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礦業工人到高級工程師,從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到全國勞動模範,“機電大王”楊傑的人生經歷可謂傳奇。30多年來,他紮根煤海,刻苦鑽研、勇於創新,技術革新200餘項,爲企業創效上億元;淮北礦業集團還成立了以楊傑名字命名、面向礦區開放的“楊傑講堂”,培訓各類技能人才近2000人,其中56名技師晉升爲高級技師。

  1984年,初中畢業的楊傑進入朔裏礦,成爲一名副井車房絞車司機。意識到自己知識匱乏,他便開始自學高中課程、電工基礎、電子技術、電力拖動與控制……2002年,楊傑設計出一套新的連接裝置,解決了電機在轉動過程中軸向竄動及動態響應慢的問題,避免了對軸編碼器的損傷,每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百萬元。

  2010年5月,以楊傑名字命名、面向礦區開放的“楊傑講堂”建成開課。在楊傑講堂,大家可以把從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與企業最前沿的儀器設備、生產技術結合起來,轉化爲動手能力,相當於打通了職業教育的“最後一公里”。

  成都晚報-成都發布記者 王婷婷

  編輯:王小彬

相關文章