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購物中心資產管理

在大陸做商業地產很難,第一難在很難盈利,第二難在資金沉澱。所以一般有規模的商業地產開發商無外乎兩種模式

第一種以恆隆、新鴻基等港資爲代表,這些企業擁有成熟的運營經驗,有形象非常好的項目做背書,在地價談判、地段選擇上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同時海外融資成本較低,資金沉澱壓力相對較小,所以可以專注於商業地產,在一二線城市精雕細琢打造精品型項目。

第二種以萬達、新城爲代表,這些企業採用很典型的以售養租的模式,通過做強商業產品線勾兌綜合型項目,再用銷售型物業平衡補貼整體現金流。同時把產品標準化做到極致,壓縮工期以匹配快週轉要求。

第一種當然是很多商業地產人所夢寐以求的,但難在資金成本及作爲敲門磚的名片型項目。第二種相對接地氣,但過度標準化會導致項目喪失個性,並且由於是和住宅一起拿地,真實回報率很難上去。

想要平衡這兩種模式很難,但龍湖做到了,這是龍湖最優秀的地方。

首先是產品打造方面,雖然和萬達、新城一樣,龍湖開發工期也是標準模板,但在產品打造上每一個龍湖天街並非原樣複製,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個性。其次在回報率方面,龍湖不僅可以靠銷售型物業盈利,即使單獨把商業拿出來,也達到了資本市場退出回報要求。從《

標杆商業地產回報率分析一文中

》可知,龍湖2017年整體NPI 回報率在6%以上。在3月25日的業績發佈會上,龍湖透露2018年天街的整體回報率已經達到7%。再次在城市選擇方面,雖然龍湖也同樣是商業協同住宅共同開發,但佈局的城市幾乎全是一線和強二線城市,客觀上爲後期運營及退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01

2018年總成績單

2018年龍湖銷售額站上2000億臺階,穩居房地產十強。商業板塊同樣成績斐然,新開業3個天街,持有商業建築面積接近300萬平米,購物中心部分稅後租金收入36億元,同比大增近40%;商場實現總銷售額214億元,同比增長37%;全年客流量4.6億人次,同比增長45%。

2018年龍湖商業成績單

02

平均租金

2017年之前龍湖和新城在商業持有規模上一直旗鼓相當,但新城更加的激進,2018年新城新開業了20個項目,商業規模接近400萬平方米,遠超龍湖。但在租金收入上,新城租金收入僅21.64億元,平均租金方面遠低於龍湖。

如果把沒有完整年度租金收入的3個天街剔除,龍湖商業部分2018年平均租金爲3.51元,相較於2017年穩步增長。一線城市和杭州等強二線城市表現不俗,尤其開業僅1年的上海寶山天街,平均租金高達4.53元,成爲後來黑馬。

2018年龍湖平均租金盤點

03

租金增長率

租金增長率方面,大部分天街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進入首個調改年的重慶時代天街二期、成都時代天街一期租金增長率高達24%。北京長楹天街經過主力店調整後,租金大幅增長近30%,老大難項目虹橋天街也終於有了起色,租金大漲45%。

2018年龍湖租金增長率盤點

04

出租率

商業部分出租率由2017年的95%提升至97%,大部分項目實現滿租,部分調整項目如虹橋天街、長楹天街也均有大幅回升。2018年的三個新開業項目均接近100%,體現了龍湖成熟的操盤能力。

2018年龍湖租金出租率盤點

進擊有章法,平衡有巧術,傳統快週轉邏輯的背後,龍湖商業的拿地和操盤透漏着理性和剋制,精明的龍湖不會是下一個萬達。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