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組織了100萬人走到國境線,阻擋了50萬蘇聯軍隊對立陶宛的進攻,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得到消息後宣佈撤軍,就這樣立陶宛完成了獨立建國。

1.立陶宛國土面積6.5萬平方公里,有287萬人口,2017年GDP是466億美元。立陶宛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由於立陶宛與俄羅斯接壤,因此歷史上立陶宛多次被俄羅斯入侵,最終在1815年被俄羅斯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陶宛被德國佔領,而列寧領導的蘇俄政府承認放棄對立陶宛的控制,因此在德國的支持下,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

2.德國在1939年9月對波蘭發動進攻,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在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的同時,蘇聯趁機吞併了立陶宛。蘇聯為了防止立陶宛再次脫離蘇聯的控制,就把大量立陶宛人民流放到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地區,最終這些立陶宛人都死在了蘇聯境內。蘇聯一直用高壓的手段,來對付那些尋求獨立的民族,因此立陶宛在等待時機準備獨立建國。

3.立陶宛當時是蘇聯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區,立陶宛的人均年收入在7000美元以上,已經與北歐發達國家持平。而蘇聯在中亞地區的一些國家,國民年收入不到50美元。因此蘇聯要求立陶宛向中亞地區進行經濟援助,這讓立陶宛人民十分不滿。1989年東歐劇變,立陶宛也舉行了全民公決,73%的立陶宛人同意脫離蘇聯。蘇聯派遣50萬軍隊決定進攻立陶宛,可是隻有200萬人口的立陶宛,組織了100萬青年、老人、孩子捧著鮮花和蠟燭,站在邊境線上阻擋蘇聯軍隊的進攻。蘇聯軍隊不敢屠殺平民,當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得知消息後命令蘇聯撤軍。就這樣立陶宛完成了獨立建國。


作者 安澤君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是一個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國家,可以追溯到1240年建立的立陶宛大公國。

19世紀曾一度被俄國吞併,直到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根據列寧簽署的佈列斯特和約,立陶宛被劃分給德國,德國一戰戰敗後,立陶宛隨即獨立。

二戰期間,蘇聯趁著戰事,再次吞併立陶宛。

80年代末期,蘇聯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失敗後,將改革方向轉到了政治領域,使得各加盟共和國離心力逐漸加強。

1988年6月,立陶宛國會通過憲法修訂案,開放黨禁,並廢除1940年加入蘇聯的法案。

在蘇聯和納粹德國達成瓜分東歐協議50週年紀念日,也就是8月23日這一天,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的數百萬人民自發組織起來,走上街頭,組成長達675公里的人體長城,向國際社會宣告立陶宛人獨立的決心。

到了1990年立陶宛的獨立運動愈演愈烈,3月11日立陶宛議會宣佈獨立,蘇聯軍隊隨即進入立陶宛境內,進行干涉,遭到立陶宛民眾的強烈反對和示威。

由於戈爾巴喬夫並沒有下令軍隊進行武力干涉解決,所以並沒有發生想像中的流血衝突,在持續一年的鬥爭過程中,蘇聯扶持的東歐國家政權相繼倒臺,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也掀起獨立浪潮。蘇聯軍隊隨即撤走。

1991年2月9日,立陶宛舉行全國獨立公投,結果百分之90的民眾支持了脫離蘇聯,獨立建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