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孤帆远影

行程介绍

望州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望里燕窝硐景区,是苍南境内主要山脉,海拔774米,是江南垟地区的最高峰,因地处沿海平原之中,突兀而起,所以显得十分雄峻,望州山南麓有荪湖山,地势险要,峰峦众多,最高处为大尖山,上有龙湫,云雾蒸腾,风雨雷霆常从此出。山上有望洲台,传说望洲台上可见温州,福州,台州,故又称望三州山,为登高胜地,当地群众有正月新春和深秋时节登望州山的习俗。

今天我们将从望里镇护法寺古道上山,带你领略千年道乡燕窠洞胜地玉虚道观以及护法寺水库的湖光山色,之后沿着陈家堡山三条坑岭古道朝另一处道教圣地望洲山天真道观朝圣膜拜,来一次虔诚的徒步道教圣地之旅。再后登上望洲山之巅,一览家乡大地江南垟平原,及传说中的望三州,最后,顺着千年古道将军岭回到括山乡岭脚村拜读农耕文化展览馆。

三月二十日,天气晴好,气温20多度,挺适合户外活动,只是雾霾笼罩,虽有太阳,也看不见蓝天白云,我们一行三人司机@徐杰,后勤@尘土,我当导游,早上九点到达护法寺村停车场。

燕窠胜地

先走了一段水泥小路,然后沿着上山古道登上燕窠洞景区,“燕窠胜地"这碑刻于1988年,那时旅游不像现在那么热衷,周边也鲜有游玩场地,而燕窠洞开发的比较早,是附近地区独一个旅游景区,记得上小学时,也就八十年代,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来这里郊游,然后再长大点,上初中了,暑假时也单独来过,每遇国庆元旦或端午节,附近大批居民就跑过来游玩,热闹非凡。只是现在各处旅游场所开发的越来越多,燕窠洞也渐渐被人淡忘,我差不多二十年没来了。今天旧地重温,心情有点小激动,暂且放下徒步前方,静下心来领略下千年道乡的“道"和燕窠胜地的湖光山色

顺着登山步道一直上来,过了龙泉禅寺就是观音洞,观音洞左侧边上有天然石洞,此就是“燕窠硐",里面有几个洞相连,一直向上,可到玉虚道观。

燕窠硐缘大蜥山天成洞天,玉虚观承龙门派真传全真。传大蜥山古时为岛屿,称荪湖山。曾有五只白燕筑窠而得名。自吴越节度使林倪辞爵结茅荪湖山习长生久视之道始,已逾千载。林倪嫡孙林升真传虚一,虚一传“一代真师”林灵真,后学甚众,“在州里不下百余人”。正一龙虎宗董处谦、玄教大宗师吴全节都曾投其门下,“可谓一时授受之盛”。钟响罄鸣,真人羽化而登仙,济度无量,气神长存。至清代龙门中兴,奉道之士、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建玉虚道观于燕窠硐之上。日月运行周回自有径路,共和乙卯年,全真龙门派廿三代陈宗耀师携廿四代黄诚宝道长真功真行,率徒众修建道观,七年事成。黄信阳少年入道玉虚玄门,为全真龙门派廿五代玄裔弟子,励志修道,明通造化,任中国道协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河北省道教协会会长。山海龙虎交,万古续仙号,玉虚道观亦名阆苑玄圃,钱库望里镇然属“千年道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径》

无限风光燕窠洞

湖光涟漪护法寺

过了燕窠洞,左行走半岭坑古道,不久又遇一个水库,这是护法寺调节水库。

在水库边前行的路上,我们遇到往山上运输水泥,砖头,沙子等建材的“骡帮"。

三条坑岭

上午十点,距起点三公里处,道路边出现个小峡谷,峡谷水势平稳,水流也不大,峡谷一直是顺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方向延伸,我们不由得跳了上去,经过了二十多分钟,前进300多米,有个一大水坑挡着,我们再次走上峡谷边的古道。

陶醉在峡谷间攀爬跳跃的@尘土妹妹

古道两侧的那山和那树,绿的滴翠,红的发艳。

峡谷上来,前行五百米,有一凉亭,此为陈家堡山丰山亭,亭况良好,除了陈旧的墙瓦透着岁月的沧桑,几无破损之处,凉亭内的石椅也保持整洁干净,亭内凉风习习,透过窗口还可以看到远山风光,我们正好在此饮水补充能量,尘土妹妹带来的九个小棕子一分而三,先填饱肚子了。

丰山亭出来复行二百米,道路右侧下方有个平台,平台中间有匙形的小水池,水池清澈到底,泉水清凉甘甜,平台侧前方有个巨大石头可遮住阳光照射,左边还有个小庙,这里适合做户外野炊的好营地。

从平台过来,顶着烈日,继续踏着石阶上路,午间气温达到了24度,在烈日暴晒下,汗水直流,我和尘土都戴着遮阳帽,只有@徐杰是早上临时决定的,忘带户外装备了,路过一片棕竹林时,他蹲在路边折了几根竹枝,忙着糊弄着。我转回来一问,他说晒的受不了,做个草帽戴着遮阳。不错,有想法,不亏是户外人。

草帽哥@徐杰,是我高中老同学,一个不善于言语很实在又热心肠的好男人。

路过一幢破旧不堪的老民宅,看见门前院里深埋着一个捣年糕用的石捣臼,特有亲切感,在驻足观看时,也想起小时候过年时大人们在石臼上捣年糕的情景。

走出这条长长三条坑岭台阶路,整整走了6公里,脚都酸了,好在出口处连着一条2米多宽的水泥平路,正好放松下,在路边遇到两位修路的老乡,正在吃午饭,这时我看了下时间,已经中午12点18分了,和老乡闲聊两句,得知他们是为附近墓地筑路的工人。

草帽哥和尘土妹在秀台步吗,是不是比比谁的身材更苗条,身姿更妖艳呢。

小水泥路出来,过了一段二百多米上山古道,古道出口是盘山水泥公路,路边有个庙宇,庙前院子有一片抽芯了的香菇菜,估计是吃不完剩下的,我们中午是打算自己野炊烧面条吃的,于是跟庙里的主持打个招呼,剥了一些菜叶过来。

望洲山之巅

在公路上走个二十多米路,这里右拐就是登顶望洲山的古道了,古道是由大小不一的块石筑成,这段古道保持着原汁原味,走吧,让我们穿越一回,走走这千年古道。

@尘土手上的叫苦菜,在古道两侧一路上采摘的,是一种美味野菜,一会中午烧面条时也放一起煮的。

苦菜——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叶。药食兼具多 年生草本植物。药名叫败酱草,异名女郎花、鹿肠马草。民间俗称苦菜,别名天香菜、荼苦荚、甘马菜、老鹳菜、无香菜等,因其叶似蛇形,山东也叫蛇虫苗。味感甘中略带苦,可炒食或凉拌。凉拌时先将苦菜择好洗净,过水轻焯控干晾凉,姜蒜切末,加入盐、鸡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许,搅拌均匀后装盘即可。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

中午十二点三十,我们走到一个凉亭,此亭名为望洲第一亭,这里海拔650米,距山顶不到一公里,再次休息几分钟,喝点水吃几个瓯柑暂且充饥一下,准备到山顶时弄午餐

望三州州州相连,

通四海南北东西。

望洲亭后柱子上另一幅对联,正面柱上的那幅对联已在第一篇游记里写过了。

从望洲亭上行几百米,离山顶不远处有一道观,只见道观面临悬崖,依山势而建,主体建筑半掩于岩洞之中。这就是白云硐天真道观,天真道观始建于600多年前,近年扩建重修,其内有供奉了600多年的老君、真人、老祖、仙师塑像。道观中有一泉,雨季不溢,旱季不枯,水质甘甜,可供行人解渴。

我们经过道观时,打上三升的水,清洗了蔬菜,又匆匆忙忙往山顶而去。(注:要是中午时分过来,道观里可提供素食午餐,另外开水随意补充)

登山顶处,有一平坦的地块,这里相当适合演武,据说我们苍南人名武师林孝桐年轻时就曾在这里练过武术。而我们就在平台边上的移动电线塔下弄起炉火烧午餐了。

吃饱喝足,登上海拔774米的望洲山顶狮子峰上,举目远眺,玉虚道观及以荪湖水为正源的两条河流、望里镇等地,均隐约可见。据说这里常年有雾,能见度相当好的日子不多,昼夜温差在8摄氏度左右。奇怪的是,就是这样长年雾气升腾的山峰,当地人却叫它“望三州山”,但具体哪三州各有各的说法。

我在望洲山之巅

将军岭古道

在山顶我们拍几张照片就匆匆往下走,路过玉真道观时已下午两点了,此时已徒步了十公里,回程还有近九公里的路程。下来的路就是顺着玉真道观的直对门,在公路左侧边一条石阶小路下去,下面有个干涸的小溪谷,顺着溪谷一直往下,溪谷尽头左侧有几户人家,人家门前有条古道。

顺着古道出来,再爬下一片山坡,山坡下面有条废弃的黄泥土公路,是以前修建的,自从新建了盘山水泥公路后,这条路十几年没用了。

顺着这条土路过来,走不久看见个村庄,村庄里有几户山农,农屋前的田园上还放养着鸡鸭鹅,再过来几百米,马路右侧边是一片梯田牧场,上面栽种着牧草,有十几头水牛在悠然自得的踱步吃食。

下山时以平路居多,我们走的飞快,下午三点一刻时,已走了15公里。

爬下上面这个山坡段,出来再走一公里盘山公路,到了金家洋老人疗养院,疗养院过来是个油茶养植基地,基地四周栅栏围着的,自己打开门进去,穿过这片较大的油茶园一直向下,古道就在油茶园中间的,出口是公路段,要是不走油茶园,绕公路的话得多走一两公里。

然后绕着公路走个几十米,在左侧边有一条被公路拦断的破损严重的块石小道,这条就是将军岭古道。括山将军岭,系横阳古道三条岭之一,岭脚有“将军市”之称,战乱时,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平时期,这里又是山货交易市场,市场繁荣。

将军岭古道始建何年,已不可考,在北宋初期乐史所撰的地理总志《太平环宇记》已有“将军岭”路名,可见北宋时这条道路已经开通。若按五代吴越国时期将军岭处于吴越国与闽国边防要隘的史实推测,将军岭古道很可能开通于五代吴越国时期,最有可能开通于闽国被南朝所灭,吴越国派兵救福州之时,即后晋开运三年(946年)。明朝初年,将军岭古道行人已络绎不绝,甚至有连夜赶路者。

在将军古道下来不久,半路有一破旧的古亭,名曰顺岭亭,顺岭亭下来有个小水库,跨过水库前的堤坝,从左侧角的古道往下走。

临近山脚时,遇到个赶羊的老人,身后拖着二十多头山羊,据老人介绍,活羊的价格可以卖至27元一斤,一年收入还可以的,养老无忧。

到了山脚,古道左侧边的悬崖上有个小瀑布,瀑布上面是个水库,正月连续降雨时,瀑布还是挺好看的,瀑布前不远处,也就在古道边有个古井。

瀑布过来,经过了福寿亭就是岭脚村老街,然后就到了岭脚村村民中心,村民中心内有民俗文化展览馆。

最后欣赏下小溪上的岭脚大坝,大坝边有括山去钱库的公交车,每人2元,然后在车站转坐去望里的公交车,也是2元,到了望里下车,步行几百米去护法寺停车场取车回龙港。要是你还有余力和时间,也可以顺着山脚走岭脚到燕窠洞的县道老路,约9公里,两小时内可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