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息肉的西醫治療最佳方法

①對息肉較小無癥狀者,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並定期隨訪,每隔1~2年做纖維結腸鏡檢查1次,但應告知患者,胃腸息肉隨時有並發出血、腸套疊及腸梗阻的可能,一旦發作,應及時診治;②有蒂息肉在1.Ocm左右者,可經內窺鏡行電凝切除,1次可摘除多個息肉;③息肉較大(2.0cm以上)且有癥狀者應儘早手術,可行腸切開單純息肉摘除術,以免發生腸套疊、腸梗阻;④並發腸套疊、腸梗阻者,應行急診手術,具體術式應根據當時情況而定;⑤結腸、直腸內息肉較大且密集叢生無法逐個摘除者,可行全結腸切除術,保留部分直腸,行迴腸直腸吻合,保存良好的肛門功能。直腸殘留息肉,可經內窺鏡做電凝或冷凍切除。

  本徵的手術適應症是:①並發腸套疊者;②癌變或梗阻者;③有腹痛、貧血者;④息肉大於2.Ocm者;⑤位於胃、十二指腸、結腸、直腸等易發生癌變的部位者。孟榮貴等認為本徵的治療主要是摘除息肉,以防止腹痛、腹瀉、出血和腸套疊的發生。他們常採用以下3種方法清除腸道息肉。

  (1)擇期剖腹術加小腸切開,纖維結腸鏡經小腸切口插入用PSD(電療套扎術)清除息肉。腸道準備同一般大腸手術前的腸道準備法。內窺鏡可用CF—IBW或(OES)CF—--P101型鏡,全鏡可浸泡於1:1000的洗必泰溶液中消毒30min。不是防水鏡子,只浸泡鏡身,操作部及導光束段用酒精擦拭即可。手術方法如下:患者麻醉後仰卧位。進入腹腔後探查,在小腸最大的息肉處(最好在小腸的中段)切開,切除息肉後,腸壁切口不縫合,在切口邊緣用4號絲線做荷包縫合後牽出腹壁切口外,在切口周圍加蓋無菌治療巾防止污染。內窺鏡醫師及插鏡者將內窺鏡從小腸切口插入後,適當收緊荷包縫合線,打結。由1名操作者固定保護切口處腸管。內窺鏡先向小腸近端插入,動作要輕柔,邊進鏡邊仔細觀察,邊抽吸腸內容物,一直插到十二指腸降部,然後退鏡。息肉蒂<1.0~1.5cm時,當即用PSD或微波通過內窺鏡摘除。大腸息肉不經內窺鏡摘除時,用4號絲線在腸壁縫1針作標記,待鏡退出後再行息肉摘除。然後將內窺鏡轉向小腸切口的遠端。鏡向遠端插入前在距回盲瓣10.0cm的迴腸上夾1把腸鉗,防止氣體進入結腸,尋找和處理息肉的方法同近端小腸息肉處理法。

  (2)剖腹術結合纖維結腸鏡清除迴腸及結腸息肉。腸道及內窺鏡準備同前。曾用此法摘除1例迴腸末端直徑約1.0cm大的息肉6枚,結腸息肉9枚。手術方法如下:患者麻醉成功後取截石位,內窺鏡從肛門插入。該法的優點是,進鏡速度較快,不污染手術野,對迴腸息肉的清除較徹底、安全。缺點是內窺鏡進入空腸較困難,故空腸息肉不宜用此法。

  (3)經纖維結腸鏡圈套摘除大腸息肉。此法勿須在術中進行,是對大腸息肉治療的一大改進。但應注意摘除息肉前應抽換腸腔內氣體3~4次,吸盡糞水。有蒂大息肉行分葉切除,注意每次圈套不宜超過2.0cm,以防圈套絲陷入切割的組織內進退不能。無蒂息肉>2.0cm者多主張手術切除。門診患者經纖維結腸鏡摘除息肉後留觀3~7天。一般認為,1次圈套摘除息肉不應超過8枚,但對於無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中青年患者,可以適當增加摘除息肉的枚數。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