗爭,那是用生命鑄造的戰歌,那是共和國同齡人的總稱。」

知青上山下鄉,給了那一代人特別的經歷,在歷史上甚至是獨一無二的。一張老照片,有些人不在了,有些人也早就衰老滄桑。

3

難忘的知青歲月

留下的是誠信和感恩

有人說,知青這一代人是中國幾千年才出一次,而且以後也不會再出現的一代人。他們是和祖國一同成長的一代人。那個年代的一幕幕,都深深地刻在知青們的心裡,一生都難以忘懷。

有粉絲在節目分享她自己難忘的知青歲月。1972年春節後,她和另外3個姐妹結伴歸隊。為了省錢,他們轉了幾次又幾次,交通工具換了又換。

從上海坐船到大連,大連轉乘火車到哈爾濱,在哈爾濱轉車到加格達奇再換車到塔河,塔河公交車到23站,總行程32元錢。但車費太貴了,支付不起,她們一行人只能攔車試試,最後攔到了一輛拉麵粉的二節貨車。

師傅很同情他們的遭遇,最後讓她們上車了,坐在人貨混裝的前節車廂上。春節過後還是很冷,冰天雪地的,但在那個年代似乎都能忍受。這段車途還遭遇車禍,當車開到一個很陡的下坡時,她和幾袋麵粉被從前車廂拋到了後車廂上,麵粉破了,萬幸人毫髮無損,真是命大呀!

回到100號生產隊,她們的行程走了14天,14天的相處彼此留下的是誠信和感恩。46年過去了,揮之不去的往事仍歷歷在目,這依舊是她艱難歲月的一段難忘歷程。今天懷念的知青情結更多的因上山下鄉結緣的知青情誼,那麼地單純美好。

知青,這一詞自帶年代感歷史感。存在我們的年輕人很難想像的父輩們的知青歲月。我對知青這個群體有所認知,最開始是來源於電視劇《知青》,這是一個發生在黑龍江兵團的故事,小火車又載來了一批來自全國各大城市的知識青年。

電視劇為了戲劇藝術效果,當然有一定的虛構成分,但也是基本歷史上進行改編的。雖然我不能感同身受,但也帶我穿越了一次知青歲月之旅。這段知青歲月,是我們可能不會懂,但是知青們回憶起來會哭的日子。

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之後的每一年,《曉年鑒》都會繼續和你分享過去那些,感人的,令人難忘的歲月。

本周三晚23:00,1973年,我們不見不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