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所谓「清非金之裔,清代满洲人不是金代女真人后裔,而是明末从北亚流入中国辽东的难民,为明朝所收留」的说法,乃是吾友远草十二年以前在网上所造之戏说,造此戏说的目的当时只是为了博诸友一笑,不可当真,此事赵丰年可以为证!

满洲自太祖努尔哈赤以后,纪事始有本末。太祖以前之事,寥寥数行,惟恐汉人知。而于明代官私著述,禁之毁之,株连瓜蔓,大兴文字之狱,以冀千方百计掩盖其民族起源历史。自清代二百数十年来,文人学士口不敢言,而人人心中皆以为满洲民族之先世必有大不可告人之秘密。辛亥以后,乃有诬妄丑化之文出现,如谓满洲顺治帝之母孝庄文皇太后博尔吉特氏大玉儿与山东汉人王杲通奸生顺治之类,首见于史地学家魏声和之《鸡林旧闻录》。后英国人濮兰德所著《清宫史》,亦引此说,使满洲民族之起源几无信史可传。

满洲民族实出于元代野人女真。女真起于商周,乃古肃慎族之转音,后又改称挹娄、勿吉。辽、金、元时皆称女直,明代则复旧称为女真。本是东北的渔猎民族,兼事放牧猪群,衣猪皮,食猪肉,冬天以猪油涂抹全身而御寒,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名翻译成汉语就是「野猪皮」的意思。此族群在历史上文化程度一直不高,西周之世他们本居住在辽东一带,曾向周天子贡方物,春秋以后被燕国驱逐到了遥远的北方,到了东汉魏晋时期还是极落后的族群,赤身裸体,凿地穴而居,以石为箭镞。到了北朝时期,他们开始住到森林里来,仍然是以捕猎和养猪为生,有马而不知驾车,冬天用小便来洗脸,用父母的尸体做诱饵来捕猎野兽,这个时候已经知道要穿衣服了,衣猪狗皮,善造毒箭,射人百发百中,颇能吃苦耐劳。隋唐以后改称女真,辽代避辽兴宗之讳,改称女直。《元史.地理志》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开元路云:「古肃慎之地……即金鼻祖之部落也。初号女真,后避兴宗讳,改曰女直。」辽兴宗讳宗真。《辽史.太祖纪》:「未建国以前,当唐昭宗天复三年春,即曰伐女直,下之。」辽与彼接近,故其史书最早记载女真事迹,历详其来贡之岁,由唐天复至辽兴宗立,已一百七十年。宋人记载,皆称女真。明代官私文书,女真、女直并称。《大明会典》卷一百零七东北夷条曰:「女直古肃慎地,在混同江东,开原城北。东滨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为金余孽。永乐元年,野人头目来朝,其后悉境归附。九年始设奴儿干都司,建州兀者等卫,及千百户所。以某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赐敕印。又置马市开原城,以通贸易。」又陈仁锡《潜确类书》,其未经满清删改之旧本,于第十四卷收黄道周《博物典汇》建夷考云:「今女真即金余孽也。国朝分为三种,曰建州、曰海西、曰野人。永乐元年,野人酋长来朝,建州、海西悉境归附。先后置建州等卫,置都司一,曰奴儿干,以统之。官其酋。」明代于东北女真各部纪录甚详,并且都建立有档案,满清修《明史》将这些内容千方百计加以掩盖。甚至在清代字典中,将「女真」、「女直」之类词条完全删去。《韵府》亦不收「女真」、「女直」。大学士阿桂修《钦定满洲源流考》,经乾隆皇帝审定后,详述东北古代各民族,独无女真传,仅于文中稍见女真字样。其千方百计掩盖满洲民族与金代女真人之关系可谓明矣!实际上满清入关以后,将明代史料中关于辽东女真诸卫的历史尽数销毁或篡改,《明史.兵志》中根据明代旧档案抄录尚说辽东「有三百八十四(羁縻)卫」。到了《钦定满洲源流考》则改成「三百七十六卫」 ,乃将女真诸卫的历史尽数抹掉了。整个满清统治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不仅汉族士大夫不知道满洲民族是从何而来的,甚至连普通满族人也不知道他们和明代女真人之间的关系,在《钦定满洲源流考》里瞎编了一个满族的祖先是长白山仙女所生的说法,而只字不提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的关系。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始祖叫猛哥帖木儿,元末明初居住在今天黑龙江的依兰县,此地就是金代关押徽钦二帝的五国城,因其地有五个女真人部落,故名五国部,五国城之名亦由此而来,猛哥帖木儿大概就是金代女真五国部中某一部落的后裔。元末明初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他们视为野人女真中的一支的,当时称作胡里改部,后来才又从野人女真中分化出来,被命名为建州女真。金代女真人虽然大部进入中原,但并不是说他们的老家东北他们就不要了,这是他们的龙兴之地,仍然有一部分女真人滞留在东北,是女真民族中最落后的一部分,汉化程度很低,元代以后接受蒙元的统治,此事在《金史》和《元史》里都有记载。明太祖初年,元朝在辽东的世将纳哈出降明的时候,女真诸部随纳哈出一起降明,永乐初年猛哥帖木儿被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其后整个建州女真便逐渐南迁,还曾经居住在朝鲜境内,并多次来京贡马。此事在《明太宗实录》、《明宣宗实录》里都有详细记载。后来明代史料对于建州女真的记载就更为详细了。满清入关以后,为了否认他们的祖先曾经接受过明朝的统治和努尔哈赤是叛明,也为了千方百计的否认他们是金代女真人的后裔。乃故意将猛哥帖木儿的名字在清代档案中改成孟特穆,以混淆历史。

现在网上所传越来越离谱。说是满洲人的祖先是被俄罗斯的哥萨克人东侵的时候,从北亚驱赶到明末的辽东来的。其实哪里是这么回事儿?猛哥帖木儿在明朝永乐初年,就被委任为建州女真左卫指挥使,这个时候俄罗斯人还在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下,俄罗斯人都还是蒙古人的奴隶,他们哪里就跑到黑龙江流域来了?

努尔哈赤叛明以后,所定的国号本来是「金」,其民族也是当时人所熟知的「建州女真」,后来在皇太极继位以后,已有灭明入主中原的计划。但是中原的汉族人民对于金兵南下、二帝北狩、岳飞抗金的这种历史记忆是非常深刻的,如果再以金兵和女真的名义入关来征服中国,必将唤醒中原广大汉族人民痛苦的历史记忆和刺激起中原广大汉族人民的强烈抵抗情绪。满洲入关之时,其总人口只有20多万,力量实不足以征服中国。而根据葛剑雄所编的《中国人口史》的估算,明朝末年汉族人口已经有1亿多人,满清要想入关征服中国,就必须要使用巧劲和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策略,这是皇太极下令禁止使用金与女真名号的根本原因。同时,新族名和新国名还应对了阴阳家的五行说,因朱明王朝属火,原国号「金」正好犯了「火克金」的忌讳。而新国名「清」和新族名「满洲」都带有水,应合「水克火、清灭明」的吉祥兆头。总之,皇太极当年改国号金为清、改民族女真为满洲都是为了千方百计的获取统治中国汉族人民的合法性。

多尔衮在入关之后,他的满洲八旗总兵力才5万多人。他非常清楚的知道明末汉族人口已经有一亿多,满洲八旗哪怕再是能征惯战,只要战争长期持续下去,他的这个极为有限的八旗兵力也要被消耗完。所以满清在入关以后,主要就是依靠一大帮汉族降将来替它征服中国。并不是真正的依靠八旗的所谓兵力,他们知道这个兵力是不足恃的。后来三藩之乱的时候,满洲八旗也没有力量来打平吴三桂,所以康熙皇帝又发明了一套说法,就是「自古汉人叛乱,只亦有汉人才能剿平之」,实际上就是满洲八旗根本不足恃。这些都是满清征服和统治中国的一整套策略。而当时的一帮汉族奴才还以为是康熙皇帝信任他们。

清代满洲之皇族爱新觉罗氏从其历史根源来看当然不是金代之完颜氏,完颜氏的祖先其实是高丽人,后入赘完颜部,遂改称完颜氏。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在元代乃是东北黑龙江依兰县野人女真中的一支胡里改部,后来曾被明朝赐姓为佟,他们与金代皇族完颜氏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不能否认明末的建州女真与金代的女真人是有密切关系的。清初的满洲人也不完全等同于金代的女真人,因为清初的满洲人已经混有很多东北其他落后民族的成分,但二者之间有密切关系也是不容否认的。金代女真人曾经创制了文字,但在落后族群中要普及其文字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当时留居在东北的女真人大多数仍然是不识女真文的,元代以后女真文字就失传了,努尔哈赤时代又重新创造了满文,这是满文与女真文不相通的原因,文字的变迁在历史上是常见的现象,不能据此以否认满洲人与金代女真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殷商的甲骨文尚与周代的金文不同,实际上不同时期的蒙古文也是不一样的,今天的蒙古文与元代的蒙古文不同,元朝中后期的蒙古文与铁木真时代的蒙古文又不相同。

明末女真之语言、辨发、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均与金代女真人有密切关系,这是难以否认的。所不同之处在于,金代女真人大部进入中原以后迅速汉化,其风俗习惯多染汉风,而明末女真的祖先乃是滞留在关外的女真人中最落后的一部分,本出自野人女真,他们的风俗文化更接近于入主中原以前的金初女真人。

(图一为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先生于民国所著《简明中国通史》)

(图二为中国人类学之父林惠祥先生于民国所著《中国民族史》)

(图三为清末满洲第一美女 完颜立童记,满洲镶黄旗人,满清军机大臣完颜崇厚的曾孙女、末代皇帝溥仪的亲表妹,于此人亦可见满洲民族与金代女真人之渊源)

???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