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劇「彬彬腔」三代唱「方卿」
華夏經緯網 2009-10-29 10:22:03

王子瑜劇照

小王彬彬劇照

王彬彬劇照

王彬彬父子同臺演出

10月19日晚,錫劇經典《珍珠塔》在無錫再次開唱,戲未開鑼,演出票已被市民搶購一空。錫劇「粉絲」大都是沖著這出《珍珠塔》的「雙方卿」——「小王彬彬」王建偉、王子瑜父子去的,這也是1982年王彬彬、小王彬彬父子同臺出演後,第二代父子同臺演繹《珍珠塔》。觀眾關注的焦點是:王家第三代,能否成為「彬彬腔」新的傳人。

  「彬彬腔」是錫劇泰斗王彬彬留給錫劇藝術的寶貴財富。

  1959年,文化部調地方戲進京匯演,作為華東三大名劇的錫劇《珍珠塔》也在其中。演出結束後,《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錫劇「珍珠塔」在京打響第一炮》,向全國介紹錫劇,並引用周總理的話誇獎王彬彬,稱讚其唱腔高亢嘹亮、字字清晰、琅琅上口;戲曲界還從中歸納出「彬彬腔」的提法。從此,「彬彬腔」成為錫劇藝術中最有影響力的小生唱腔。如今,錫劇界唱小生者「十生九彬」,可見「彬彬腔」之影響力。

  子承父業,一直是中國戲曲界特有的文化現象,一代藝術宗師之後人能否承前啟後,從來就是角兒「粉絲」津津樂道的話題。27年前,王彬彬帶著兒子王建偉同臺演出《珍珠塔》,年輕的「彬彬腔」傳人技驚四座。「當時無錫延安劇場1100個位子座無虛席,我一亮嗓子,場下就是一片掌聲,觀眾對年輕人演的方卿很感興趣。」現任無錫錫劇院常務副院長的王建偉說。不過這場演出也有讓小王彬彬感到彆扭處,因為演出前場外豎立的戲牌,在介紹演員時,王建偉的名字後面還帶了一個括弧——「王彬彬之子」。「當時的感覺是好像籠罩在父親的光環下。」王建偉說。

  父子同臺演繹「彬彬腔」,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許多鄉鎮劇場紛紛請他們去巡迴表演。1982年底,在江蘇省錫劇協會成立大會上,王彬彬與王建偉再次聯袂演出《珍珠塔》,許多錫劇前輩對王建偉酷肖王彬彬的唱腔、扮相、表演都大加讚賞,並建議王建偉藝名就叫「小王彬彬」。從此,「小王彬彬」藝名問世,並沿用至今。

  王彬彬、「小王彬彬」父子同臺演出時間長達七八年,足跡遍佈長三角。父子同臺,同一角色,是演出也是競技,這些都讓「小王彬彬」獲益匪淺,「父親唱戲除了有天賦的好嗓子,還講究字正腔圓,字在聲先,字頭、字腹、字尾都清清楚楚,觀眾閉著眼睛也能聽得明明白白,他在咬字清晰方面對我點撥要求特別多。」「小王彬彬」至今記憶猶新。

  繼承了「彬彬腔」嫡傳的小王彬彬,如今已步入中年,王家第三代——「小王彬彬」之子王子瑜也已青春長成。現為江蘇省崑劇院青年演員的王子瑜,被崑曲前輩譽為「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先後在《1699桃花扇》、《長生殿》等劇目中粉墨登場,並獲得過第四屆省紅梅杯崑劇青年演員大獎賽銀獎。對錫劇,王子瑜雖不是專業出身,但童蒙時期就有坐在舞臺一側靜靜觀看全本《珍珠塔》的經歷,又加之長期耳濡目染,唱起「彬彬腔」也頗有心得。2008年4月12日,王彬彬90大壽,王彬彬、「小王彬彬」和王子瑜祖孫三代同臺演出,一出《珍珠塔·跌雪》味道悠長,讓觀眾對這個錫劇世家抱有更大的期待。

  對於「新父子同臺」,王子瑜表現得很謙虛:「我感到很緊張、壓力很大。學了十幾年的崑曲,我從未接受過錫劇專業訓練,這次演出主要是紀念我爺爺。」王子瑜告訴記者,雖然以前客串過《珍珠塔》,但從未演過全本,這次是新的嘗試。

  「跨劇種、跨行當」,「小王彬彬」也認為這次演出對兒子是個挑戰。撇開崑曲錫劇之異不說,王子瑜坐科崑曲學的行當是老生,而《珍珠塔》裏方卿的角色是小生,「要唱好可不易。」不過為了這次演出,王子瑜還是下了不少功夫。放假回家,他跟父親學表演、練唱腔;回南京工作,空餘時間就看看《珍珠塔》的光碟,背背唱詞。有行家評價,從13歲起就接受了10多年崑曲正規訓練的王子瑜,優勢在於兼容崑曲、錫劇,用戲劇界的行話來說,是「兩門抱」,表演手段會更豐富。

讓我們回到19日晚上的那場演出。兩個半小時的錫劇《珍珠塔》,「小王彬彬」和王子瑜父子謝幕,再謝幕。許多觀眾紛紛湧向舞臺,想再多看一眼「彬彬腔」傳人的風采。錫劇「粉絲」們也有爭論,有的說「小王彬彬」唱得好,有的說王子瑜唱唸做打更有味。是的,藝術的流派在傳承,藝術的流派更在新生。本報記者浦敏琦江錫民來源: 新華日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