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江榮 記者 王曉宇)“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一句我一句,這不是詩詞大會現場,而是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牀上患者小張和心理醫生鹹振萍在進行詩詞接龍,此刻,臺上的醫生正在打開小張的腦部,忙着爲其取出裏面的腫瘤。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由於小張的腫瘤剛好位於人體語言運動功能區,醫生決定爲其採取“喚醒手術”,通過與患者互動,確保手術不誤傷患者的任何一絲功能。

  1月21日上午11點多,連雲港墟溝的外賣哥小張飛速跑到大賣場,爭分多秒取一單外賣。突然,小張四肢強直,雙目凝視,牙關禁閉,緊接着一頭栽倒在地,這恐怖一幕嚇壞邊上的同事,同事趕緊使勁拍打小張並喊他的名字,過了一會兒,小張緩緩醒來,不料對剛纔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好心的同事把他送到不遠處的連雲港市市立東方醫院。

  經CT檢查,顯示小張“左側腦部佔位”。今年39歲的小張,一向身體很好,每天奔波送外賣,是一家生活的頂樑柱。悲痛之後,家人爲進一步明確病情診治,將他轉到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專家江偉接診後,給小張做了進一步檢查,發現有一個3.9*6cm雞蛋大小的腫瘤長在了小張的頭頂內,不幸的是,正好位於人體的語言運動功能區。

  江偉看到結果後不由倒吸一口氣,這麼大的腫瘤再長下去,小張隨時可能倒下。如果手術,一旦有毫米之差就可能導致小張說話不清甚至失語,肢體可能癱瘓。

  江偉向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李愛民教授彙報了病情。李愛民經反覆論證後,決定爲小張採用最先進的“喚醒手術”。“目前喚醒手術是國際最先的一種術式,通過全麻——喚醒——全麻,運用皮層電刺激,通過患者的語言肢體反應來精準定位,並繞開功能區域,精準確定腫瘤邊界併成功切除,確保術中不誤傷一絲功能,保護患者。”李愛民介紹。

  爲了保證手術順利,既幫小張切除腫瘤,又不影響他的語言運動功能。手術前一天,神經外科示教室 ,李愛民帶着神經外科10多位資深專家聯合麻醉、影像、病理、心理、放療、神經電生理、手術護理等專家,針對小張的病情診斷再一次深入討論,詳細討論手術步驟。

  1月26日下午,手術開始,10多人同臺協作,本次手術在蘇北是首例,因此特別邀請了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晉強、麻醉專家樑輝現場指導。

  在給予的精準劑量的麻醉藥物後,小張進入了沉沉的睡眠。醫生隨即切開小張頭皮等組織,展開局部浸潤麻醉。20分鐘後,全麻終止,心理專家鹹振萍主任輕輕喚醒了小張,樑徑山醫生用事前設計好的語言、運動等資料與小張互動,“來,擡擡左腿,伸伸右手”“1+1等於幾?”“2”

  在明確小張意識完全清醒、配合良好後,手術醫生準確確定腫瘤所在,並探明語言和運動的大腦皮層區域的準確位置。

  “請讓小張保持清醒,我們要開始切除腫瘤了。”隨着醫生指令,心理專家鹹振萍緊接着說到:“小張啊,聽說你語文學的很好啊, 我們來個詩詞接龍怎麼樣?”手術間裏,於是響起了“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話。

  鹹振萍和樑徑山和小張背背詩,聊聊天,觀察小張的肢體變化,並不時握握小張的手,幫他按摩下不舒服的腿部。

  臺上,手術醫生迅速從瘤周分離腫瘤並切除。腫瘤切除過程中,小張的語言及運動正常,沒受一絲影響。

  手術後,鹹振萍多次對小張進行心理疏導和評估,出院時,小張安然自如,和家人聊着天回了家。

  幾天前,醫生電話回訪,小張對答如流,說四肢活動一切如常,還問自己能不能開始送外賣了。

  (醫院供圖 編輯 吳嫣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