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被稱為蔣中正的「佩刀」,堪稱情報界的天才人物,關於他有著太多的傳奇故事。正也好,邪也罷,戴笠的為人我們不做評價。但是,生前被公認為亞洲最神秘人物之一的戴笠,死後竟留下來不少手跡、照片和書法作品,實在令人意外。

投身黃埔前的戴笠就讀於浙江省第一師範,在文盲比例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民國時代,戴笠的學歷已然不錯了。就當時學校對書法教育的普遍重視,戴笠有一定書法功底也不足為奇。

從黃埔軍校六期畢業後,戴笠始終以效忠「領袖」為座右銘,模仿心目中領袖的各種做派也成了戴笠的一種習慣。大家都知道,蔣中正還是挺喜歡揮毫潑墨到處題字的,客觀地說,書法水準還不錯。這一點自然也引發了戴笠的效仿,於是戴笠也把書法當成了必修課,有意無意地保留了不少墨跡。這些珍貴的資料對了解一個更為全面、更為真實的戴笠,可以說非常有用。

我看到過不少戴笠的筆跡和書法作品,覺得他楷書功底還是不錯的。雖然取法於唐楷,卻也能不落窠臼,雖然謹小慎微卻不時體現出一種大氣象。把「字如其人」這幾個字送給戴笠還是基本貼切的。戴笠留下了的墨跡多為行書字體,並且大多不是刻意為之的書法作品,而是一些書信或心跡記錄。這些東西不但有著歷史研究價值,也能更加真實地體現戴笠的書法水準。

我們看到戴笠的墨跡明顯受到蔣氏書風的影響,用筆結體都端莊規整,少了些變化,也談不上多少藝術高度,但是明顯可以看出些碑學功底。對於一個成天費盡心機地遊走於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中的人來說,筆下能有這樣的功夫,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戴笠是上世紀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特務頭子。

他在政治軍事上的地位自有公論,今天單談談他的書法。

那個年代的人,無論文人武夫,但凡能在政府混得要職,均非白丁,拿起筆來,都能揮舞一陣。

民國時期的人,受清代碑學影響,一半是寫碑的基礎,一半是寫唐楷的底子,這一時期的人們要麼書法個性鮮明,要麼追隨某人亦能成名。

從戴笠留存下來的字跡來看,無論軟筆硬筆,風格一致,均長槍大戟,豪放不羈。從字形上看,很像胡適,也很像徐世昌,他們二位都是黃庭堅的追隨者,徐世昌作為曾經的民國大總統,學黃庭堅幾乎可以亂真。

不知戴笠是否直接受到黃庭堅影響,但他在行筆的果斷,筆畫的穿插方面,得到了黃的某種感覺,整體和諧,很有氣勢。作為一位軍統人物,能寫這樣的書法已經不簡單了。

當然吹毛求疵的話,剛猛有餘,含蓄不足,這既是童子功欠缺的問題,也是他個人神秘經歷的反應。如果夾雜點宿命論的因素,他那寧折不彎的筆畫,大概也預示了他的悲慘結局吧。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關於戴笠的書法,我知之甚少,在這裡所說的,也僅是我個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請方家見教!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可以從一個人的字推測他的人品,也可以從他這個人一窺他的字跡。

我們知道戴笠是國民黨軍統,是蔣中正手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他留下的一些手跡大概收蔣中正的影響,因為蔣中正就喜歡舞文弄墨。他的書法也受他的影響。

也許是和時代和環境有關,戴笠的字,多是行草書,而沒有楷書,他的行草書看得出來還是下了一定功夫的,有據可依。不是亂塗亂畫。

對於他這樣一個長期在腥風血雨中出生入死的人,能有這樣的功夫,也算是不錯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是憑我個人直觀感受,不足之處多多,如有指教,歡迎大家評論,謝謝關注點贊支持!


錦榮原創做答:時勢造文化

戴氏墨跡,只是些信札、手跡,要說定義為狹義的書法作品還值得商榷。或有人說,二王也不都是信札之類?我覺得二者相較還是有區別,義獻之作,筆法、結字、章法極盡經營,做為其作品的主要目標,實用性次之,由之形成書法風格,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至於蘇軾無意於佳乃佳的書寫,也是以抒情達志為主旨。

戴笠信札體現了對書寫的研究,有傳統文化的繩范,有其明顯的個人特點及個性性格表現。在那個時代,尤其其學習時期,毛筆是主要的書寫工具,硬筆,自來水筆是奢侈品之類,也基於客觀物質條件,造就了當時文人即能書的、普遍性的書法人群基礎,但若以書法家論,那個動蕩的年代,書家屈指可數了。

我們新時代,相信會百花齊放,相信會有名家、大家,只是真正對書家公允的定位,是需要歷史來評說的。


至多只能說是「手跡」,一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與書法有何關係?書法是文化的載體,是中國「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價值觀及其實現的實踐措施:「禮義廉恥」。武則天任用酷吏是歷史污點,蔣介石任用戴笠等特務暗殺民主人士是他永遠的罪孽!看看這些戴笠手跡,都是超越法律和金融規矩的支取憑證,也是歷史罪證,何談「書法」!


先看一下戴笠的兩幅書法作品。

一:看其書信手稿,字寫的相當的有功力,有米芾,蘇東坡的風格,橫劃取大角度的傾斜之勢,給字造成險峻之感,線條蒼勁老辣,似刀劈斧砍之意,章法布局緊密嚴實,咄咄逼人,有一種讓人難以透氣的壓力,完全符合他在工作中兇狠手辣的風格。二:但看其書法的條幅作品,又表現出另外一種風格。是典型的清代館閣體,線條飽滿圓潤,豐滿而又溫和,和其手稿的書信風格,南轅北轍,判若兩人,這也表現了其內在的另一種性格,生活中的戴笠也有其溫情可人的一面,通過書法,我們更能感受到戴笠多種性格,多面人生相互交織,相互轉化的複雜人生。照片作品,龍門王史平吳造像。

選自楊半書撰(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