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頭條訊(文/記者 劉萌萌 圖/記者 尹通元)香梨對馬向前一家意味着什麼?

  “爺爺常說,自己來到庫爾勒後,是香梨養活了我們一家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而對於我來說,我想通過我們一家人的努力,讓庫爾勒香梨走得更遠,名聲更大。”望着自家園中片片晶瑩潔白的梨花,馬向前彷彿看到了香梨掛滿枝頭的盛景。

  庫爾勒市阿瓦提鄉, 馬向前家的梨園中,梨花吐蕊盛開,競相爭豔,走在其中仿若置身花海。花海中有兩個忙碌的身影,走近一看,是馬向前的父母馬一龍和馬菊霞。他們正在爲梨樹掛瓶授粉。正值庫爾勒香梨樹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老兩口無心欣賞眼下的美景,馬一龍說:“去年冬天暖和,今年的梨花提前了一週左右開放,現在正是香梨授粉的黃金時間,香梨屬於異花授粉的樹種,我們就在梨樹上掛瓶插花枝,使授粉花枝在全園分佈,這樣,秋季產的果子就能多些。”

  香梨讓一家人迎來好生活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馬向前的爺爺馬志遠從河南省許昌市來到新疆,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31團紮根,“剛開始我父親是給別人看果園,後來就被介紹到一家養殖場當場長,養殖場主要以養殖牲畜和種果樹爲主,在那裏待了六七年後,他就熟練掌握了香梨的種植方法。”57歲的馬一龍說,後來父親從果園辭職,承包了1000畝地,開始自己嘗試種植香梨。

  馬一龍說,種植香梨不是簡單的放水、施肥、打藥,一年要從頭忙到尾。

  夏季修剪,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合理的夏剪對果樹快速成形和果樹來年提高產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六七月的果園異常悶熱,人在果園裏猶如進入了蒸籠,不一會就大汗淋漓,馬志遠、馬一龍父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用曲枝、摘心、扭梢、拿枝、撐、拉、吊等方法調節果樹的生長與結果的關係,將精力全部傾注在了梨園。

  冬季,要進行梨樹的整形和精細修剪,白天時間短,天氣寒冷,別人每天上午12點下地,下午4點回家,而馬家父子不怕辛苦,出工比別人提前兩小時,收工卻推後兩小時,他們午飯不過是一個饢和一壺開水。就連春節也只休息三天就下地。

  “種了三十多年的梨,雖然辛苦,但汗水沒白流,除了遇到自然災害之外,如今每年我們的園子裏都能產1000多噸梨,銷售額過百萬元。”馬一龍說。

  建立冷庫延長香梨銷售期

  馬向前和叔叔馬一山也沒閒着,梨子的倉儲和銷售重擔落在他們兩人身上。距離梨園幾公里外的科迪冷庫,山東貨車司機王文之將冷櫃車停靠在了院子裏,3116箱香梨從冷庫裏運出來,經過工人們的挑選包裝,被叉車運送到冷櫃車裏,隨後,經過三天的奔波,到達4000多公里外的廣州。

  “從樹上摘下的梨子必須在一個月內賣完。以前,因爲交通運輸不便,梨子的銷售地基本上都是在周邊縣市,最遠到烏魯木齊,後來採用了傳統的鐵路運輸方式,但沒有恆溫冷櫃,而運輸時間則需要10至15天,沒法保存,銷售期很短。”馬一山說,以前的庫爾勒香梨,知名度還僅限在疆內,價格也很低,特級香梨一公斤才賣兩三元,二級香梨一公斤只賣兩三毛錢,如今,特級香梨一公斤能賣到十幾元,二級香梨一公斤也在五六元的價格,這都依賴於冷鏈運輸的出現。

  2006年,馬向前從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回到了家鄉。“我是從小在梨樹下長大的,爺爺、爸爸幹活,我就拔拔草,等到上學時,每年放假我都會跟着他們一起勞作,大學畢業後,我本來有機會留在武漢從事本專業工作,但是我惦記着家裏的這些梨子,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回到家鄉。”馬向前說,起初,自己是跟着叔叔一起經銷自己家的梨子,那時,庫爾勒市冷藏總量只有幾萬噸,根本滿足不了市場。

  一次機緣,馬向前在內地考察,瞭解到了冷鏈運輸的優勢,便和家人提起建冷庫的想法。“農民種香梨誰不想賣個好價錢,我記得2015年,我們家產的梨子就租了一個冷庫存放,原本想等價格好點的時候再拉出來銷售,可一年光存儲費就得幾十萬元,如果自己家有了冷庫就能減少成本了。”馬向前說,但冷庫投資很大,這個想法一直未能實現。

  2017年,馬向前聯合40多戶果農成立了科迪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5000萬元,佔地近50畝,建立了擁有48間冷庫的倉儲基地,存儲量達一萬三千噸。如今,合作社有60多戶社員,2018年銷售了6000多噸香梨,主要銷往廣東、浙江等地,銷售額達6000多萬元。

  眼下雖然不是豐收季,但收購商和包裝工人依然活躍在冷庫裏,一輛輛拉着香梨筐和包裝材料的貨車穿梭在鄉間公路上。“4月開始,南方人對水果的消耗量激增,是香梨的銷售旺季,基本上每隔兩天就有一車香梨出庫。”馬向前說,而到了每年9月香梨豐收季,也是合作社最忙碌的時候,馬向前要從周邊的村裏招募60多名工人,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在5000元左右。

  40歲的胡美芳是河南駐馬店人,6年前,她來到庫爾勒市恰爾巴克鄉,在冷庫打工,一同來的還有她的丈夫朱超孝。“在冷庫,我負責挑選香梨,把梨子按特級、一級、二級分好,挑出殘次果分別放在不同的箱子裏。”胡美芳說,朱超孝再把箱子進行包裝,兩人一天能掙320元,一個月下來,收入近萬元。

  40餘萬畝香梨即將完成授粉工作

  庫爾勒香梨,因生長在新疆庫爾勒市孔雀河畔而得名。由於庫爾勒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能使糖分積聚,形成了庫爾勒香梨獨特的香氣和濃郁的香甜味道,消費者十分喜愛。庫爾勒香梨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件註冊保護的地理標識農產品,誕生於1996年。因庫爾勒香梨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和重要影響,庫爾勒市又被當地人引以爲豪地稱爲“梨城”。

  從摸索種植到建成冷鏈物流項目擴大銷售期;從單打獨鬥到成立農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從香梨銷售難到發展電子商務線上線下銷售;從小打小鬧到建立佔地50畝的冷庫基地,庫爾勒市阿瓦提鄉馬向前祖孫三代在四十年間,傳承勤勞家風,在摸爬滾打中尋求出路,已成爲庫爾勒香梨產業發展的縮影。

  記者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香梨協會瞭解到,目前,庫爾勒市近40餘萬畝的香梨正在進行授粉工作。“爲全力打造南疆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和乾鮮果品展示交易中心,發揮好巴州在南疆乃至全疆範圍內農產品流通樞紐、價格形成、信息發佈、中轉集散等功能,巴州啓動了特色農產品航空運輸專班的系列活動。目前,已開通航線26條,通航城市26個,實現了與全疆14個地州市和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國內主要消費市場的空中互聯互通,去年就開通了庫爾勒香梨號航空貨運專班。 ”巴州庫爾勒香梨協會會長盛振明說,香梨種植不僅成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更成爲庫爾勒、巴州乃至新疆的一張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