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安·摩爾

  昨天爲大家安利畢肖普傳記電影《月光詩篇》(

  回顧

  )時,提到畢肖普的詩歌深受瑪麗安·摩爾影響。

  瑪麗安·摩爾其詩其人到底如何,與畢肖普又有怎樣隱祕的聯繫?今天我們就帶着好奇,來揭開她的面紗一角。

  摩爾的童年經歷有與畢肖普相似的地方。父親是一位患有精神病的機械工程師兼發明家,在她未出生時,父母就分開了,她從未見過父親,由母親撫養長大。

  1909年,摩爾畢業於布林莫爾學院 (Bryn Mawr)。正是1951年爲畢肖普頒發旅行獎學金的學校,可以說摩爾是畢肖普的校友+學姐了。

  與畢肖普的謹慎出版相同。最開始摩爾一直拒絕朋友們幫她出版詩集的好意。她的大學同學詩人H.D.勸解她“這個世界不應該允許你做一名隱士。”1921年,H.D.和投資人布萊爾不顧摩爾的反對,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集《詩》。

  三年後,1920年代最重要的文藝雜誌《日晷》(The Dial)的編輯們說服摩爾出版了第二本詩集《觀察》。《觀察》與艾略特的《荒原》、龐德早期的《詩章》、威廉姆斯的《春天和一切》以及史蒂文斯的《風琴》並列齊名,被譽爲現代派詩歌的里程碑。從而,確立了摩爾作爲美國最前沿現代派詩人之一的地位。

  摩爾的詩歌寫作,有其獨特的風格。她的詩構建於詩節(段落),而非詩行(每一行)。每寫一首詩都有一個完整的押韻方案,詩句會在多年間修改很多次,但修改時不會改變原本的韻腳。摩爾的詩節模式,常常在詩行不會自然停頓的地方斷句,展現句子的流動性。她曾有約十年時間放棄過這種音節模式的創作,轉爲寫自由體詩,後又重新迴歸。

  摩爾的詩歌中還喜歡引用從各種渠道蒐集的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佳句,從名人的日記、書信到時尚雜誌、報刊廣告等,都是她的取材天地。她如拼貼藝術家般,融入自己的思考,將他們重新組合,誕生新的意趣和生命力。

  得益於長久的錘鍊,她的詩歌語言,像優秀演員的表演一樣精準。但詩歌中的情感,卻顯得微妙和隱晦。這與畢肖普不願過多直接暴露自己的私人生活又十分相近。摩爾終身未婚,她在《沉默》中寫道:“最深沉的情感總是顯現在沉默中;/不是以沉默,而是以節制的方式。”

  致壁鼠

  你讓我想起很多人

  一旦相見頃刻忘記

  或僅僅復活

  在玩笑的括弧()裏

  他們一閃而過

  太快捷以致無法驗貨。

  沉默

  我父親曾經說:

  “優秀的人從不長久逗留,

  從不需要被帶去參觀朗費羅之墓

  或哈佛的玻璃花。

  像會把獵物隱藏起來的貓——

  老鼠的癱軟尾巴,像一根鞋帶掛在嘴邊

  一樣自立——

  他們有時享受孤獨,

  當別人說出讓他們感到有趣的話時

  他們可以保持沉默。

  最深沉的情感總是顯現在沉默中;

  不是以沉默,而是以節制的方式。”

  他誠懇地說:“請把我家當作你的客棧吧。”

  客棧不是住宅。

  譯註

  摩爾出生前,她父親就已經去世,因此詩中的父親是一種修辭用法。這是一首被改造過的十四行詩,沒有韻律,可以從中看到摩爾式的引用與拼貼方式,以及她最典型的不動聲色的諷喻。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爲美國十九世紀浪漫派詩人,葬于波士頓的劍橋區。哈佛大學也在劍橋區,哈佛自然史博物館有一個著名的“玻璃花”收藏——由德國布朗奇卡父子藝術家1887年開始製作的四千多件玻璃藝術品,包含了八百多種花卉,是寫實主義的經典。這些相關的時間和地點都指向了十九世紀末美國東部的文化價值觀。另外,朗費羅的姓Longfellow中的”Long" (長久)在此是一個雙關語。

  章魚(節錄)

  在冰雪中。帶着迷人的矜持,並且平坦,

  它躺在“一大片壯觀景象”中

  在雪沙丘不斷偏移的海之下;

  仙客來紅和果色的斑點,在清晰的玻璃製成的幻象上——

  玻璃可以彎曲——一種急需的發明——

  五十到五百英尺厚的冰

  組成了二十八塊難以想象的

  精緻的冰場。

  “從裂縫中採集海螺”

  或以蟒蛇纏繞成圓圈的充滿破壞性的精密度來殺死獵物,

  它盤旋越過“手臂上蜘蛛的方式”

  如同蕾絲一樣給人以誤導;

  它那“幽靈般的蒼白

  變幻成像星星一般散佈在水中的海葵。”

  冷杉樹在“發達的根系”中,

  向上豎起,這些動作“令人毛骨悚然”,

  美國貴族家庭樹的嚴謹標本,

  “每棵都像自己旁邊的陰影。

  與生命的暗能量相比,岩石似乎顯得脆弱”,

  它硃紅的、瑪瑙色的以及錳藍色的昂貴的內部氣質,

  由於天氣的原因而保存;

  “水垂直滴落處,有鐵鏽的痕跡”,

  被它自己的植物和動物認出。

  譯註

  這首詩的標題,也是全詩的第一個單詞,就像一塊石子,直接投入水中,成爲水的一部分。標題和第一行連起來看就是“冰雪中的章魚”。1922-1923年,摩爾兩次去美國西北部,而寫下長詩,後來又把這首長詩切割成《婚姻》和《章魚》。在這裏,摩爾用“章魚”來形容或比喻西雅圖的瑞尼爾山脈。(編注:現版本《章魚》有10頁篇幅,《婚姻》則有13頁。)

  婚姻(節錄)

  他告訴我們

  “爲了愛,

  這種愛可以凝視一隻老鷹直到它失明,

  這種愛就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在赫斯珀裏德蘋果花園裏

  爬樹,

  四十五到七十

  是最好的年齡”。

  讚揚它,

  爲了一種美術,一場實驗,

  一個義務,或者僅僅是爲了娛樂。

  人們不應該稱他爲流氓,

  也不應該稱摩擦爲災難——

  鬥爭也是一種深情:

  “只有被爭論的牙齒

  嘗試過,

  纔會知道全部真相。”

  詩(1925)

  我也,不喜歡它:

  有些事情遠比這玩意兒重要。

  蝙蝠倒掛,大象推推擠擠,

  不知疲倦的狼,在樹下,

  棒球迷,統計學家——

  “商業文件和教科書”——

  這些現場都令人愉悅,

  但是當它們時髦到

  無法看懂時,

  我們就無法感興趣。

  也許對我們所有人都這樣,

  我們不欣賞看不懂的東西;

  謎語不是詩。

  (編注:一說摩爾代表作爲《章魚》,一說爲《詩》。《詩》有三個版本,1924年版有兩頁篇幅,1925年版如上,晚年摩爾又將這首詩刪減爲3行。引號內引用的是列夫·托爾思泰的話:“詩是韻文,散文不是。或者說,詩什麼都是,除了商業文件和教科書以外。”)

  致蝸牛

  如果“精簡是風雅之首”,

  你已具有。收縮是一種美德,

  同謙虛一樣。

  不是爲了獲取任何一種

  用於點綴的東西,

  也不是我們珍視的風格里

  那種伴隨俏皮話而來的

  偶然特性,

  而是隱藏的原則;

  音腳缺席時,“一種收尾方式”;

  “一種對原則的認知”

  在你後腦觸角的奇異觸覺中。

  譯註

  英語的“feet”一字多義:腳,音步。傳統英語詩的最基本單位是音步(feet),最常見的傳統形式是“抑揚格五音步”,比古典漢語詩的五絕和五律還要常見,最早的改革是取締押韻,到了現代派,開始取締五音步、抑揚格(輕音在前、重音在後),那麼在沒有音步的情形下,一首詩如何寫、如何進展、如何收尾、如何簡約、如何收斂節制,這些都是摩爾想探索的問題。這首詩提倡詩歌必須像蝸牛的觸角一樣隱藏在殼中(不僅僅是情緒上的收斂,也是形式上的收斂)。

  唯有玫瑰

  你似乎沒有意識到美是種風險,而不是

  資產——精神創造形式,爲此我們有理由假設,

  你必定有頭腦。對你而言,個體的象徵物既堅硬又尖銳,

  你因爲意識到天生的優勢而卓爾不羣,喜歡事事

  自立,喜歡野心勃勃的文明

  可能產生的任何東西:對你而言,獨立地、試圖通過純粹的

  矜持,去駁斥通過觀察對你所做的假設,毫無必要。你無法讓我們

  認爲你是一個愉快的偶然。但是玫瑰,如果你卓越,並

  不是因爲你的花瓣超越一切、不可或缺,如果沒有刺,你看上去

  什麼都不像,僅僅是一個

  怪物。它們不防蟲,不防風火水土,不防黴菌,

  而掠取之手呢?沒有協作何談卓越?且守護

  你極微小的思想碎片,並強迫觀衆

  接受這種觀點:與其被粗暴地記住,不如被遺忘,

  刺是你最好的部分。

  譯註

  摩爾從不直接讚美一個人或一種事物,而是以幽默或詼諧的語氣,指出對方最美好部分的最關鍵處。對於一個被比喻爲玫瑰的對象而言,最美的部分並不在於獨立,而是協作、調和;並不在於單獨的部分,而是包括刺在內的整體;並不在於花瓣,刺(尖銳)纔是最好的部分。

  * 以上詩文除編注外,均來自瑪麗安·摩爾《觀察》,明迪譯。

  瑪麗安·摩爾(Marianne Craig Moore,1887.11.15—1972.02.05),美國詩人、翻譯家和隨筆家。1909年畢業於布林·莫爾學院,1910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卡萊爾商學院。因形式創新和令人驚異的視野而備受矚目。曾獲日晷獎、普利策詩歌獎、國家圖書獎、博林根終身成就獎等。著有《詩》(Poems,1921)、《觀察》(Observations,1924)、《詩選》(Selected Poems,1935)、《然而》(Nevertheless,1944)、《詩合集》(Collected Poems,1951)、《詩和評論集》(Poetry and Criticism,1965)、《詩全集》(The Complete Poems,1967)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