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最值得推荐的是我在法王寺的厨房里吃斋饭的情节,虽然没有周星驰在少林寺厨房里遇到十八铜人那么惊险搞笑,但这种在寺庙厨房里吃和僧人一样的免费斋饭的经历相信是绝大多数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而且法王寺与少林寺也是同在嵩山的邻居了。

4月25日登封嵩山晴

早上不到7点就赶到了郑州汽车站,谁知到登封的车票只剩下8点以后的了,之前的数班大巴都已满员,想不到还没到旅游旺季车票就如此紧张。

所幸一路之上还是很顺利的,10点多钟我们到达了登封长途汽车站。

因为今天的时间很紧张没什么心情挑选和讲价了,就随便在市标附近找了家旅馆,15元一张床,公共卫生间的那种。顾不上吃午饭,放下行李,就坐车来到了嵩山太室山脚下嵩阳书院。

对于嵩山,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不但是五岳之中的中岳,更是闻名遐迩的少林寺的所在地。

但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在五岳之中(说来惭愧,令狐冲大侠执掌的北岳恒山我还没有去过,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嵩山并不像泰山和华山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山峰,而是和衡山一样一个由多座山峰组成的山脉群(衡山山脉从衡阳一直延伸长沙,大名鼎鼎的岳麓山就是其山脉的尾端)。

这座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面黄河,南靠颍水的华夏名山主要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人们所熟知的禅宗发源地少林寺所在的是少室山,而嵩山的主峰——峻极峰却是矗立在太室山上。

嵩阳书院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北宋四大书院。范仲淹、程颐、程颢、司马光等人都曾在此讲学,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书院完成的。这些名臣大儒的讲学活动,不仅使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而且也使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不过来嵩阳书院旅游的话,最重要的景观就是书院内部的两棵将军柏了,因2004年来河南时就已经进去过了,加上当时看到80元的套票门票就没有进去。事后对此颇为后悔,原因并不是可惜里面的景色而是在充分地了解了整个太室山景区的门票制度和景点检票口布局后,我发现买这里的套票是最合理的可以游完整个太室山景区的方法。具体方法在我后面介绍嵩山的逃票方法的时候会有详细说明。

按照我之前的预订计划,在嵩阳书院门前找了一辆计程车,给他30元,让他带我直接到法王寺后门。那司机倒也有些本事,在景区检票口前软磨硬泡了一番之后,真把我带到了法王寺的后门,从这就可以上太室山的主峰峻极峰了。

既然到了法王寺门前,虽然没有买门票,但还是要进去看看的,谁知这一看却看出了一次奇遇。

位于太室山南麓的法王寺建于汉明帝(就是梦见白马驮经,最终导致佛教传入中国的那位皇帝)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仅比中国最古老的寺院——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是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下令修建的,成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寺院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倒也真是个清静的传教说法之所。

虽说是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但是如今里面的建筑也都是修葺一新,虽然金碧辉煌但也失去了本身的特色,变得与其他寺庙并无多大区别,唯有寺院里的老和尚和后山坡上的法王寺塔才是这如今嵩山大法王寺的名牌。

在寺庙中偶然遇到的老和尚

很明显照片是处理过,为了强调一下老和尚这个主角,我把背景给黑白化了,个人觉得效果还可以

这两棵柏树传说是那两位在此译经传法的印度高僧亲手栽种

法王寺塔约建于唐代盛期即公元八世纪前半叶,是唐代甚至中国最优美的古塔。塔方形,底层面宽约7米,密檐式,第一层塔身比例特高,以上密檐15层,总高40米余。塔身砌成平直壁面,塔檐以砖叠涩层层挑出,挑檐之外轮廓又层层收分,至上部几层急杀向内,最上以短短的塔刹封顶。整个塔的造型挺拔秀美,为现存密檐方塔中的上品。法王寺塔的轮廓线中部微微臌出,上下收小,上部收小更多,整体呈梭形,檐端连成极柔和的弧线,体现了唐代艺术家高度的审美能力。

觉得这张照片很不错,塔下还能看到一位和尚的身影

说起来很好笑,从法王寺通往这美丽的宝塔的道路竟然是一条穿过废旧厕所和菜地的小路,游客几乎无人知晓。我也是跟著下课回去午休的小和尚,才发现了这条小路。

下面该说我的奇遇了。

当我转完了整个法王寺,准备空著肚子去征服中岳嵩山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小和尚手上拿著几个馒头从禅房的转角处跑了出来。那有吃的!我的精神立刻为之一振!

果然有吃的,当我来到寺院深处的时候,法王寺的厨房呈现在我的眼前。饭菜的香气从两间平房里不断飘出。房前捧著饭碗吃饭的却不是僧人,而是十来位本地人(应该是法王寺的香客)。他们或坐或蹲或站,都在津津有味地吃著碗里的斋饭和卤面,看见我一个背著旅行包和相机的外人竟然来到这里,都觉得非常惊讶。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马上意识到这是满足好奇心的好机会:在寺庙的厨房里吃真正的斋饭——这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仗著胆大,我没有去询问那些充满了惊讶和不解的香客们该怎么获取斋饭,而是直接学著他们的样子到房间里拿了碗筷之后径直走入了厨房。

厨房里的大师傅并不是僧人(有点失望),正在刷洗炊具。听见有人进来,刚说了句「怎么现在才来」,猛然发现我是一个陌生人,惊讶地楞了一阵之后,问我:「你是干什么的?」我当时马上一个警觉,想:如果我老老实实回答是旅游的大约他就不会施舍给我斋饭了,如果说我是这里的香客很明显的不像,该怎么回答呢?突然,一个想法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是从广西慕名前来敬佛上香的。」说完我把碗筷放在一边,双手合十深深地鞠了一躬。那大师傅听后,虽然还是满脸的怀疑,但显然还是对我的回答感到很满意,拿过碗筷,满满地盛了一碗米饭和素菜。

「没有卤面了吗?」这时,我不知哪根神经抽了一下,竟然冒出这么一句。原以为会招来更大的惊讶和怀疑,不想,大师傅只是淡淡地回答道:「已经放完了,现在只剩下这些了。」

「可是现在还不到12点啊。」

「寺院里的开饭时间早就过了。」

捧著满满一大碗的饭菜,我走出厨房,在门前的空地上和那些真正的香客们一起吃了起来。

虽然只是一些豆腐、面筋和佛手瓜,并不是那些寺庙餐馆里精致华丽的素斋,但这却是那些僧人和香客、信徒们真正的饮食。味道倒也可口,早已饥肠辘辘的我狼吞虎咽般地把碗里的饭菜一扫而空。

这里不是餐馆饭店,不用付钱结账,但也不能放下碗筷就拍拍屁股走人。饭后,还要把碗筷洗干净,放回原处,这才能离开。

突然想到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初一,也许是我的运气好,正好碰到寺庙里对外施舍斋饭的日子,不然如果他们每天都有施舍的话,会有不少蹭吃蹭喝的人在此蹲点的。

虽说法王寺本身并无多少参观价值,但就是这餐原汁原味的斋饭经历,就让我不虚此行,并不在乎它的免费,而是如此经历确实难得。带著一份好的心情,我在法王寺的功德箱里放入了我平生的第一次随喜,这是对僧人们乐善好施的报答吧。

补充好体力就该冲击今天的目标:太室山顶的峻极峰了。

以下是我所写的游记中的精品,文字和图片都是完全原创,希望大家能给予点评:

晚春初夏中原行:郑州;巩义;安阳;太行大峡谷1、2、3;云台山1、2、3、4;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