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的《曉說》一直追,最近自從講了奧斯卡的《綠皮書》以後停止更新了,雖然之前也說過以後要停止,不過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我一直不太喜歡高曉松,起初覺得他很厲害,因為他好像什麼都懂,直到某一天他講到一個我很熟悉的主題的時候,我才發現他只是看起來什麼都懂,剩下很大部分的「專業」內容都是他自認為的,或者是一些極其片面和偏頗的甚至刻板印象的東西。

不過顯然他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如果說普通人吹牛是知道100吹200,那高曉松就是知道5000吹10000.然而就算知道一半吹一半,也沒有辦法再這樣下去了。做綜藝做敘事節目,其實對於高曉松這個地位的人來說是一種消耗。一方面消耗個人精力,使得他沒有時間再學習,另一方面也是消耗個人的知識儲備。

這裡又要插一下,雖然在很多節目里的自己的說書內容被各行各業的人用詳實數據打過臉,高卻很淡然地從來沒有回應過或者認過錯,顯得有些厚臉皮,但我覺得他其實也是知道自己這些東西本身有水分,被人抓了現行以後肯定也是心有慚愧的。所以在做了那麼多年的節目以後,是不是越來越多自己知道一點但不太清楚的內容就不會貿貿然隨便發言了呢?或者經過了那麼多年,自己曾講過且被打臉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有時記不清某個閃念是不是已經說過了呢?

總之不管怎樣,面向公眾的節目始終是「使用彈藥」的過程,時間久了,自然需要重新補充彈藥,自我充電。

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工作便是消耗,是對既有掌握知識的一種運用。運用手段可以熟練卻很難上一個台階,所以保持學習還是很重要的……這樣想來我好像問題也挺大的(焦急)


我自己的緩存里有兩個人的綜藝,一個是矮老師的曉說和曉松奇談,一個是局座的軍武大本營和張召忠說。

初聽的時候,兩個人的內容都特別引人入勝。畢竟一個是從事研究的高級軍官,一個是資深藝人。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感受到,局座的輸出始終穩定,觀點始終如一,態度一直謙遜,和年輕人交朋友和不同行業的人相互學習。矮老師的輸出越來越散,越來越水。別的行業我不懂,但是有些金融觀點確實聽的笑了。

我仔細想了想,矮老師特別會講故事,但是故事需要時間收集需要看書思考。12年曉說剛出來,憋了很久的矮老師那種充足的儲備,搭配極大的熱情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後來又是阿里,又是代言,又是各類活動。為什麼訪談越來越多?故事不夠了。後來的辦法就是請嘉賓,可是請嘉賓是聽客人講,圈裡面誰這事兒幹得過文濤呢?所以聽起來更奇怪的是一個叫曉說的節目里越來越多的嘉賓結果有相當的時間矮老師在不斷發言放觀點。

我覺得為了防止下一集曉說變成訪談節目矮老師應該休息一下,攢攢故事吧。另外說年齡問題,局座咋就這麼有熱情呢,局座咋就百聽不厭呢?

人家是正經做學術,當了40年兵,肚子的乾貨退休開始分享。那是什麼量級的沉澱,對吧。


看了很多年的《曉說》《曉松奇談》,雖然不完全合題,但是希望能寫出一點有價值的看法。個人認為看《曉說》的人大部分都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你會覺得他很NB,因為真的少有人能像他這麼見識廣博,看過的書,去過的國家,見過的人,都充滿了新鮮感。

而第二階段也是必將到來的,就是當他談到一個他其實不擅長也沒有真正研究過的領域的時候,不光是說專家學者,就是普通的從業人員都能從中挑出不少錯來,當你看到他侃侃而談一些他其實半懂不懂的東西的時候,就會對這個人的大嘴巴感到厭煩,因為你不知道他說的那些東西里,哪些是知識,哪些是胡扯,聽一個人分享知識是有趣且有意義的,但如果只是胡扯,那還是看劇玩遊戲更有意思一些。

第三個階段就是看穿了《曉說》只是一檔節目,而高曉松也不過是一個專業的流行音樂的音樂人,看的書比常人多,去過的地方比常人多而已。對於音樂之外的領域,只能說涉獵廣泛,有益於開闊視野,但不可輕信。如果真的有興趣,一定要讀專業的書,問專業的人,以嚴謹的科學的方式來學得知識,而不是聽來的就算。

而回歸平常心之後,再看高曉松,既感謝他的樂於分享,幫助很多人包括我開闊視野,又覺得他太喜歡胡吹大氣,但總而言之看他的節目是有很多裨益的。

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會了不輕信,即使他是見識廣博的高曉松,即使你再怎麼喜歡他,也要對他說的話用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這一點我覺得比多看幾本書還要重要的多。


本質上內容的傳播首先基於情感和價值觀認同

然後才涉及證據的真實,論證的合理,和結論對聽眾的價值

而前者很簡單,就是戰隊,後者其實很困難。

所以會出現整個互聯網充斥【美女調戲海歸反被戲弄,落水花容失色】這種 20 分的垃圾內容,而且還賣著廣告的時候。。。

有人在知乎上寫一個至少 60 分的免費回答,還會被很多人斷章取義之後,用 90 分的標準各種噴,甚至被人肉是否因為自己有淘寶店才寫了這個答案。。。

互聯網內容消費,不是以思辨和接受多元價值觀為基礎的。基本上是以黨同伐異為前提的。

我花時間找各種證據證明你不足 90 分的部分,其實很可能只是價值觀引起了我的不爽,至於那 60 分是否有一些真實的價值,我不 care 。

所以傳播的姿勢就非常非常重要。符合聽眾預期價值觀的內容,做到 40 分可能就夠了。但是如果想挑戰他們的認知 - 雖然往往這種東西,對聽眾更有價值 - 你可能需要做到 80 分才能避免人身攻擊和冷嘲熱諷 。

而這哥們好像是 60 後。而 60,70,80 後代表的公知的價值觀,和今天在互聯網上為主力的年輕受眾群體的價值觀,是有脫節的。

因為雖然從人口結構看, 90,95 後這一代是以每年大概 5% 左右在衰減,但是活躍程度仍然可以確保他們成為今天互聯網傳播的大眾。

所以當世代更替讓他的姿勢的風險很高的時候,這種內容的投效比,就非常不合適了。

另外一個和世代無關的因素,就是貌似所有聽眾其實對 60 分的價值,沒有啥感恩之心。從我參與觀察互聯網內容消費的第一天起就是如此。

大家很難區分【美女調戲海歸反被戲弄,落水花容失色】和旁邊晃瞎眼睛的 DST 廣告,和一個純粹的有哪怕 40 分價值的內容分享背後利益關係的區別。

實際上,對於內容生產者,前者是索取,後者是付出。

當然,做到曉說這個級別,實際上商業化能力,可以把一個高於平均水準的內容(在知乎這個地方必須強調,這個說法並不意味著內容就很優秀 - 高於平均而已),變成索取。但是對於有志於好那麼一點點的內容生產者而言,勝率其實非常低。

但是大眾傳播的規律,並不意味著個人的準則。

所以我個人,對於所有高於【美女調戲海歸反被戲弄,落水花容失色】水準的內容,我是心存感激的。

對於所有挑戰我價值觀的內容,我事先願意承認那 60 分的價值,再考慮 40 分的不完備的。

這樣中文網路上的戾氣,可能會少一點吧。

ps

此答案,就是一個姿勢不正確的答案。

因為雖然沒有攻擊讀者個體,但是在吐槽讀者的整體這個烏合之眾的行為模式。

但是好在,我寫東西,也可以不需要討好誰,不需要獲利。


看好多人聊高曉松學問好壞的,覺得特好笑。

矮大緊老師就是一北京大噴子啊,用北京話說就是話密,話癆。王朔書里有個比喻這種人的說法:就跟一抽水馬桶一樣,一拉繩就嘩啦嘩啦沒完沒了。馬未都評價是:這人太能說,一桌人就聽他的了。他自己一人對著空氣都能說半天。

所以高老師能說,會說,喜歡說,這輩子沒別的爽的,全爽在嘴上了。

北京四九城能聊能噴的人多了去了,但是高曉松絕對是吹牛逼屆的個中翹楚。

第一.人家確實家學淵源,管清華里的泰山北斗叫聲先生,大爺,伯伯絕不是高攀,真熟假熟不敢說,進的了人家門,也叫的起。絕不是拉大旗扯虎皮。

第二.高早就成名了,道上有一號,演藝名人多少有點交情,是一個圈的,走南闖北見識廣,有的說,有的噴。

第三.高是正經考上清華的科班,別的不說,智商絕對高,分析問題就是起點高,眼界,格局都高。雖然有些地方不專業,胡分析,但是噴子講究的就是有理有據的把對方噴倒,觀點對錯根本不重要。比的是誰的信息量大邏輯能力強嘴上來的快。

高曉松還確實愛看書,再加上有班子組織材料,京城第一噴絕不是浪得虛名。

其實北京尤其是高校子弟,吹牛逼侃大山是有套路的。我試著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就是謙虛,你什麼時候聽高曉松說自己多牛逼多牛逼?有多少錢,拿什麼獎,多橫什麼的?這麼吹牛那是下里巴人,高老師絕不能夠。

抬身份,硬吹自己職務什麼的不行,不管你當什麼職務,必然有比你大的。所以身份要靠墊,拿什麼墊呢?當然是有頭有臉的名人啊。比如高老師節目里我記得他就說過自己剛紅的時候和那英吃過飯。還當導演給陳道明排過戲,誇陳道明老戲骨專業敬業。偶爾拿馬雲打打鑔,貧兩句,顯得很親昵。去過美國兄弟會執劍人的家裡,聽他們評論在世的豪傑。這些東西一擺出來,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露出一角冰山,頓時身份就不一樣了。而且高老師每次都把自己放在場景里比較低的那個位置,你絕聽不出來他實際上是在自抬身份。而且高老師把家譜一排,那是硬貨,你敢質疑嗎?瘋了吧?這就叫道行,所以芮成鋼就忒不上道了,吹牛逼的時候跟其他國家元首稱兄道弟,給人感覺就是一獅子身上的跳蚤。

出身和交往決定了你的層次,這就是高老師的起點。

第二就是高老師的材料絕對準確詳實,不論觀點對錯,高老師絕不胡編亂造材料,有選擇性的說和胡編是兩回事。高老師講了好幾年還金槍不倒,靠的就是沒有硬傷,細節處精確到小數點後面幾位,有來歷可驗證。你可以質疑他的觀點,但是絕不能說他的材料不可靠。

第三就是天馬行空的噴,但不是胡噴,

一種是挖一些比較生僻的歷史細節,意思就是:你看,你丫不知道吧?這事是這麼這麼這麼回事。後半句話藏著沒說:這你都不知道?這對我就是常識啊!我早就知道了。。。觀眾一聽,卧槽,原來是這麼回事啊?牛逼牛逼。。

還有一種就是從另一個角度去切大眾共識。大家都認為事情是這樣這樣的,邏輯是也是這樣這樣的。高老師告訴你:這件事換個角度看是那樣那樣的。。。一般這兩種觀點沒有硬矛盾。觀眾一聽,,卧槽,這事還能這麼想啊?牛逼牛逼。。當然,這個領域的專業選手最討厭的也是這點:沒基礎的標新立異。

所以說高老師節目里的專業性,那是純扯淡。高老師從來都是一個樂在其中的大噴子,人家沒想做學問出成果發論文,僅僅是侃大山聊大天而已。聽他噴最大的收穫就是開開眼界,聽聽自己也許從來都沒聽說過的人和事,聽聽高老師是怎麼分析問題的。

拿高老師的節目當課聽?那真不是傻,那是真傻。。。。。。


好多朋友懟矮大緊說賭球的。我覺得矮大緊說的有道理,符合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賭球我覺得是高曉松說的最正確的內容。這世上來來去去都是生意,賭球利潤這麼大的生意沒莊家操控,打死我都不信。只不過有些人沒接觸過資本的高級玩法,不相信罷了。

也許有些人對社會的複雜度和資本的力量一無所知。黑手黨並不是只會火拚販毒的,拉斯維加斯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地方。那些細節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從FIFA主席到中國的小破黑哨裁判都有被抓進去的。這些不叫陰謀論,這叫生意。我甚至相信,沒有亞洲杯世界盃的盤口,中國隊早就衝出亞洲了。每回關鍵比賽大家覺得中國隊連這種小破隊也踢不贏?中國隊多半就會輸。然後你翻翻知乎里吹國家對球員多牛逼多牛逼的帖子,簡直不是一個星球的人好嗎?

眼界限制了想像力,因為很多人根本就沒見過幾千萬,上億的單子能黑出多少錢,後面都有什麼狠角色在操盤。

認為生活簡單也是一種幸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