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咖啡館之歌.jpg

非常舒服療癒的一部片。

除了緩慢的步調,還多虧了漂亮的攝影,及那些溫暖令人神往的場景。

發生所有故事的主要兩個場景:咖啡館和民宿,根本是當代臺灣年輕人們最夢想的兩個工作場所啊。(和朋友抱怨工作和未來時總是說著,存到錢後開間民宿、存到錢後開間咖啡店,咖啡店和民宿彷彿是幸福終點站的象徵。)

寧靜咖啡館之歌2.jpg

 

在安靜的海邊,一棟飄著咖啡香的小小木屋。推開門,與居家空間相連的店面,彷彿走進朋友家作客,舒適親切,平易近人。

不若現今越發裝潢奢華以此來招攬客人的新建民宿,隨性的居家擺設,推開窗即可望見的碧海藍天,屋子前的寬闊草地,隔著草地的咖啡店亮起的昏黃路燈,都平凡卻又雋永。

以前看姜秀瓊導演的片印象就是十足人生劇展的調調,沒想到駕馭起日本治癒系電影比起很多這類型的片都要出彩太多。 

寧靜咖啡館之歌4.jpg

 

這種到某個陌生地方與一些人互相救贖的故事套路,在這部片卻不因老梗而濫情,反而散發著像夜鷹咖啡館每到夜晚點亮的路燈一樣淡淡的有些剋制的溫暖。

 

民宿母子三人被永作博美給救贖了,永作博美給予小姐弟母愛的替代,在他們為了逃避永瀨正敏飾演的怪大叔(永瀨正敏好像常被找去客串一些怪角色,在真幌站前番外地電影版也是客串了個新興教派的教主。)而借住夜鶯咖啡館時,放學回到咖啡店的招呼語自然地彷若回到自家。

惡劣的母子關係得到修復,經濟也獲得救助。

寧靜咖啡館之歌3.jpg

永作博美飾演的岬(misaki)反而獲得救贖的層面比較小,在父親留下的小屋一個人等待著。 希望有朝一日盼到他歸來能彌補自己的過錯 ,到的卻是父親與船員們早已葬身海中化為白骨的消息。所謂一日不見屍骨就能一日繼續抱持希望,然而當證據已直白攤在眼前時便再也不能逃避。

岬離開了咖啡館,雖然最後她又回來了,而且與繪理子的重逢鏡頭好像是情人再相會一樣。導演是想把她們配成一對嗎?哈哈哈。

 

岬會回到小屋,並不是因為對於海濤聲可以釋懷,她需要有人陪伴她一起走下去,也因為小屋是父親在世上唯一與她還有聯繫的地方,是僅存的歸處所以才選擇回來。

寧靜咖啡館之歌5.jpg

海邊小小的木屋,夜晚昏黃的路燈,彷彿穿過海潮和銀幕撲鼻而來的咖啡香。我真希望住家附近也有一座夜鷹咖啡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