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界研究认为,紫外线是造成白内障逐渐恶化的主因;此外,若长期使用类固醇、精神疾病等药物,或因车祸等穿刺外伤以及糖尿病患等,也都容易导致白内障提早生成。(图/ingimage)

现年45岁的男性公务员2年前已近视约1000度,某天发现视力变得模糊,到眼镜行检测视力才惊觉短短1年内度数已高达1200度;未料隔年又飙升约200度,度数达到近1400度。就医详细检查后,确诊罹患年轻型核性白内障,在置换新型多功能人工水晶体后,如今才得以重拾好视力。

白内障是指眼球内的水晶体变得混浊,光线无法完全穿透,而造成的视觉模糊。资深眼科医师陈逸川指出,临床上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通常在50岁之后逐渐形成,因功能老化造成水晶体慢慢硬化所致。目前医界研究认为,紫外线是造成白内障逐渐恶化的主因;此外,若长期使用类固醇、精神疾病等药物,或因车祸等穿刺外伤以及糖尿病患等,也都容易导致白内障提早生成。

随著眼科手术技术的进步,目前白内障微小伤口吸出术已成主流,采取点麻药的方式,手术过程无痛、安全,无须缝合、住院,治疗过程约30分钟,术后较传统手术复原迅速,针对怕痛、年长患者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治疗选择。

一般人近视的度数,理论上在20至30岁之间会趋于稳定,若在40多岁时突然暴增,极可能是因核性白内障引起。陈逸川解释,不像老年性白内障的水晶体呈现均匀混浊,核性白内障的特点在于水晶体仅在中央「核」的部位混浊且变扎实,导致短期内近视度数急速增加,且常见于高度近视患者,发病年龄也较老年性白内障提早许多。

当白内障日渐严重时,近视度数也会越来越深,造成近视与白内障二者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若想重拾良好视力,唯有置换人工水晶体一途。近年来,人工水晶体的功能性也更趋完备,陈逸川表示,从最早仅能提供看远的良好视力、看近须配戴老花眼镜的单焦点人工水晶体;后来进步到可以同时满足看远和看近的多焦点人工水晶体,只是看电脑的中段距离较模糊时须配戴眼镜,夜间视觉也易产生眩光。

如今更进展到新式的全焦段人工水晶体,不再局限于焦点的概念,而是让视力从近、中到远能连成一线,产生连贯性且清晰的视觉品质,也能改善夜晚开车的眩光现象,借由调整眼睛光学达到最佳状态,能同时解决老花、近视、远视和散光问题,让视力回春。

陈逸川强调,全焦段人工水晶体通常能满足一般人看手机和电脑的需求,但对于40公分以内的视觉清晰有特别要求时,则建议另行准备一副约100度的老花眼镜辅助。他也强调,若高度近视患者确认罹患核性白内障,就算更换眼镜度数也于事无补,在视网膜健康的前提下,应提早进行白内障手术置换人工水晶体,让近视度数归零,提升生活和工作上用眼的便利性。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闻报导
鲑鱼也有身分证!纽西兰国王鲑登台 御厨套餐只卖2天
深澳电厂以肺发电!环团:15年后恐害576人丧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