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要马云“三顾茅庐”才出山的女人,需要什么样的经历和才华?

追风的女儿

如果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永远保持奔跑的姿势。

最近的热播剧《都挺好》中,苏明玉在大学里废寝忘食地读书,工作后又把通宵加班当做家常便饭,最终收获了事业的成功。

和苏明玉一样,李颖的前半生也一直在追风狂奔。

李颖自小在深圳长大,上学期间无论在哪一所学校,都是bug一样的存在。她在国内经常跳级,到美国后只上了半年时间就从初中跳到高中,最后升入大学时只有17岁。

因为成绩异常出类拔萃,她收到了很多大学的offer,其中不乏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名校。

在麻省理工,李颖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拿到了两个学士学位、一个硕士学位,而其他人至少要花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拿到这些成绩。因此,她得到一个称号:风一样的女子。

在接受福布斯中文网的采访时,她这样解锁自己的秘诀:

“在麻省有一句老话:学业、睡眠和社交圈,你只能选择两样(AtMIT, you have to pick two:work, sleep, or a social life),我选择了牺牲睡眠。”

当别人在玩的时,她在学习;当别人睡觉时,她在学习;当别人谈恋爱时,她还在学习……

就这样,当她20岁毕业时,她身上带着3个学位:计算机科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和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硕士。

鲁迅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世界上根本没有天才,只有当我们都在睡觉时仍然在挑灯夜战、凿壁借光的有志者。

反观我们当下的年轻人,20岁时都在干什么呢?在打游戏混日子?在谈恋爱消磨青春?还是在网络上当键盘侠?

大学毕业后,李颖顺利进入了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企业——麦肯锡。

年仅20岁的她必须学会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中游刃有余,所以她买了很多黑色、深蓝色的衣服。“希望自己看起来越老越好,至少要像30岁。”

当朋友们以为她会在麦肯锡待上很久的时候,她又以“惊人”的速度转换着工作平台,10年里先后辗转四家知名投行,平均每家公司只待两年半时间:

2000年6月-2002年7月,麦肯锡管理顾问;

2002年7月-2004年12月,Ikanos市场及营销总监;

2004年1月-2005年12月,UT斯达康副总经理;

2006年1月-2009年11月,KPCB全球最年轻合伙人;

她说:“我也不希望自己这么累,但是趁着还年轻,想多积累点经验。”

在这样追风赶月的节奏中,李颖迅速成长,积累了让所有华尔街人羡慕的经验。

“女版巴菲特”

坊间传言,马云为邀请李颖出山,上演了一个现代版的“三顾茅庐”。

2009年,在杭州西湖一条游船上,马云和虞锋谈妥了建立云锋基金的框架。2000年4月,汇集史玉柱、郭广昌、刘永好等豪华阵容的云锋基金正式成立,当时马云就已经物色好了董事总经理的人选——李颖。

因为霸气的个人履历,李颖让马云不惜三次飞赴硅谷。最后一次,他大声说道:“我们投公司的时候,如果这个公司云锋基金不能给他们带来价值,我们就不会投。”

此话一出,惊得李颖说不出话来,这和她以往在投行的理念完全不同。

最终她出任云峰基金董事总经理,负责基金在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

从此,她的头顶又多了一个光环:马云的幕后操盘手。

云锋基金首期规模高达100亿,一路扩张后发展到数百亿,这意味着李颖手握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富。

这些年,她挥舞着人民币投资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圆通快递、全峰快递、华谊兄弟、大麦、搜狗、华大基因、韩都衣舍,成绩相当漂亮。

公开资料显示,云锋基金投资回报远超行业均值。在云锋一期基金中,投出37.3亿元,回收高达160.8亿,净赚120多亿。

所以,李颖在圈子里又得到了另一个称呼:女版巴菲特。

宁静致远的中式传统女人

李颖出身于“世界客都”梅县,是地道的客家人,血液里流淌着吃苦耐劳、耕读传家的客家传统精神。

虽然她的身价高得吓人,虽然她集美貌与才华于一体,但她很少在媒体面前发声。

在为数不多的一次接受福布斯的采访中,她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是个很传统的中国女人,她的家庭十分保守,即使在美国生活多年,受到的也是传统的中式教育。

“5年来,我热心禅修,经常和朋友一起研究有机食品。也会经常请一些资深的人来讲心灵、情绪、哲学和国学方面的话题,我觉得目前对我来说,是很受益的。”

从这个角度讲,她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一直坚守中式文化的本体,自律、拼搏,宁静而致远,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这些素质在她的投资生涯中发挥出巨大优势,她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

“事实证明,很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积累、沉淀,在合适的机会做适合的事情。”

在投资界,她的偶像是巴菲特,“我希望自己三四十年后还能像他们一样活跃在投资界。”

作者:风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