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小夥伴跟小馬分享了一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周末聚會時,幾杯啤酒下肚,旁邊當醫生的叔叔就求助小夥伴趕緊把自己送醫院,原因是只顧著高興了,忘記了自己這兩天感冒服用了頭孢,此刻身體已出現了反應。

由此,小馬想起了前輩分享職場酒桌經驗時說的「有人勸酒,直接掏頭孢」的秘訣,當時沒明白什麼意思,現在想來,也確實是「絕招」無疑了。

思來想去,為了敲醒警鐘,今天小馬想跟大家掰扯一下,為什麼吃頭孢不能喝酒?!

我們先從頭孢這個大家族說起...

「枝繁葉茂」的頭孢家族

頭孢是什麼?

頭孢是頭孢類抗菌葯的總稱,頭孢菌素類(Cephalosporins)是以冠頭孢菌培養得到的天然頭孢菌素C作為原料,經半合成改造其側鏈而得到的一類抗生素。常用的約30種,按其發明年代的先後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為一、二、三、四代。

四代頭孢分別有哪些?

? 第一代

第一代頭孢菌素是60年代初開始上市的。從抗菌性能來說,對第一代頭孢菌素敏感的菌主要有β-溶血性鏈球菌和其他鏈球菌、包括肺炎鏈球菌(但腸球菌耐葯),葡萄球菌(包括產酶菌株)、流感嗜血桿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桿菌、奇異變形桿菌、沙門菌、志賀菌等。

常用品種有頭孢唑林、頭孢氨苄、頭孢拉定、頭孢羥氨苄等。

? 第二代

第二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效能與第一代相近或較低,而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較為優異。

臨床應用的第二代頭孢菌素主要品種有頭孢孟多、頭孢呋辛、頭孢替安、頭孢克洛等。

? 第三代

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於第一代,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較第二代頭孢菌素更為優越。

? 第四代

近年來發現一些新品種如頭孢匹羅(Cefpirome)等,不僅具有第三代頭孢菌素的抗菌性能,還對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稱為第四代頭孢菌素。

服用頭孢不能喝酒原因何在?

發生在身邊的或者是出現在新聞上的報道都告訴我們這樣一條鐵律:服用頭孢後不能飲酒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很多頭孢類抗生素遇上酒精會引發雙硫侖樣反應,導致胸悶氣短、面部潮紅、皮膚紅腫、頭痛噁心等一系列癥狀,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雙硫侖樣反應的產生,是因為乙醇在體內的代謝過程被干擾了。飲酒後,在人體內乙醇先轉化為乙醛,再由乙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酸,最後代謝為水和二氧化碳。而這些藥物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少了酶的轉化,乙醛在體內堆積,從而引發不適

頭孢雖好,三個原則不能丟

頭孢的效果雖然顯而易見,但是使用過程中,有幾個原則是務必要遵守的。

不能濫用

2011年10月18日,中國衛生部表示,在中國,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達到70%,是歐美國家的兩倍,但真正需要使用的不到20%。

大量濫用頭孢菌素,使得這類藥物本來具有的良好抗菌作用大大減弱,這些耐葯菌引起的感染在臨床上就很難處理了。

能口服的口服,靜脈給葯採用滴注

在應用頭孢菌素的時候要有輕重取捨,感染比較輕就選口服,各代頭孢菌素都有口服製劑。感染較重,可選用靜脈給葯。通常採用靜脈滴注,而盡量少用推注,這是因為,如果在注射過程中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可以及時進行治療調整。

不能與其他葯混用

原則上抗菌藥物和任何其他藥物都不可隨意的混合在一起給葯,哪怕同是抗菌藥物。

服用了這些藥物,也不能飲酒

感冒藥+酒=肝衰竭

很多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及緩解疼痛。而對乙醯氨基酚在體內生物轉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有毒的代謝物質,需要與體內的還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護銀子結合才能降低毒性。

過量飲酒時會消耗大量的體內的谷胱甘肽,致使對乙醯氨基酚生成的代謝物無法與谷胱甘肽結合,增加肝臟衰竭風險。

降壓藥+酒=低血壓休克

服用利血平、卡托普利、心痛定、硝苯地平、肼苯噠嗪、地巴唑等降血壓葯期間如果飲酒,可能引起血管擴張,從而出現低血壓性休克,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酒精具有擴張血管、抑制交感神經和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可增強降壓藥的效果,引起頭痛,甚至休克。部分降壓藥如復方降壓片、復方雙肼屈嗪與酒精合用也可能會使血壓急劇升高。

抗心絞痛葯+酒=頭痛休克

硝酸異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抗心絞痛藥物,如果在服藥期間飲酒,可引起血管過度擴張,導致劇烈頭痛、血壓驟降甚至休克。

解熱鎮痛葯+酒=消化道出血

解熱鎮痛葯有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等,如果服用該類藥物時大量飲酒,可使胃腸道黏膜受到藥物和乙醇的雙重刺激,甚至引起消化道潰瘍或出血。

降糖葯+酒=低血糖休克

在使用 優降糖、降糖靈、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二甲雙腿、胰島素等降血糖葯期間,不能同時飲酒。

酒精具有增強這些藥效的作用,兩者相遇,可引起頭痛、心慌、出冷汗、手發抖等低血糖反應,嚴重者可發生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安眠藥+酒=致命組合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侖、巴比妥類及水合氯醛等鎮靜催眠葯,有的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呼吸、心跳的作用。

酒精也有相同作用,兩者合一可產生雙重刺激,使人反應遲鈍、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環中樞也會受到抑制,出現呼吸變慢、血壓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抗過敏葯+酒=嗜睡昏迷

人們常說的抗過敏葯實際上主要就是抗組胺藥物。苯海拉明(如強太敏)、氯苯那敏(如撲爾敏)等第一代藥物與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服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期間也應忌酒,否則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腸胃炎葯+酒=更易醉酒

痢特靈(呋喃唑酮片)主要用於一部分腸胃不好的人,比如細菌性痢疾、腸炎等。它不僅有有抗菌作用,還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製劑,服用後在腸道內會生成羥乙胺的代謝產物,使機體對酒精的敏感性增強,因此即便只飲少量的酒,也容易導致醉酒。因此,服用痢特靈藥片時禁止喝酒,如已停葯也應在停葯半個月後才能飲酒,否則仍可出現醉酒癥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