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王愛武和王愛丹的人,都不相信她們已經60歲了。王愛武說,打羽毛球開啓了自己完全不同的一段嶄新人生。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和自信,是阻止歲月在身體上留下痕跡的靈丹妙藥。

王愛武/王愛丹:花甲姐妹的羽毛球人生

誤打誤撞打進全運會

全運會羣衆項目羽毛球預賽每天都會公佈當天的對陣,征戰C組的遼寧隊女雙選手王愛武和王愛丹的名字上下排列着,兩個名字只相差一個字,不仔細看,很容易以爲是印刷出了錯誤。待辨認清楚,心中好奇頓生,難道真是姐妹倆嗎?

疑問很快得到解答,兩人的確是親姐妹,來自遼寧鞍山,相差4歲,姐姐王愛武64歲,妹妹王愛丹60歲。兩人奪得了今年東西南北中長春站G組女雙冠軍,從而獲得了參加全運會羣衆項目預賽的入場券,也是遼寧省第一對獲得羣衆組比賽資格的業餘球員。

這個資格得來純屬意外,當初,報名參賽目的很單純,妹妹今年年滿60,兩人終於可以一起組對參加同年齡組比賽。就這樣,妹妹被姐姐帶到了業餘賽場。

長春站的比賽,同年齡組只有她們一對選手,她們不得不降組跟年輕5歲的組別合併,全部6對選手被分爲兩個小組,她們打了小組第一。正在積極準備打下一階段淘汰賽的時候,她們被告知不能打了,姐姐王愛武馬上就“急眼”了。

主辦方告訴她們,因爲是降組參加,獲得小組賽第一就算獲得了原來所報組別的冠軍。這個解釋可以接受,但兩人還是因爲只打了兩場而有些失落。不過,失落很快被巨大的喜悅代替,她們被告知可以打全運會。王愛武很長時間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在朋友圈發文時很謹慎,沒有直說自己能打全運會,只是謹慎地說拿到了“入場券”。

之後,各種業餘球友的羣裏逐漸議論起全運會的話題,王愛武和王愛丹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全運會的氛圍。拿到背後印有“遼寧”字樣的參賽T恤,王愛武很激動,打了很長時間的業餘比賽,第一次球衣上自己的名字和所屬省份印在一起。她當時就告訴自己:“要打好每一分,不能放棄。就算是輸,也要儘量少輸一點,不能給遼寧省丟人。”

8月4日晚,她們跟隨遼寧代表團抵達天津。前三天,姐姐是觀衆,妹妹參加混雙比賽。王愛武說:“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檢錄處在看臺後面,在那裏完全看不到球場,從檢錄處旁邊的通道走進球場,有一種登上舞臺的感覺。”在這個舞臺上,她們就是主角。

王愛武/王愛丹:花甲姐妹的羽毛球人生

從運動世家繼承體育基因

在球友口中,王愛武是“二姐”,因爲她是家中六兄妹中的第二個女孩,王愛丹則是排行最小的一個孩子。

她們出生在一個體育世家。小時候,家中院子裏有一個乒乓球桌,那是所有孩子的“玩具”,很自然地,每個孩子都成爲乒乓好手。要說各自的不同,王愛武愛游泳、打籃球,王愛丹則是田徑好手,還拿到過省級比賽名次。之後的工作軌跡,王愛武基本上和體育就是兩條平行線,平時的工作要求她莊重嚴肅,她戴着一個“面具”扮演着事業型女性的形象。

相比而言,王愛丹倒是跟體育很有淵源。也許是從小愛好田徑的緣故,她在1987年成爲國內極少數的田徑國際裁判之一。她的工作是終點計時攝影,那些在肉眼無法判斷的幾乎同時撞線的瞬間,都需要由她來判斷出先後。我們在電視上非常熟悉的灰色剪影的撞線圖象,就是她工作的主要內容,她要從百分之一秒甚至千分之一秒的圖像中分辨出哪一張成爲決出名次的那一張。作爲國內最高級別的田徑裁判,她執裁過包括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在內的幾乎所有高級別賽事。那個充滿競爭的氛圍,就是王愛丹工作的氛圍,從來不會讓她感到緊張。換個角度看,對於運動員來說,這絕對是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她卻一直不是什麼運動員,就算是打羽毛球,也僅限於到球場健身而已。

王愛武/王愛丹:花甲姐妹的羽毛球人生

年過半百走進球場

51歲那年,姐姐王愛武因爲被要求參加單位系統內的羽毛球賽而“被迫”開始打球。從小練體育的底子,讓她很快就打得像模像樣,這次比賽拿到冠軍。從此,王愛武感覺“比賽有種誘惑力”。

因爲工作繁忙,直到退休以後,王愛武纔開始頻繁參加業餘賽事,足跡從遼寧省內逐漸擴大到全國範圍。2013年60歲的時候,王愛武參加了當年的華人杯女單比賽,以黑馬姿態拿下冠軍。衝着冠軍去的上海選手直接被打哭了,賽後宣佈從此不再比賽。這段“把對手打退役”的往事,一直讓王愛武感覺“老難受了”。

3年前,妹妹也開始打球,而且還跟姐姐在同一個球館。因爲一個是在一大早,另一個是在下午,打了兩年球,彼此竟然不知道對方也在打球。完全沒有想到妹妹也打球的王愛武,第一反應是問對方:“你是在混球嗎?”姐妹倆,這樣的聊天方式當然不會影響感情,王愛武很高興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搭檔。

今年,王愛武把妹妹帶到了業餘賽場,然後兩人又攜手打進了全運會預賽。她們特地調整各自的打球時間,爭取合練的機會。球場上,兩人會爲了一次丟分吵起來,誰也不聽誰的。這樣的情緒決不會帶到生活裏,走下球場,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裏,不談羽毛球。

預賽的前一晚,兩人在房間裏很自然地聊到比賽。說得興起,王愛丹還在秩序冊末尾的空頁上畫起了戰術圖,如此認真,也沒能改變第二天輸球的結果。她們承認,自己實力略遜一籌,小組賽打完3場比賽,妹妹訂下的“至少贏一場”的目標沒能實現。不過,她們並沒有灰心喪氣。王愛武說:“平時想跟這些比我們水平高的球員打球,還不好找呢。這次能來參賽,我們就是賺了。”

完成了在全運會賽場的首場比賽,王愛武在朋友圈寫道:“不論成績如何,不論結果怎樣,參與就是勝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